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忠延
走進山西省聞喜縣裴柏村,石榴花開了。這倒很有意思,我居住的臨汾,石榴樹還在努力鼓圓蓓蕾,還在蘊積爆開的能量,而這里的石榴花已在百般紅紫斗艷。
其實,不必如此深究,我很偏愛這種巧合,巧合里潛藏著某種玄機,更貼近我要追溯的對象。晉南民間有語“石榴開花結(jié)籽稠”,常常以石榴喻指一個家族的興旺發(fā)達。莫非這石榴花正是向我炫示裴氏家族獨特的歷史文化現(xiàn)象?
毛澤東贊譽的家族
據(jù)史料載:1953年,中共中央在成都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去武侯祠游覽。走進這座巍巍祠廟,毛澤東看見了諸葛武侯祠的一尊石碑,碑文的撰寫者是唐朝名相裴度。他頓生感慨,回頭找見參加會議的山西省委書記陶魯笳,問他:你知道中國歷史上哪個縣出宰相最多?
陶魯笳正在沉思,毛澤東又問:你在山西當父母官,是否知道裴度?
沒等陶魯笳回答,毛澤東微笑著告訴他:中國出宰相最多的就是你治下的聞喜縣。裴度是唐朝的宰相,也是聞喜人。裴氏家族千年榮顯,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家族。
毛澤東一席話說得陶魯笳及在場的中央領(lǐng)導無不嘆服稱是。
翻開中國革命史,很難看到人民領(lǐng)袖毛澤東贊譽過哪個封建家族。獨立寒秋,面對湘江,他要糞土當年萬戶侯;出征北國,恰逢瑞雪,他要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在他看來,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的成吉思汗,也只識彎弓射大雕。為什么一覽眾山小的毛澤東對裴氏家族情有獨鐘?
裴柏村的宰相世家
一部《裴氏世譜》消釋了我心中的疑問。裴氏家族自秦漢魏晉興起,歷六朝榮盛,在隋唐紅盛至極,五代以后雖不及先前,但余芳猶存,一直延續(xù)到了宋代以后。在上下千余年間,豪杰英才,名卿賢相,相繼輝耀,茂郁林立。書中記載,在中國歷史上,裴家先后出過59位宰相,59位大將軍,14位中書侍郎,55位尚書,44位侍郎,11位常侍,11位御史,25位節(jié)度使、觀察使、防御使,211位刺史,77位太守,21位駙馬,68位進士(其中狀元及第5人)……真是將相滿門,燦若群星,令人驚詫。
更令人驚詫的是,裴氏家族的杰出人才,幾乎涵蓋所有領(lǐng)域。政治家有裴度、裴寂、裴楷等,軍事家有裴茂、裴行儉、裴駿等,治國能臣有裴光庭,法學家有裴政、裴耀卿等,外交家有裴矩、裴世清等,史學家有裴松之、裴子野等,小說家有裴啟等,書法家有裴行儉、裴休等,天文歷法學家有裴伯壽,地圖學家有裴秀,畫家有裴寬……
好一個煌煌家族,難怪毛澤東會翹指贊譽。
疑問消釋了,好奇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水土能孕育出一個大寫在華夏史冊的家族?
