張 艷
(內蒙古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整形美容燒傷科,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
早期整形修復對燒傷整形患者治療療效及二次手術率的影響探究
張 艷
(內蒙古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整形美容燒傷科,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
目的 研究分析早期整形修復對燒傷整形患者治療療效及二次手術率的影響。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間,選擇本院接收的燒傷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76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8例和對照組38例,觀察組患者燒傷2天內進行早期整形修復治療,對照組患者燒傷2天后進行整形修復治療,評價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治療效果,評價指標包括患者治療有效率和二次手術術。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皮膚恢復評分、功能恢復評分均比對照組高,二次手術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早期整形修復能有效強化燒傷整形患者治療療效,減少二次手術的發(fā)生,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早期整形修復;燒傷整形;二次手術
燒傷是臨床上常見病癥,電能、熱力、化學物質、放射線等均能引起燒傷[1]。燒傷會嚴重損害患者皮膚,給患者生理、心理帶來較大創(chuàng)傷,需要盡早予以治療,以促進燒傷皮膚及其外觀恢復[2]。本文對早期整形修復對燒傷整形患者治療療效及二次手術率的影響進行研究,并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間,選擇本院接收的燒傷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獲得了滿意成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間,選擇本院接收的燒傷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76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8例和對照組38例。觀察組中,男患者21例,女患者17例,年齡21~49歲,平均年齡(38.27±10.15)歲,患者燒傷時至就診時間1~7小時,平均就診時間(3.25±2.01)小時,受傷原因:4例化學燒傷,12例電燒傷,22例熱壓傷,燒傷程度:20例深II度燒傷,18例深III度燒傷,對照組中,男患者22例,女患者16例,年齡20~49歲,平均年齡(38.61±10.33)歲,患者燒傷時至就診時間1~6小時,平均就診時間(3.01±1.34)小時,受傷原因:3例化學燒傷,10例電燒傷,25例熱壓傷,燒傷程度:21例深II度燒傷,17例深III度燒傷。觀察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燒傷程度、就診時間等基礎資料與對照組患者并無較大差別,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時,均及時予以抗感染治療,予以補、糾正酸堿失衡、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治療。觀察組患者燒傷2天內進行早期整形修復治療,患者入院時,對患者進行全面身體檢查,排除血液循環(huán)障礙患者,予以患者切痂減張術進行治療。將患者燒傷壞死組織用手術刀清除干凈,注意保護未受損的靜脈。用電凝止血,同時用暴露療法治療其他創(chuàng)面。如果患者手部血管完后,則用全厚皮片或中厚皮片進行覆蓋,并予以加壓包扎,通常在治療3天后觀察皮片成活情況。用腹部皮瓣法對肌腱或神經(jīng)暴露的患者進行修復治療,且在2周后進行斷蒂處理。術后予以常規(guī)抗感染、營養(yǎng)支持治療。
對照組患者燒傷2天后進行整形修復治療,通常在燒傷后予以保守治療,受損組織結構處長出肉芽后進行植皮受損治療,術后常規(guī)予以營養(yǎng)支持和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
評價觀察組、對照組的治療效果,治療效果判斷標準:顯效:患者皮片或皮瓣成活率不低于95%,無血腫、感染發(fā)生,或血腫面積低于2平方米;有效:患者皮片或皮瓣成活率在85%~95%范圍內,無血腫、感染發(fā)生,或血腫面積在2~5平方米內;無效:患者皮片或皮瓣成活率低于85%,有感染,血腫面積>5平方米。評價患者燒傷組織結構恢復情況,包括皮膚和功能兩方面,總分10分,分數(shù)越高,患者皮膚、功能恢復情況越好。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最高分60分,分數(shù)越大,患者生活能力越強。研究期間對患者隨訪,隨訪6個月,記錄患者二次手術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Excel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收集,并采用軟件SPSS 18.0對該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卡方檢驗方式對資料進行計數(shù),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有效率
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對照組高,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2.2 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皮膚恢復評分、功能恢復評分
觀察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皮膚恢復評分、功能恢復評分均比對照組高,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情見表2。
表1 觀察組、對照組的治療效果比較 [n(%)]
表2 兩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皮膚恢復評分、功能恢復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皮膚恢復評分、功能恢復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日常生活能力評分 皮膚恢復評分 功能恢復評分觀察組 38 45.37±2.44 5.56±1.27 9.37±0.46對照組 38 36.18±2.07 3.78±1.02 7.22±1.38 t -17.70 6.74 9.11 P -<0.05 <0.05 <0.05
2.3 二次手術率
觀察組患者中無1例患者進行二次手術治療,構成比為0,對照組患者中有4例患者進行二次手術治療,構成比為10.53%。觀察組患者二次手術率比對照組低,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x2=4.22,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燒傷是常見情況,傳統(tǒng)療法通常是保守方法,給深II度燒傷、深III度燒傷患者使用藥物治療,受損位置長出新肉芽后再進行植皮治療[3]。但是該保守方法通常需要較長的治療時間,且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每天進行換藥,且在皮片皮瓣成活率、燒傷面積、蛋白丟失、燒傷嚴重程度、創(chuàng)面疼痛及感染等因素的影響下,使得皮片成活率較小,導致患者需要進行二次手術治療[4]。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皮膚恢復評分、功能恢復評分均比對照組高,二次手術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與對照組有較大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燒傷整形患者應用早期整形修復的效果較好。早期整形修復能盡早將壞死組織清除,并植皮覆蓋創(chuàng)面,可有效降低感染的發(fā)生,從而能促進患者皮片皮瓣成活[5]。早期整形修復能封閉創(chuàng)面,有效減少水腫、血腫的發(fā)生或其面積,可改善局部組織微循環(huán),最終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減少疤痕增生[6]。且早期整形修復治療后,患者能盡早進行功能鍛煉,可有效避免關節(jié)僵硬、強直,能有效促進功能的恢復。總之,早期整形修復能有效強化燒傷整形患者治療療效,減少二次手術的發(fā)生,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1] 谷世行,黃志群,陸 鋼,等.早期整形修復對燒傷整形患者治療療效及二次手術率的影響[J].中國醫(yī)療美容,2015,5(6):47-48.
[2] 劉韶軒.早期整形修復對燒傷整形患者治療療效及二次手術率的影響[J].中國醫(yī)療美容,2016,6(5):40-42.
[3] 李 麗,?;莶?吳黎黎,等.早期整形修復對手部燒傷患者近遠期療效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1):53-54.
[4] 楊新剛,李金娥,孟 霞,等.早期整形修復對燒傷整形患者療效及二次手術率的影響[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21):106-108.
[5] 宋 占.早期整形修復對燒傷整形患者治療療效及二次手術率的影響[J].醫(y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5,24(6):94-95.
[6] 李文慧.早期整形修復在燒傷整形中的應用及其效果探討[J].醫(yī)學信息,2014,22(17):353-353.
本文編輯:吳 衛(wèi)
R622
B
ISSN.2095-8242.2017.30.57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