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迎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教師是一個引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獲得真知的人。根據國內外調查資料,從事教師職業(yè)的工作壓力遠遠高于其他行業(yè)的從業(yè)者。香港曾經把教師工作壓力列為第二位,僅低于警察職業(yè)。總所周知,適當的工作壓力給人以動力,利于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或學習效率,還能幫助人們排除心中的空虛感,反之過大的壓力,則給人帶來痛苦和煩惱,使人產生神經衰弱或及精神失常反應,在日?;顒又斜憩F為敏感焦灼,病態(tài)呈現,如注意力不集中,神經衰弱,生活悲觀,工作效率變差等。
教師特殊的社會角色和職業(yè)特點,決定了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業(yè)務素質,而且還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肩負著塑造學生靈魂,教師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才,關系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業(yè)成績和人格發(fā)展。面對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普遍成績不高,有些人品德習慣有欠缺等客觀情況,教師的心理壓力將更大。教師如果不具備較好的心理素質,就不能完成起把學生培養(yǎng)教育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一使命。目前,多數教師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不良心理問題,如獨立性差,依賴性強,工作消極態(tài)度等;從眾心理,不講原則,處理學生問題無主見;偏執(zhí)心理,固執(zhí)己見,不能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求穩(wěn)定心理,以班級不出惡性事件為原則;放任心理,對后進生輕則不聞不問,重則開除,進不到教育的職責。
筆者認為要讓學生具備健康心理,完善的人格,首先教師自己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包括良好的公民道德基礎,吃苦耐勞的意志、超高的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綜合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教師的我們只有把自己打造完善了,才能面對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種種困難局面,對突發(fā)事件能夠冷靜思考、沉著應對,客觀科學秉公地去處理。這種吃苦耐勞的寶貴品質是衡量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標準。
(一)積極樂觀的工作態(tài)度,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證
懷有積極樂觀的工作態(tài)度,寬厚包容的教育心境的教師,會對自己的職業(yè),自己的教育學生的工作充滿熱心,信心,恒心;會對學生充滿愛心,耐心,關心可想而知,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下,誰不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積極,熱情,樂觀,穩(wěn)定的工作狀態(tài)去工作,去對待學生?這就是所說的教師要愉快樂觀去主導心境。生活中,保持飽滿高漲的熱情,關心尊重學生,不喜怒無常,不將生活中不愉快的人和事帶到課堂,不能因為自己的情緒波動而影響教育學生,課堂授課。這是教師必備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要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正確認識自己,了解、尊重他人是設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基礎。多數人總喜歡拿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相比較,他認為這樣就比較容易自信滿足。但弊大于利,長此以往,自己的缺點無法正視,人品得不到完善,會有礙于人際關系的建立,較大地影響自己的人緣。人無完人,我們完全可以正視并接受來自于內外部對自尊心有影響的各種情況,如領導對自己的批評、學生家長對自己的不理解,學生對自己教學成果的不認可,個人利益的得失、自身莽撞行為或話語不恰當所造成的結果等。將壓力轉化為動力,敢于向自我挑戰(zhàn),不斷超越完善自我,擁有健康完美的心態(tài),以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創(chuàng)造和諧的工作氛圍。
(二)自我剖析,提高認知
教師職業(yè)的最大特點在于職業(yè)角色的多樣化角色是個人在一定的社會規(guī)范中履行的
定社會職責的行為模式。每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都同時扮演很多角色,但職業(yè)角色是相對單一的,而教師這一職業(yè)卻具有多種角色的特點。具備了較好的心理素質遇到問題才能更好的反省自己,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和情緒。只有這樣,才能幫助教師有效地釋放遇到的壓力、生活中的挫折以及內心困擾所帶來的疑惑。更好的認識自我優(yōu)缺點,包括自己的興趣、個性、工作特長及所負擔的工作角色。多數教師在工作或生活中的壓力來自對自己了解不足,在工作或生活中不能從實際需要出發(fā),目標定得不切實際或者過高,最終可能不會成功,造成付出與回報不相符合,失去心里平衡。作為教師本身,對自身職業(yè)的認識絕不能留在這一程度上,而應該適應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需要,不斷提升自我的認識和了解,理性全面地看待教師職業(yè),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的業(yè)務能力。
(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是教師心理素質的核心
教師心理素質的關鍵是較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其決定著人的其它素質的存在和發(fā)展,同時還與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息息相關。從古代我國就非常重視教師思想道德的高低。古人云:“智如泉涌,行可以為教儀者,人師也?!薄吧頍o道德,雖吐辭為經,不可以信?!边@充分表達出,雖學高八斗,但道德品質不高,就不能為師。作為教師這一崇高的職業(yè),不僅需要淵博的知識,而且思想道德要高尚,要不然會延誤他人,使純潔的青少年在品德,作風中被引向歧途。美國學者所羅門教授說:“在個體人格發(fā)展方面,教師的影響僅次于父母。一個孩子如果擁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愛,又得到一個身心健康的教師,那是無比幸福的。反過來,有可能帶來許多影響身心發(fā)展的問題?!倍囗椦芯勘砻鳎航處煹闹R水平,學位高低與學生的成績并沒有直接關系,并且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教師語言態(tài)度、行為習慣的誤導。為人師表,老師比較健康的人格著重突出表現在如何正確對待從事的教育工作,怎樣恰當對待自己的學生。一個具有長期穩(wěn)定,樂觀積極的教育心境的教師,會對教育工作充滿信心,對學生充滿愛意,更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積極,熱情,樂觀,穩(wěn)定的工作狀態(tài)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情緒,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為主導,這樣才能站在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勵與指導學生大膽探索,努力實踐。使其以種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工作之中。
總之,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環(huán)境里,人們將面對更大的生存壓力,社會道德的多元化,更使得教師必須接受職業(yè)所帶來的各種壓力。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的教師,才會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養(yǎng)出心理健康的學生,才能適應職業(yè)發(fā)展的需求,以不斷的創(chuàng)新精神推動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