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人傳奇
人的一生,總有許許多多不可預知的事情。
喬丹的母親德洛麗絲懷上他時,經(jīng)歷了她自己母親逝世的傷痛。醫(yī)生因為擔心德洛麗絲太過傷心導致流產(chǎn),強迫她只能躺在床上。據(jù)喬丹的父親說,德洛麗絲還真的差點流了產(chǎn)。喬丹出生時,鼻子不停地出血,大家甚至擔心他會不會有什么危險。接著,幾個月大的喬丹從床上摔下來,差點夭折,然后是兩歲的那一年,喬丹的父親在修車,在一旁玩耍的他居然抓起兩根帶電的電線,結果被電擊甩出了三英尺遠。
甚至到喬丹長到更大時,也出乎尋常地發(fā)生了很多可能改變他一生的事情。喬丹上大學時,他的好友死于一場水災;當時喬丹和她在一起游泳,結果兩人陷入旋渦都被卷入大海,喬丹大難不死掙扎著回到了岸上,可他的好友卻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所以,當人們說:“我們應當不時地勾畫自己生活的未來”時,喬丹的態(tài)度往往是不置可否。
他和朱安妮塔于1989-90賽季開賽之前的拉斯維加斯成婚。結婚后的喬丹很快有了孩子,這是有原因的:為人夫為人父的經(jīng)歷可以讓他找到事業(yè)和家庭的平衡點。這樣,如果他在事業(yè)上遇到不快——不知道這是怎樣的一種不快——就不會因為責任感的缺失而做出錯誤的決定。 第一個兒子出生時,喬丹感到自己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男人,這是一種新層面意義上的成熟。他每時每刻都有一份對孩子和孩子的母親的責任感,而凡事不光只考慮自己,為了承擔支撐家庭的義務,喬丹可以做出某些犧牲。那時候,妻子和孩子們只知道他是丈夫和父親,而不知道作為超級籃球運動員的喬丹還簽訂了各種各樣的商業(yè)贊助合同,即便如此,喬丹也已經(jīng)很滿足了。
喬丹的生活慢慢發(fā)生了變化,他認識事物的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在家里他是父親和丈夫,但在別的地方,他還是邁克爾·喬丹。其實喬丹本人并不覺得自己像人們所說的那么出名,他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比賽上以致沒有時間去考慮別人如何看待他的生活和事業(yè)。相信這也是喬丹之所以如此容易為人接受的原因所在。他不會偽裝,總是向人們展現(xiàn)最真實的自我,所以在鎂光燈下他總是顯得揮灑自如,他的性格和處事原則決定了他只能做自己,喬丹的父母從不允許他學會虛偽,他從不比別人更高估自己,甚至在賽場上,他也覺得從別人那兒可以學到很多。喬丹立志要出類拔萃,但他也知道,必須要付出代價方可實現(xiàn)。
然而,處在受人尊敬的地位也是一種孤獨,盡管喬丹身后有支持他的家庭。公牛隊不斷打贏比賽,喬丹不斷有出色的表現(xiàn),大家也都平安無事,但他開始感到了一種被人關注的困惑。沒人再對他的球技評頭論足,而是開始追趕他,想要超越他。喬丹知道,自己被趕超的那一天終究會來到——事物的發(fā)展總是如此。新舊交替,承前啟后,也可以說這是NBA的一道風景。
1992-93賽季一開始,喬丹就感到了身心的疲倦。他已經(jīng)連續(xù)打了兩年總決賽,經(jīng)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紛爭矛盾,而且菲爾·杰克遜鑄造的公牛的團結協(xié)作正日益分崩離析。這讓喬丹隱約感到在隨后的12個月公牛將充滿艱辛,可他不知道這會對自己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菲爾·杰克遜的執(zhí)教風格的確是獨樹一幟的,可以說他的工作方法充滿著智慧和才華。
