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茂華,李 瑩,劉金鵬
(北京動物園,北京 100044)
25羥維生素D與骨堿性磷酸酶在幼年羊駝佝僂病診斷中的應用
夏茂華,李 瑩,劉金鵬
(北京動物園,北京 100044)
對2只表現臨床癥狀和1只明顯無臨床癥狀的患佝僂病的幼年羊駝檢測25羥維生素D與骨堿性磷酸酶,均明顯異常。采用維生素D3大劑量突擊治療后,25羥維生素D與骨堿性磷酸酶均有明顯改變。應用檢測25羥維生素D與骨堿性磷酸酶不僅可避免傳統(tǒng)診斷佝僂病方法的一些不足,還能有效提高診斷的準確率及治療效果。因此,盡快建立羊駝25羥維生素D與骨堿性磷酸酶的準確參考值意義重大。
25羥維生素D;骨堿性磷酸酶;羊駝;佝僂病
羊駝(拉丁學名Vicugna pacos,英文名alpaca)為偶蹄目、駱駝科動物。是原產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區(qū)的動物,主要分布于秘魯、玻利維亞和厄瓜多爾等地。羊駝是一種毛肉兼用型的草食動物,并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國內多家動物園均有展出。
佝僂病是常見于幼年動物的營養(yǎng)疾病,是新形成的骨基質鈣化障礙,多見于體內維生素D不足致使鈣、磷代謝紊亂。除了對骨骼的主要影響外,還同時影響神經肌肉、免疫等功能。臨床主要癥狀為精神倦怠,食欲減退,被毛暗淡,身體虛弱無力,異嗜,骨骼、關節(jié)變形,骨端腫脹,跛行等。嚴重威脅動物健康。
1.1 患病動物
北京動物園3只處于哺乳期的圈養(yǎng)幼年羊駝,分別為1號羊駝,雄性,5月齡;2號羊駝,雌性,4月齡;3號羊駝,雌性,5月齡。3只幼年羊駝均為北京動物園自行繁殖,由各自的母獸哺育,隨母獸在圈養(yǎng)環(huán)境中生活,并對游人展出。
1.2 臨床癥狀
1號羊駝:體質及膘情基本正常,能正常吃奶,偶爾隨同母獸一起采食日常的飼料。每日活動正常,偶有起立時身體顫抖表現。2號羊駝:體質弱,被毛雜亂無光,膘情極差,皮下只能觸摸到少量的肌肉。每天很少活動,大部分時間趴在地上。頭部抬起時頸部明顯無力支撐,站立時后軀無力,吃奶時站立困難。左前肢指關節(jié)嚴重腫脹變形;右后肢跗關節(jié)變形,使蹄部偏向身體右側。3號羊駝:體質極弱,幾乎不能自行吃奶,左右前肢的指關節(jié)嚴重變形,不能自行站立,需要人工輔助取食。
1.3 診斷
3只羊駝均頸靜脈采血,進行血常規(guī)、生化21項和25羥維生素D(T25-OH-VD)與骨堿性磷酸酶(BALP)檢測。結合臨床表現及血液檢測結果,3只羊駝初步診斷為佝僂病。
1.4 治療
采用維生素D3突擊治療法進行治療。1號羊駝肌肉注射維生素D330萬IU;2號羊駝肌肉注射維生素D350萬IU;3號羊駝肌肉注射維生素D350萬IU。間隔28 d后重復治療一次。
3只羊駝第2次治療后14 d,分別于頸靜脈采血5 mL,分離血清,進行血常規(guī)、生化21項和T25-OH-VD與BALP檢測。T25-OH-VD與BALP檢測結果見表1和表2。由表1~2可見,治療前,3只羊駝的T25-OH-VD均明顯低于應有的正常值(人<6為嚴重缺乏);BALP高于應有的正常值(人為2.9~22.6)。經治療后,T25-OH-VD與BALP水平都有明顯改變。
表1 治療前后血清T25-OH-VD檢測結果ng/mL
表2 治療前后血清BALP檢測結果 μg/L
突擊治療后28 d,1號羊駝體重正常增長,毛色光亮,奔跑速度快,能正常采食成年羊駝的飼料。2號羊駝體重增加,皮下肌肉較豐滿,毛色光亮,能正常采食。活動正常并能奔跑。到7月齡時,變形的關節(jié)明顯恢復。3號羊駝腫脹的指關節(jié)體積縮小,可以自行站立并自由活動,對外界的刺激反應靈敏,能自行吃母乳。3只羊駝在治療期間均未出現維生素D中毒癥狀。
佝僂病病程漸進,自維生素D缺乏到骨骼變形,要經過諸多階段。早期癥狀不一,缺乏特異性,單純依靠臨床表現容易造成漏診或誤診。血清中鈣、磷檢測是較傳統(tǒng)的佝僂病檢測方法?;钾E病時,體內的維生素D缺乏,鈣、磷代謝異常,以致甲狀旁腺功能代償性亢進,甲狀旁腺素分泌增加,以動員骨鈣釋出,使血清中鈣濃度維持在正?;蚪咏5乃?。所以佝僂病早期血鈣、磷水平變化不大。故血清鈣、磷測定不能反映早期骨鈣化的真實度,對佝僂病早期診斷價值不大[1]。
