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弢
摘 要:在當今信息化全面滲透的時代,如何針對當前中學生的特點,在極其有限的時間內(nèi),該選擇什么樣的經(jīng)典性的作品作為鑒賞對象。教學過程,運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使使學生在有限的課時內(nèi),了解世界美術的發(fā)展梗概,進而掌握一定的美術鑒賞常識,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是中學生美術鑒賞教學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美術;鑒賞;作品;中學生
當今社會以,信息傳播已全面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在當代視角下,如何全方位的把握鑒賞教學。對學生進行認識美和評價美的教育。開拓學生視野,增長見識,并努力在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我想從以下幾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去粗存精,注重于最具有國際視野的經(jīng)典作品鑒賞
西方美術的發(fā)展,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是一個重要時期,世界上最著名,最偉大的肖像畫——《蒙娜麗莎》,因為擁有極高的知名度,對于這幅偉大的作品,同學們也普遍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我首先突出了這幅作品的爭論焦點——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對于這一點,歷來就有著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我干脆讓學生自己先進行猜測和討論,在討論中讓學生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提高學習積極性,之后,我才對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進行了客觀、全面的解釋,解釋完“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我又進一步對畫家的生平及時代背景進行了深入的介紹。通過一個切入點,讓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美,并吸引他們?nèi)シe極探究,然后給予進一步的引導和權威詮釋,學生在鑒賞美的同時逐步理解了畫作背后的高超技藝和深厚的藝術思想,雖然對同一部作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感覺,但在客觀分析的大框架下,但種教育的指導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回歸傳統(tǒng),關注于中國傳統(tǒng)美術作品鑒賞
我國的繪畫依托古文明的發(fā)展形成了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風格。史載,早在春秋時期,古老王朝——周朝的建筑“明堂”里,就繪有堯舜和桀紂的畫像,還有周公抱著“小天子”——周成王接受諸侯朝拜的壁畫,可惜這些壁畫因年代太過留過,隨著建筑物的毀滅都已不存于世,但是從1949年出土的兩件戰(zhàn)國帛畫的描人物形象看來,我國的繪畫至少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jīng)形成以線條為主的繪畫體系并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
明代畫家朱耷的《孤禽圖》,畫面簡略,造型孤傲,意境荒寒,通過一組“繪畫符號”體現(xiàn)了他的孤憤思想,“著墨無多淚點多”,學生如果對其人所處的時代了解不多,是無法真正體會和理解其內(nèi)涵的。為此,我首先對畫家的生平進行了詳細的敘述,在充分了解畫家朱耷的跌宕起伏的生世之后,大家普遍對畫家的孤憤、冷傲的精神狀態(tài)產(chǎn)生了由衷的理解和敬意。此時,趁熱打鐵,再展開對作品的鑒賞和分析就容易多了。
《孤禽圖》,水墨紙本立軸,103.5×44公分,鈐印:八大山人、涉筆、普字堂。題字“賢昭陽涉事”,落款“八大山人”。是朱耷晚年成熟時期的代表作品,整幅畫的畫面布白空闊,僅在中下方,繪一只水禽,鳥的眼睛一圈一點,眼珠頂著眼圈,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情。禽鳥一足立地,一足懸,縮頸,拱背、白眼,一副既受欺又不屈,孤傲不群的情態(tài)。畫風沉靜簡樸,寓意含蓄。有人說他是以小鳥的形象隱喻清朝廷覆巢碎卵、行將就木。難怪另一個怪人鄭板橋說朱耷的畫“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為舊山河”。
2000年,北京翰海秋季拍賣會中國古代書畫專場拍賣中,起拍價僅46萬元人民幣的《孤禽圖》最后竟以高達440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令人瞠目結舌又驚喜不已。觀者驚嘆:一只白眼朝天的孤傲小鳥,竟然值400余萬元!哭之笑之,如果在天有靈,又會作如何感慨。
三、關注當代,適當注重于后現(xiàn)代美術作品鑒賞
在現(xiàn)代化、網(wǎng)絡化飛速發(fā)展的進程中,科技和信息傳播日新月異,美術欣賞也應努力跟上時代的步伐。20世紀70年代后期直到現(xiàn)在,藝術史上被稱為為后現(xiàn)代時期,藝術開始走出神壇,貼近生活,光怪陸離,無所不包。改革開放后,我國的市場經(jīng)濟,對外開放大力發(fā)展?,F(xiàn)在的學生們都是在繁榮的商業(yè)文化中長大的,在廣告、流行服裝、音樂、影視業(yè)四處充斥的大環(huán)境中,不可避免的潛移默化地受到后現(xiàn)代思想的影響。雖然后現(xiàn)代藝術作品包羅萬象,并具有游戲性,隨意性,給美術鑒賞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我還是努力嘗試對其中的經(jīng)典作品進行有選擇的鑒賞教育。
杜尚被人們稱作后現(xiàn)代藝術之父,他的標志性作品《泉》,參加了紐約獨立派畫展?!度返牡絹韽氐准づ藚⒓赢嬚沟臋嗤?。起初曾被畫展拒之門外。后又引起了廣泛的爭論。這件作品其實只是一個現(xiàn)成的男用小便器顛倒過來釘在一塊木板上,署款“R.Mutt 1917”的字樣。然而,正是這件作品短暫的展出徹底推翻了人們的傳統(tǒng)藝術的界定,確立了“現(xiàn)成品藝術”的概念。
可以說,終其一生,絕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反傳統(tǒng)的,自此,現(xiàn)成品進入藝術的領域,改變了以往只能透過畫筆和手工制造的移情投射觀念,轉向客觀視覺背后的精神活動。整個西方藝術的思潮便邁入了另一個藝術觀點的里程碑。
通過以上的講解,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了杜尚勇于探索,敢于沖破傳統(tǒng)的精神:藝術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東西,它來源于生活,藝術的原型就應該存在于任何一個角落。杜尚的反藝術,反架上繪畫的態(tài)度,其實反的是藝術的一貫立場,反的是人對藝術的一種固定認同觀念,他并不說要取消繪畫和雕塑。他不肯用作畫的方式來創(chuàng)作藝術,是因為當時的人都被這方式局限住了,固有的觀念須要突破,他以激進的方式和作品搖撼人們的陳見和俗套。杜尚要徹底解放人們的固有的關于藝術作品的思想,藝術在當代,它的界限是模糊的,用非繪畫的形式可以表達,用繪畫的形式也可以表達。學生通過以上的學習,必定會對美術有了新的觀念和認識,在欣賞美的同時,既自覺的接受了后現(xiàn)代思想教育,也接受了當代最先進的新觀念。
以上就是我對中學生美術鑒賞的幾點膚淺看法。應該說,美術鑒賞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任重而道遠,在當今的大環(huán)境下,美術鑒賞教育的對象和方式、方法值得我們每一個美術教育工作者仔細研究和探索。
注釋:
①達·芬奇.芬奇論繪畫[M].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30.
②朱銘.外國美術史[M].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675.
參考文獻:
[1]達·芬奇.芬奇論繪畫[M].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30.
[2]傅雷.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5.
[3]任道斌.中華文化名人傳[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