裴柏村坐落在峨嵋?guī)X的懷抱中,三面靠山,一面臨水,不遠處有涑水河汩汩流過,真是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村北有座宗祠,建于唐貞觀三年,即公元629年。雖然歷史久遠,屢遭兵火,但是每毀必修,至今仍有舊址,而且新建了裴氏博物館。
裴氏博物館建在高高的土崖上,門前是118個青石臺階,據(jù)說喻指祖上的59位宰相和59位大將軍。階前的西墻上赫然寫著5個大字:天下無二裴。這是大文人歐陽修的贊語。因為普天下的裴姓人家,都是從裴柏村走出去的。史料載:裴氏家族延展為西裴、中裴、東裴,但無論哪一裴,其祖上皆在裴柏。裴柏是裴氏之祖、裴氏之源、裴氏之根。僅《中國名人大辭典》所列裴氏家族的名人就多達155人,而這些名人均可以在裴柏村找到他們的親緣血脈。
拾級登臺,我的內(nèi)心深處翻騰著由衷的敬意。
彪炳青史的顯赫政績
步入博物館,裴氏家族的蓬勃生機撲面而來,首先讓我怦然心動的是他們顯赫的政績。展板上有一幅剛毅清正的畫像吸引了我,那是裴度。在偉人眾多的家族中,裴度可謂佼佼者。他平定藩鎮(zhèn),恢復中央集權(quán),屢建軍功,被人譽為“中興賢相”。他為人正直,居官廉明,曾輔佐過唐玄宗、穆宗、敬宗、文宗4位皇帝。3次擔任過征討藩鎮(zhèn)叛亂的軍事主帥,結(jié)束了淮西十多年割據(jù)分裂的局面,出現(xiàn)了唐肅宗以來前所未有的統(tǒng)一,史稱“唐室中興”。裴度“身系國家之安危,時勢輕重三十年”,成為唐朝政治舞臺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官至上柱國、司徒、司空、中書令,爵封晉國公,至今在裴柏村邊還高聳著一座石碑,上刻“唐晉公裴度故里”。
裴行儉也是唐朝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精通兵法,善于征戰(zhàn),數(shù)次平定突厥叛亂,安定了北國邊塞,而且還著有軍事書《選譜》10卷。
另一位顯赫于唐代的政治家是裴耀卿,他整頓漕運,發(fā)展經(jīng)濟,3年運往長安的糧食多達750萬斛。改變了高宗到玄宗期間天災時起、關(guān)中糧荒的困境,在開元年間傳為佳話。
不必再一一細覽,僅就唐代這幾位宰相的政績也頗為少見了。
然而,裴氏家族的歷史功績不光是政治和軍事上的,在世界外交史上,他們也留下了醒目的一筆。隋代時,裴矩親赴張掖,與西域各國貿(mào)易通商,調(diào)查記載了途中各國交通、山川、河流、特產(chǎn)、民俗等情況,著有《西域國記》3卷。裴世清則第一個率隋朝友好使團出訪日本,不僅開啟了隋朝與日本的交流,也為唐朝的中日交流奠定了基礎(chǔ)。也許在今天看來,這種交流不足掛齒,但是遠在1500年前,這種國際交流則是開創(chuàng)性的,具有劃時代的影響。
閃耀在典籍里的光色
功績顯赫,名垂青史。徜徉在裴氏家族博物館,不得不發(fā)出贊嘆復贊嘆。這不,剛贊嘆完名垂青史,又要贊嘆評點青史。評點青史的是裴松之祖孫三人,混沌的歷史在他們筆下化為清晰的記憶。
甩開先河,且成績斐然的當然是裴松之。公道說,承蒙祖上福蔭,裴松之的起點不錯。祖父裴昧官居光祿大夫,父親裴珪曾任正員外郎,年僅20歲裴松之已擔任殿中將軍。風華正茂,意氣風發(fā),本該大展才華,治國安民。然而,他所處的是東晉末期,政局動蕩,風雨如晦。他要秉筆直書,剖析歷史,啟迪后世。從哪里下手?他沒有注目兩晉,世事距離自己太近,未免不帶感情,未免不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于是,他把筆觸伸進了三國時期。所幸裴松之從小喜愛讀書,8歲時已熟知《論語》《詩經(jīng)》,后來博覽典籍,學識日進,書寫起來駕輕就熟。因而,我們看到了史書《三國志注》。
《三國志注》完滿收官,宋文帝御覽后認為是“不朽”之作。裴松之的成功,激發(fā)了后代對史學的興趣。兒子裴骃受到父親感染和啟勵,好學深思,對歷史不乏獨到見地。他批閱史書,撮其指要,伏案走筆,開始為史學名著《史記》作集解。如今《史記集解》是一部難得的史書。
