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岸英
摘 要: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習慣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學生進入初中,正是培養(yǎng)他們良好行為習慣的好時機。教師應在這一方面著重下功夫。
關鍵詞:多元化;生源背景;行為習慣
培根曾說:“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绷晳T有好壞之分,“好習慣是你終身享用不完的財富;壞習慣是你一生償還不盡的債務”。由此可見,不良行為習慣不但會嚴重阻礙學習進步,而且也會影響學生一生。所以從初一開始,班主任以及任課老師就應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注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
當今社會,人員流動性大,學生來自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形成了多元化生源。班主任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從《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著手,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紀律意識、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采取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通過自己努力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
一、開展問卷調查了解情況
有人說:如果教育學希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須首先也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初一班主任及任課老師接手新班級后就應通過各種途徑全面了解學生,針對不同生源,有計劃、有針對性地了解他們的性格、愛好特長、學習習慣、學習能力、成長經(jīng)歷、家庭情況、身體狀況等。還可以通過開展活動、向以前的任課老師了解學生情況,也可通過學生自我介紹、互相介紹、家校通、短信、家訪等方式了解學生,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使來自各地的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以此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得到學生的尊重與信任,從而保障教學的順利進行。只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才能在多元化生源背景下讓教育之花綻放。
二、創(chuàng)建有歸屬感的溫馨班集體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要與集體一起生活,要記住,是集體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體脫離,那便是末路的開始。班級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是一個集體,是學生在學校的“家”。首先這個“家”必須是和諧溫馨的,作為“家長”的班主任,熱愛學生,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寄予希望,學生在心理上得到滿足,從而愿意接受班主任的教育,較快把教育的要求內化為自身的需要,并為滿足需要而努力。只有建設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家”里的每個成員才能團結互助、互相學習,為了“家”的發(fā)展而共同努力。這樣,一個和諧溫馨、團結向上的班集體就產(chǎn)生了。不同生源背景下的學生,首先從心理上給他一種歸屬感,得到班級大家庭的認同,共同制訂班級奮斗目標。學生一旦有了歸屬感、共同的班級奮斗目標,就會為了實現(xiàn)目標而共同努力,嚴格要求自己,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正確引領
“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來自不同地區(qū)的新生,行為規(guī)范良莠不齊。如果不加以規(guī)范,會嚴重影響學生的成長。規(guī)范學生行為的準則就是《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所以,班主任要引導學生認真學習,從而形成自我檢查的習慣?!吨袑W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應做到人手一份,以便學生日常學習。據(jù)觀察,很多學生剛進入初中,因為興奮而喜歡在教室、校園內追逐打鬧。這種行為一方面對學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威脅,另一方面對其他學生也會造成不良影響。班主任應適時介入,加強課間10分鐘的管理,引導學生逐步養(yǎng)成課間文明休息的好習慣。這樣,即使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都有了共同的行為標準。
四、班主任做好榜樣示范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在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中,起著導師的作用。面對不同背景的新生,班主任要做好榜樣示范作用,嚴格要求自己。比如教室亂扔廢紙卻又沒人撿,多次強調仍不起作用,不妨換種方式,即看到教室里有廢紙我們可以彎腰撿紙,我相信不出一周,教室環(huán)境會大為改觀。例如升旗儀式上,班主任規(guī)范的注目禮,一定會讓學生的眼神隨著國旗而上升。班主任是學生隨時模仿的對象,端莊的儀表、規(guī)范的行為、健全的人格等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俗話說,習慣成就自然,習慣成就未來,習慣成就人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業(yè)、事業(yè)、人生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作為剛進入初中學習的新生,一切都是從零開始。來自不同地區(qū)、不同家庭、不同教育背景下的初一新生,有著千差萬別,要抓住教育契機,督促他們養(yǎng)成好習慣。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輕而易舉的,需要嚴格要求并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要重視開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還要根據(jù)不同學生,有計劃地提出不同的要求。一旦提出某種要求后,就要咬住不放,狠抓到底。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不良習慣時,就要制定相應的措施,從嚴要求,絲毫不能放松。在嚴格訓練的同時,班主任還要注意多以正面教育為主,多表揚,少批評。當某個學生反復出現(xiàn)某種不良行為習慣,班主任要有耐心,多挖掘學生的“閃光點”。
我相信,從以上幾方面入手,一定可以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生一旦養(yǎng)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不用老師督促,自己便能自覺地遵守校規(guī)校紀,把注意力放到學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