他從不強行讓球員們接受他的想法,而是給他們提供充足的選擇余地。他會對全隊表明自己的某個想法,而這個想法往往又是針對某位球員的,如果你就是那位球員,你會從這句貌似跟大家說的話中得到啟迪。這是菲爾獨有的天賦——在集體里跟某個人談話的才能。也正是這,把公牛緊密地團結在一起。
這一點喬丹深有感觸。有一次菲爾跟球員探討區(qū)域聯(lián)防和區(qū)域進攻的事。此前喬丹已經(jīng)打這個位置,知道是怎么回事,可就不太知道如何讓自己在比賽中始終如一地呆在這個區(qū)域里。菲爾特意設計出一套確保喬丹48分鐘始終不脫離出這個區(qū)域的方案,該方案要求喬丹集中精神準確掌握比賽的節(jié)奏,又要保持和隊友的配合,要理解和完全掌握對他來說的確是一種考驗。
在進行第一次實踐訓練前,菲爾讓球員們先閉目靜坐思考他的方案。最初喬丹認為這種方案簡直是瘋了,他只閉上一只眼,另一只眼看著隊友的傻樣。但見他們都很認真,他也就漸漸接受了。靜下心來的喬丹開始反復回味菲爾的方案,可還是不能完全專下心來,這時菲爾對大家說深呼吸可以幫助集中注意力,喬丹知道這是在對他說的。
菲爾從中至少教會喬丹兩點:一、不要把想法強加給某個人,對大家說,讓他自己領悟;二、先別對別人的想法說“不”,認真琢磨,你會發(fā)現(xiàn)其有價值的東西??梢哉f,這些都是陪伴喬丹一生的財富。
第二次奪得總冠軍后,喬丹其實就想離開,但他最終沒走成。
喬丹確信沒人注意到他要退役,除了1993年季后賽時來到公牛隊的喬丹大學教練史密斯,他們談了許多關于喬丹要退出的話。4月的一次長談后,他問這是不是我的最后一個賽季,喬丹告訴他:“是的,我需要改變一下自己?!彼麄兠扛粢恢芏紩勔淮涡?直到很長時間之后還是如此),談生活,談感受,也談公牛。史密斯能感受到喬丹想退出的急切心情,他沒有勸止喬丹,只想知道他為什么會做出這種決定,他告訴喬丹:“你實現(xiàn)了一種突破,成就了很多,你也有不少的壓力,興許需要休息一下?!彼麖牟粫O力改變別人的想法,即便是當初喬丹離開北卡羅萊納事也沒有挽留他。
公牛隊已經(jīng)兩奪總冠軍,之后的休整期也讓奧運會給占走了,有人開始用挑剔的眼光看喬丹,公牛內(nèi)部也發(fā)生了很多的事,直覺告訴他是該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的時候了。1993年季后賽一開始,喬丹就決意在賽季結束后退役,他認為這是最佳時機。其實,1992年奧運會時他就知道,下個賽季是他的最后一個賽季,他為此和父親談過,他知道兒子已身心疲憊,需要休息。
喬丹原本考慮奪了第一次總冠軍就走,可究竟為何最終又沒走呢?唯一的原因是,他要連續(xù)三次奪取總冠軍,這是拉里·伯德和“魔術師”約翰遜都達到的成就。
如果你把平時訓練當成比賽,那訓練和比賽便無區(qū)別可言。
喬丹總是時時讓自己處于臨戰(zhàn)狀態(tài)。訓練吃苦了,打比賽就不會那么難,這是要努力達到的。在訓練中他會盡量吃苦,一旦比賽真正開始,任何事情就都能做成,他喜歡訓練中的那種角逐,在北卡羅萊納大學時,喬丹就學會了這些,史密斯教練總是讓球員們把每次訓練當作實際比賽。
一場比賽打到第四節(jié)不同球員的臨場發(fā)揮的狀態(tài)將會有區(qū)別。每到這時候隨著比賽氣氛越發(fā)緊張,喬丹的腦子會更清醒,而別的球員會顯得頭緒紊亂。很多時候,他都能控制第四節(jié)的比賽,是因為他能適應比賽節(jié)奏和氣氛,而他的對手則變得手忙腳亂。他們往往忽視了喬丹的進攻威力,當形勢對已方不利時,多數(shù)球員總是消極對待,而喬丹從不認為自己會輸,即使偶爾有會輸?shù)膲哪铑^產(chǎn)生,他也會及時下場稍事休息,待情緒穩(wěn)定后立即上場。一旦他感到自己能贏,那無論場上形勢如何,他的球隊就會有贏球的機會。