兩代人的作為,傳導給孫子裴昭明,他學識淵博,精通世理,擔任太學博士游刃有余。更重要的是,他帶出了一個志向遠大的兒子裴子野。裴子野繼承先輩志向,筆耕不輟,十載伏案,完成了史書《宋略》20卷。曾經(jīng)撰寫《宋書》的沈約,眼光超群,不乏傲氣,認為“松之已后無聞焉”。但是,當他讀過《宋略》,對裴子野肅然起敬,自愧弗如,光著腳前去拜見,請求寬恕。
裴松之祖孫四代一脈相承,以治史為要務,為研究中國歷史留下了寶貴財富。
百代興盛在家訓家戒
站在晉南大地觀瞻,面對裴氏家族在中華文明史上的不凡作為,禁不住有些納悶。腳下的土地不是沒有出過顯赫的家族,甚至可以說有為的家族層出不窮。只是曇花一現(xiàn),各領(lǐng)風騷三五代。三五代還有點夸大其詞,有些甚至如民間所說,富不過三代,紅不過三代。
其他不論,僅以晉國為例。先說郤氏家族,晉獻公征伐翟人時,公族子弟叔虎奮勇當先,帶領(lǐng)晉軍攻破營壘,取得完勝。晉獻公便將郤邑封給叔虎,另立宗廟,即是郤氏。之后,郤家歷時四世,共出八卿,到了郤锜、郤犨、郤至時期,郤家把持朝政,根本無視晉厲公的存在,公然當面殺死他的寵臣。公元前574年,晉厲公命令胥童、長魚嬌等親領(lǐng)甲兵,滅掉郤家。四世威名,化為泡影。
這些榮顯之極的家族,說垮就垮,原因無外驕奢淫逸,飛揚跋扈。物極必反,很快走向終點。裴氏家族為何能長盛不衰?原因在于以史為鑒,儉樸謙和,一以貫之。博物館展板上的事跡件件感人,隨手輯錄幾則:
之一,裴俠,儉約樸素,愛民如子,所食唯菽麥鹽菜而已,把原來郡守的特權(quán)享受全都舍棄。當時人們歌曰:“肥鮮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貞惠,為世規(guī)矩?!蔽魑何牡坌蕾p他勤政愛民的風范,命他站在朝堂一邊,作為“清慎奉公,為天下之最”的楷模,并讓能與之媲美的官員和他站在一起,官員眾多,卻沒有一個敢與他比肩而立。因此,他被譽為“獨立使君”。這種鶴立雞群的清官形象,可謂古今罕見。
之二,裴潛,魏明帝時出任尚書、光祿大夫等職,晉封為清陽亭侯,死后追封太常。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要人物。逝世前囑咐薄葬,喪事從儉從簡,墓中只放置棺木,及數(shù)件瓦器,其余一無所設,猛烈地抨擊了當時奢華厚葬的風氣。
之三,裴子野,父親去世居家丁憂,衣食從儉,與農(nóng)家無異。外祖父家貧困,便將俸祿全部給了他們。家無住宅,借得官地二畝,自食其力。家中僅蓋茅屋數(shù)間,妻子常為饑寒所苦。
之四,裴邃,任廬江太守時,前往邊境開墾屯田,使倉廩豐實,人心安定。官兵們?yōu)榱舜鹬x他的恩惠,送給他絹帛千余匹。為照顧部下情緒,他只象征性地收納二匹。
之五,裴坦,唐僖宗時任宰相,為人清廉儉約,恪守家法。兒子娶楊收之女,楊家嫁妝宏麗豪華。他命人立即撤去,并嚴正指出:“莫要亂了我的家法。”其時嫁妝豐厚,互相攀比的風氣甚重,身居高位,他儉約娶兒媳,一時傳為佳話。
……
多哉,多哉!不勝枚舉,就此打住。不過,這也足以看出裴氏家族的良好家風。家風何來?來自家訓。
《裴氏家訓》十二條,簡明扼要:一、敬奉祖先,二、孝順父母,三、友愛兄弟,四、協(xié)和宗族,五、敦睦鄰里,六、立身謹厚,七、居家勤儉,八、嚴教子孫,九、讀書明德,十、淳厚戚朋,十一、慎重言語,十二、講求公德。
這是正面要求,倡導積極向上。更重要的是,劃定下線,嚴禁違反,這就是總共十條的《裴氏家戒》:一、毋忤尊親,二、毋辱祖先,三、毋重男輕女,四、毋事賭博,五、毋為盜竊,六、毋貪色淫,七、毋吸煙毒,八、毋酗酒好斗,九、毋忘本崇洋,十、毋入幫派。
古人畫地為牢,讓違法者思錯改過。裴氏家族鼓勵奮發(fā)向上,大有作為。同時,遏制過度欲望,防患于未然。在我看來,這是畫心為牢,給自己的行為裝上剎車。時時處處,有所為有所不為。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這才使裴氏家族歷久不衰,光彩照人,風光于華夏史冊。
我在裴柏村久久沉思,沉思裴氏家訓家戒所蘊含的思想精華,它不僅對古人,即使放在今日,用來灌溉黨內(nèi)政治文化、培厚政治生態(tài)土壤,以良好的黨風促政風、正社風、帶民風,也極具時代價值。
(責任編輯:王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