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超途中,“中國造”厚積薄發(fā)、遍滿神州
鏡頭聚焦:在上海交建公司小型會議室里,周顯田、馬忠賢和安傳志面對記者,談起公司目前裝備與工程所取得的成績時非常自信,因為,他們所擁有的“利器”已逐漸從河湖駛向深藍,漸行漸穩(wěn)……
當自主研發(fā)建造的這兩艘新型挖泥船投入使用后,的確猶如兩只猛虎一樣為港航疏浚、圍堰吹填、陸域形成等帶去了非常大的幫助。但是,該公司領導一班人并沒有就此滿足,而是看到了國內船舶配套水平及設計能力的局限性,周顯田說道:“外界如何用贊美的眼光看我們的船,那是別人的事,但我們一定要用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去客觀的審視我們的船舶?!彼J為雖然公司在裝備升級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但必須認清第一代船舶在整體性能方面,依然存在著一定瑕疵。所以,在各方面技術積累的基礎上,還需進一步優(yōu)化、改進和完善。
在領導班子齊心協(xié)力的主導下,該公司繼續(xù)攜手與相關院校和科研部門合作,通過攻克一系列疏浚裝備、船舶定位裝備、自動化疏浚監(jiān)控系統(tǒng)等關鍵性技術,于2008年起,陸續(xù)建造了一批以“新海豚”為代表的適應性更強的3500m3/h大型絞吸式挖泥船、以“新?;?”為代表的艙容10000m3大型耙吸式挖泥船。同時,大型疏浚系統(tǒng)電力驅動方式得到了推廣和應用,令人更興奮地是采用變頻系統(tǒng)電力,不僅可以通過改變電機頻率的方式調節(jié)轉速和功率輸出,使施工過程中操作更為靈活方便,效率更高;還可以在多變的作業(yè)工況下快捷、方便地調整各疏浚設備的功率使用情況,使各疏浚設備始終處于高效運作狀態(tài)。
安傳志驕傲地告訴記者:“通過進一步技術升級改造后的這些挖泥船,在我們的施工過程中真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因為可以在多變的作業(yè)情況下快捷、方便地調整各疏浚設備的功率使用情況。此外,也使各疏浚設備始終處于高效運作狀態(tài),提高疏浚效率,讓柴油機功率始終得到合理分配,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能耗?!?/p>
在采訪過程中,從他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得出那是一種發(fā)自內心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因為這是他們一起走過的路,也是他們在加強設備研發(fā)和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績。當然,得承認他們的自豪不僅僅是在后來在自主設計研發(fā)的技術方面,不只是單純的在新型挖泥船其他功能上能夠進一步升級,而是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疏浚集成控制系統(tǒng)得到廣泛應用,大大提升了船舶自動化程度和提高了施工效率。
到目前為止,該公司除了兩艘進口船舶外,其余幾十艘不同類型、不同大小的挖泥船均為國內自主研發(fā)建造。順著已走過的航跡尋去,公司所屬船舶在上海洋山港、河北曹妃甸、天津臨港、廈門新機場等國家戰(zhàn)略級工程中,都留下了輝煌的成果,施工效率之高,建設速度之快,極大程度地滿足了國內外各重大工程建設的需要,在業(yè)內打響了知名度。
馬忠賢對此也掩不住興奮地心情:“今后,我們還將建造領先世界水平的更先進的挖泥船,更好地服務國家建設。想一想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一路走來,就如同一個又一個被實現(xiàn)的美好夢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