骨堿性磷酸酶是堿性磷酸酶同工酶中的一個亞型,由成骨細胞合成,當機體鈣營養(yǎng)不良時血鈣下降,甲狀旁腺素上升,促進腎臟合成T25-OH-VD,后者可使靜止的成骨細胞激活,骨細胞反饋性增生活躍,合成大量的BALP釋放入血,在佝僂病的生物學發(fā)病期即亞臨床狀態(tài)時出現升高,升高程度與佝僂病活動程度密切相關[2]。在本病例中,2只有佝僂病臨床癥狀的2號羊駝和3號羊駝,在治療前血清BALP水平極高,經過治療后,水平大幅下降。對處于佝僂病亞臨床狀態(tài)的1號羊駝也同樣有效??梢姡珺ALP在體內的濃度與佝僂病狀態(tài)密切相關。骨堿性磷酸酶在佝僂病早期即可升高,其改變先于影像學[3]。BALP測定具有檢測方法靈敏、特異、快捷、安全、痛苦小,并有助于病情判斷[4]。對人而言,BALP檢測是用于佝僂病診斷的首選指標。在野生動物佝僂病方面則研究較少。
佝僂病的根源是維生素D缺乏,最常見的維生素D有25羥維生素D2(25-OH-VD2)和25羥維生素D3(25-OH-VD3),二者的總和為25羥維生素D(T25-OH-VD)。其中以25-OH-VD3在血液中濃度最高,最穩(wěn)定,且半衰期最長。T25-OH-VD存在于動物的皮膚中[5]。皮膚合成是維生素D最重要的來源,且只要動物能定期獲得陽光,則并不需要飲食補充。只有當日照不足時,飲食攝取才變得非常關鍵。有學者認為,測定血清中T25-OH-VD對確診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具有診斷意義[6]。
本病例中通過檢測佝僂病羊駝血清T25-OH-VD的濃度,發(fā)現患病動物在治療前明顯異常,經過大劑量維生素D3突擊治療后,有明顯的恢復。因此,可將T25-OH-VD作為野生動物佝僂病診斷的標準和治療效果評價的指標。
多種野生動物可患佝僂病,如雪豹[7]、東北虎[8]、馬來熊[9]。采用大劑量VD3突擊治療,可減少捕捉治療圈養(yǎng)野生患病動物的次數,降低因捕捉治療對動物造成應激而引起的負面影響。
檢測T25-OH-VD和BALP在野生動物佝僂病的診斷和治療效果評價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兩者聯(lián)合應用,不僅可有效減少傳統(tǒng)野生動物佝僂病診治中的一些不足,還有助于佝僂病的早期發(fā)現,使診斷和治療更加準確有效。
包括羊駝在內的眾多野生動物的25羥維生素D與骨堿性磷酸酶還缺少準確的參考數值,應該通過大量的數據積累,盡早確立相應的標準,以便盡早發(fā)揮其在野生動物佝僂病診治中的重要作用。
[1] 蔡力民,劉芩,陳蘊,等.佝僂病實驗室檢查結果對照研究[J].安徽醫(yī)學,20025,23(6):37.
[2] 趙穎新,王平,王海南.87l例小兒骨源性堿性磷酸酶測定結果及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10):1239.
[3] 安麗花,趙琳.佝僂病的診治進展[J].醫(yī)學綜述,2007,13(21),1650-1652.
[4] Crofton PM.Properties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isoenzymes in plasma ofpreterm and termneonates[J].Clin Chem,1987,33(10):1778-1782.
[5] 王小敏,馬志超,生苗.25羥維生素D3與骨堿性磷酸酶在佝僂病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3):3263-3264.
[6] 劉歡歡,王彬,王雁.血清維生素D水平與兒童晚發(fā)性佝僂病臨床癥狀的關系[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7,32(1):66.
[7] 吳秀山,金晟,宋麗霞.雪豹佝僂病[J].中國獸醫(yī)雜志,2000,26(6):32.
[8] 盧巖,潘慶山,董軍.幼齡東北虎佝僂病致死病例[J].中國獸醫(yī)雜志,2006,42(3):47-48.
[9] 馮永其,傅建平,陳新生.馬來熊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診斷與防治[J].上海畜牧獸醫(yī)通訊,2015(5):73-75.
S824.7
A
2095-3887(2017)04-0071-02
10.3969/j.issn.2095-3887.2017.04.021
2017-04-19
夏茂華(1973-),男,高級獸醫(yī)師,碩士,主要從事野生動物疾病診斷治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