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摘 要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注意聯(lián)系實際,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運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币獙崿F(xiàn)這樣的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努力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讓數學課堂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增強課堂魅力,使學生形成“我要學,就在生活中,就在身邊”。為達到這樣的效果,而在課堂教學所采取的方法和各種有益嘗試。
關鍵詞 素質教育 生活教材 捕捉素材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4-0010-01
《標準》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宗旨,明確數學課程的性質和地位,闡述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設計思路,提出數學課程目標與內容標準,并對課程實施提出建議?!稑藴省诽岢龅臄祵W課程理念和目標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與教學具有指導作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活動的組織應當遵循這些基本理念和目標。
教學中,讓我深感數學的魅力。在實踐過程中如何讓數學課發(fā)揮其魅力并影響學生呢?下面談一談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而在課堂教學所采取的方法和各種有益嘗試。
一、挖掘生活教材,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推進素質教育
我在多年的教學中,努力做到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將教學活動置于真實的生活背景中。根據教材內容,應選擇一些富有時代氣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為學生熟悉感興趣的、能引起學生積極思考的身邊問題。精心設計一節(jié)課的導入,能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數學問題,使學生親身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到處都存在數學問題”,從而較好的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并引發(fā)學習興趣,想學到好學。如:你家在學校的什么方向,從家到學校有多遠,你今天又購了什么學習工具等等。在此由生活接觸到的東西就用到了數學知識,自然就幫助學生們引入到對數學的初步理解。
二、課堂內外知識延伸,鞏固數學知識
數學就是跟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生活無時不數學,數學無處不生活,我們往往缺少的就是發(fā)現(xiàn)的眼睛。所以我們要把生活中的東西引入課堂,讓數學課堂變得趣味化、生活化。課堂是學習各類知識的重要途徑,但是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對一個人的成長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把課堂知識向外延伸是有益的。教師要結合學習的內容,指導學生去從個方面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并把知識拓展延伸。如學習小數的初步認識時,讓學生收集有關小數的資料,可以到生活中尋找商品的價格,再通過量身高的實踐活動,以及購買文具等活動建立對小數的認識、比較等,也加深了對小數的了解。再如學習統(tǒng)計時,除了教材提供的統(tǒng)計對象以外,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就學校班級,各班人數,男、女生人數等進行統(tǒng)計。其中對學校人數就要有所行動,可以讓學生分塊、分批去調查、詢問、各個班的情況,最后把每個人的調查情況綜合一下,就可以得到全校人數的情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經歷了數據的搜集和整理的完整過程,獲得了課堂上所得不到的練習機會,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和合作能力。
三、捕捉學生生活中的素材,豐富教學內容
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不要一味的去捉摸一些固定的東西,城里的孩子和農村的孩子見識不一樣,思維也不一樣,所以我們要根據孩子周邊的素材來靈活進行捕捉和設定導入內容。
課堂中要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盡可能的鑲嵌于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強調數學知識回歸于生活,我們就要利用一切可能機會,把數學知識生活化,同時還要把生活知識數學化。這是當代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生活中的素材,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認為學習數學知識是為生活服務,其實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是來源于生活的,又服務于生活,因此我們要在數學教學設計中多創(chuàng)設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學生的學習熱情會大大增加。
比如在講到圖形面積時,正趕上學校校園綠化、美化建設,我先把學生帶到操場,新建校綠地很多,我選擇一塊長方形綠地,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量得這塊矩形綠地長16米,寬12米,學校想在這塊綠地中間修兩條長方形通道,所占面積為原綠地面積的一半,請大家為設計者出主意,你將怎樣設計通道的寬度呢?現(xiàn)場設計問題,學生現(xiàn)場討論,熱情高漲,問題迎刃而解。
參考文獻:
[1]李黎明.課程教材教學研究[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