1998年總決賽對猶他爵士隊,打到了第四節(jié),公牛以4分之差落后,沒關系,哪怕有哪一個主力下場也不要緊,喬丹的念頭是:“我們會贏。雖然不知道怎么贏,但就是會贏!”落后4分和24分都沒事,喬丹總會有辦法贏回來的。
1997-98賽季期間,喬丹總是致力于打好每場比賽的第四節(jié),在前面的比賽中他主要是為后面養(yǎng)精蓄銳。他想對自己的對手說:“看我的最后12分鐘吧?!?/p>
1992-93賽季,公牛第三次蟬聯(lián)NBA總冠軍。 在1993年總決賽中同菲尼克斯太陽隊和查爾斯·巴克利對陣,喬丹感覺自己就像和小弟在打比賽,他知道你來者不善,他興許能打敗你兩三場,但最終他還是要遭受失敗。太陽隊只知道比賽,但不知道怎樣贏球,這就是太陽和公牛的區(qū)別所在。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喬丹的父親不幸去世了,父親的死是他一生中最慘痛的損失之一,也讓他度過了生命中最艱難的一段時光。
父親是喬丹最親密的朋友,他知道喬丹所有的一切,甚至能預知很久以后將發(fā)生在他身上的事。喬丹聲稱,自己人性中的閃光點都來自他的父親。老喬丹就是個平常人,富有幽默感,但在喬丹的心目中他是上帝的使者,他教會喬丹生活的許多真諦,其中最大的教誨就是:凡事皆事出有因。正是這一點,促使喬丹能在父親死后保持對生活的一份積極和樂觀。
這種生活的經(jīng)歷告訴喬丹,是自強自立的時候了,他的生活中不再有父親的指點,他應該更加成熟起來。想想以前,從打籃球到經(jīng)商,喬丹總是充分詢問父親的觀點,覺得需要他指點迷津。他死了,喬丹意識到自己不能再依靠別人,而應當獨立想問題做主張了,他可以聽聽別人的建議,但決定卻要靠自己。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父親已經(jīng)不在喬丹身邊了,相反,喬丹能時時感覺到他的存在,他知道父親永遠和他在一起。和父親一同走過的30年,他傳遞給了喬丹生活的所有教誨。他還能聽見父親的聲音,感知他的存在。喬丹知道他在看著自己,關注著兒子的成功和孩子們的成長。所以喬丹將父親的離去作為對自己生命的一種考驗,一種貫穿生命的考驗。
在公牛隊奪得三次總冠軍的幾周后,喬丹知道他該走了。杰里·萊恩斯多夫和大衛(wèi)·福爾克讓喬丹利用那個夏天考慮一下今后的計劃,可是,父親的去世及其給喬丹帶來的打擊、一些人對我的看法,還有公牛內(nèi)部發(fā)生的一切促使喬丹更加確定幾個月前就產(chǎn)生的念頭:他需要休整,需要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
9月初,菲爾·杰克遜在自己的辦公室會見了喬丹。以前喬丹去過那兒許多次,現(xiàn)在他知道今后不會有太多這樣的機會了。菲爾要喬丹留下來,但卻說不出任何實質(zhì)的理由。他看了喬丹兩秒鐘,然后說著有關他不凡的天賦,以及喬丹有責任把這種天賦發(fā)揮出來這種無力的話。喬丹知道這些,也同意菲爾的推理;但問題是,他知道自己總有一天要退役的,唯一的不同是現(xiàn)在還是兩年以后。喬丹的天賦遲早要失去,因為歲月不饒人。菲爾看著喬丹,竭力要找出別的一兩個理由,但就在這個時刻喬丹已經(jīng)知道自己的打算了,菲爾終究沒能提出足夠的理由讓他留下來繼續(xù)打球。實話實說,一旦喬丹做出了決定,誰也別想說服他。
退出籃球場后的喬丹又像是一個小孩子了。早在1991年他就在想離開籃球場去打棒球。其實,他和父親很早以前就開始談論棒球,談論棒球明星博·杰克遜和迪恩·桑德斯。父親一直都有讓喬丹去打棒球的想法,小時候他曾讓喬丹去學了一段時間的棒球。上世紀90年代早期還有一些棒球聯(lián)盟請喬丹打了一兩場比賽。北卡羅萊納大學的瑪吉西·波格斯和迪爾·史利就參加了棒球隊,所以父親問他:“你干嘛不去試試?”
