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大連醫(yī)院消化科 (遼寧 大連 116600)
內窺鏡下206例大腸息肉電切治療效果分析
王瑜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大連醫(yī)院消化科 (遼寧 大連 116600)
目的:探討內窺鏡下206例大腸息肉電切治療效果,為內窺鏡下大腸息肉電切治療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選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206例大腸息肉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并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103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tǒng)開腹手術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實施內窺鏡下電切術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的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并做好記錄,分析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病灶全部清除98例,占比95.15%,對照組為85例,占比為82.52%,兩組患者在療效方面比較,觀察組明顯更佳,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手術時間為(33.85±3.87)min、出血量為(16.65±4.54)ml,對照組分別為(137.35±12.32)min、(157.56±18.62)ml,兩組相互比較,觀察組明顯更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91%,相比于對照組的10.68%,觀察組明顯更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內窺鏡下行電切術治療大腸息肉療效顯著,臨床癥狀和體征改善明顯,安全性高,療效好,值得推廣應用。
內窺鏡 大腸息肉 電切 療效
大腸息肉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也是一種典型的消化內科疾病,其指的是患者的大腸粘膜表面產生隆起的部位,稱之為大腸息肉,大腸息肉常見于男性人群,多發(fā)于高年齡人群,與年齡成正比,隨著年齡增大而發(fā)生率升高,大腸息肉是一種隱匿性疾病,極易耽誤最佳的治療時機,越早治療,治愈率越高,內窺鏡的使用,為早診斷提供了條件[1-2]。為探討內窺鏡下大腸息肉電切治療效果,特選取206例大腸息肉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206例大腸息肉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并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103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73例,女30例,年齡57~74歲,平均年齡(62.6±2.4)歲,體質量63~85kg,平均體質量(73.6±2.8)kg,發(fā)病類型:單發(fā)疾病患者68例,多發(fā)疾病患者35例;觀察組患者男71例,女32例,年齡56~73歲,平均年齡(62.5±2.3)歲,體質量62~86kg,平均體質量(73.5±2.6)kg,發(fā)病類型:單發(fā)疾病患者65例,多發(fā)疾病患者38例。兩組在性別基本資料、年齡基本資料、體質量基本資料、發(fā)病類型基本資料方面進行比較,差異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tǒng)開腹手術進行治療,術前禁食,多飲水,排干凈大便,麻醉處理,開腹手術切除病灶。
觀察組患者實施內窺鏡下電切術進行治療,術前禁食,多飲水,排干凈大便,麻醉處理,使用內鏡插入腸道,確定病灶區(qū)域,采用圈套器將病灶息肉套住,充分暴露,遠離腸壁,使用電切刀進行切除,電凝止血,清理殘留息肉,取出設備和息肉,抗感染藥物使用,觀察癥狀。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情況
1.3 指標觀察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將研究中所采集到的所有數據全部錄入excel表格中,采用SPSS15.0軟件對研究中采集到的相關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使用(±s)表明數據計量資料,用χ2檢驗來表明計數資料,當P<0.05時,表明數據差異有一定的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病灶全部清除98例,占比95.15%,效果良好100例,占比97.09%,效果差3例,占比2.91%,復發(fā)2例,占比1.94%,對照組分別為85例、88例、15例、12例, 占 比 分 別 為 82.52%、85.44%、14.56%、11.65%,兩組患者在療效方面的比較,觀察組明顯更佳,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手術時間為(33.85±3.87)min、出血量為(16.65±4.54)ml,對照組分別為(137.35±12.32)min、(157.56±18.62)ml,兩組相互比較,觀察組明顯更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91%,相比于對照組的10.68%,觀察組明顯更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大腸息肉是常見的消化內科疾病,治療不合理或不及時,大腸息肉會演變成癌癥,大腸息肉也是癌癥的前期癥狀,因此,對于大腸息肉患者應重點關注病情的變化[3-4]。
臨床上,大腸息肉的治療方法多為內窺鏡下電切術治療,療效顯著,操作過程中應做好術前準備,在內窺鏡的輔助下,準確的將病灶區(qū)域的大腸息肉徹底清除,改善患者癥狀,提高治愈率[5-6]。本研究表明,內窺鏡下行電切術治療大腸息肉療效非常好。
綜上所述,內窺鏡下行電切術治療大腸息肉療效顯著,臨床癥狀和體征改善明顯,安全性高,療效好,值得推廣應用。
[1] 張林,張婧.康復新液聯(lián)合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治療大腸息肉455例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16,21(10):797-798.
[2] 吳會超,劉菲菲,魏建國,等.內鏡下高頻電切術治療不同類型大腸息肉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J].中國內經雜志,2014,20(7):759-762.
[3] 張志大,肖淑瓊,陳玲紅,等.經內鏡尼龍繩套扎聯(lián)合高頻電切治療結直腸巨大息肉的臨床分析[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4,42(1):20-22.
[4] 王小瑞,王曉榮,楊利青,等.可旋轉重復開閉軟組織鈦夾聯(lián)合高頻電圈套電凝切除治療大腸粗長蒂息肉的臨床安全性觀察[J].中國內鏡雜志,2016,22(8):99-101.
[5] 林一帆,蔣會勇,祖浩妍,等.大腸息肉、大腸癌幽門螺桿菌感染與中醫(yī)證型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16,21(5):347-350.
[6] 呂龍,李俊杰,黃春.雙聯(lián)抗血小板藥物對老年大腸息肉高頻電切術后遲發(fā)性出血的影響[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5,17(2):239-242.
1006-6586(2017)12-0079-02
R735.34
A
201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