在NBA賽季的間隙,喬丹肯定沒有時間,而且他在籃球場上還未實現(xiàn)所有的目標,但喬丹知道適當?shù)臅r候他會去棒球場嘗試一下。1992年夏天,當喬丹真正作好了準備去打棒球時,巴塞羅那奧運會又讓他的棒球計劃擱淺了。
就這樣,喬丹始終不敢確信自己退役后會去打棒球,也不知道是否有這樣的機會。有一次他去找杰里·萊恩斯多夫,告訴他要去打棒球的想法,萊恩斯多夫知道他對棒球感興趣,也就沒有竭力勸止喬丹。但喬丹也不想讓自己渴望去打棒球的事過早公諸于眾,所以最先只是在私下里和白襪隊的明星比爾·貝爾頓及其教練哈姆·斯內(nèi)德接觸商談。大約八個星期后,消息傳出,喬丹也就向外界作了證實,他總是自認為會是一名出色的全能運動員,并堅信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從籃球場走到棒球場,很多東西都應該發(fā)生改變。以前喬丹要鍛煉自己的手指力量,現(xiàn)在要看肩膀韌性和手臂的功夫了,他每天要練習擊球前向后引34盎司重的球棒300至400次。喬丹總是每天凌晨6點鐘就開始和隊里的助理教練瓦爾特·赫尼亞克一起練球一兩個小時,然后再跟全隊參加全天的訓練,最后結束訓練回營的總是喬丹和瓦爾特。1994年的春訓,喬丹就是這么度過每一天的。如果有人不相信他決意打棒球是嚴肅認真的,那是因為他們還沒有看見喬丹那些起早摸黑訓練的日子——以及他滴血的雙手。
棒球比賽存在許多一般球迷都看不出來的技術環(huán)節(jié),戰(zhàn)術出球,投球數(shù),怎樣發(fā)出的防守飄球,曲線球和快球,怎樣離壘和滑壘,林林總總,五花八門。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對喬丹而言都是一種挑戰(zhàn)。他開始自己給自己加壓,因為他想成功。但其中唯一的魅力卻是沒有人知道會發(fā)生什么。萊恩斯多夫不知道,白襪隊的老板羅恩·舒勒不知道,喬丹自己也不知道。
該如何來解釋喬丹的棒球經(jīng)歷呢?這可能是喬丹對于自己人生的一段完善吧!對他而言,當然希望生命中的每一分鐘都是充實的。喬丹認為,打棒球的那段日子是他有生以來最美的時光之一,他潛心學習,體驗比賽,同時還指導年輕人應付某些實戰(zhàn)形勢;他們想了解有關喬丹的一切,而他想學會小伙子們掌握的棒球技術,他們一直這樣互相幫助著。他們有很豪華的大客車,球隊總能保證訓練往返途中的舒適安全。當他們出去吃飯時,總是很合喬丹的口味。在那里,有很多令喬丹感覺很美的東西:球員間的友誼和忠誠與NBA相比簡直好得出奇,他們總是一塊行動,小到如用餐一類的瑣事。這里的一切都純潔、坦率和真誠,包括在NBA經(jīng)常發(fā)生事端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打棒球期間,喬丹沒太關注籃球,他也從沒想到自己會回來,他已經(jīng)感到自己正不斷取得進步,而且開始喜愛和適應了棒球這項運動。然而,當那場棒球罷工爆發(fā)時,喬丹感到自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知道該怎么做,但那些年輕的球員亂了方寸,他們都跑來問喬丹自己應該怎么辦:是拒絕打比賽而冒著被解雇的危險,還是回到賽場而冒著成為人家譴責目標的危險呢?喬丹很同情他們,但他不知道該說什么。因為他已經(jīng)做出了自己的決定——重返NBA,重返芝加哥。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