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日本軍艦島申遺成功兩周年。這里,被一些旅游者譽為“天堂島”,從破損的建筑物、礦井的斷壁殘垣中依稀可見往日繁華。然而,島嶼下埋葬的勞工冤魂、那段本該被永遠銘記的歷史,卻被日本政府刻意遺忘。
強征和虐待勞工的“地獄島”
在日本長崎港西南方約19公里的海面上有一座島嶼。它的正式名稱為端島,面積約6.3萬平方米,周長1.2公里。因形似軍艦,所以也被稱為“軍艦島”。
由于海底蘊藏優(yōu)質煤炭,軍艦島于1890年被日本工業(yè)巨頭三菱公司購買并開發(fā),經(jīng)多次填海擴建,發(fā)展為當時日本著名的煤炭工業(yè)基地。
熱火朝天的煤炭開發(fā)史,同時也是被強征的中國和朝鮮半島勞工的心酸史。據(jù)日本外務省戰(zhàn)后公布的資料,二戰(zhàn)期間,曾有近4萬人被強征至日本,其中3700多人在三菱公司旗下的各工廠煤礦強制勞動,造成722人死亡。
當時,在這座面積僅6.3萬平方米的島嶼上,生活著超過5000人,人口密度達83600人/每平方千米,是東京的9倍以上,排名全球第一。
由于島嶼陸地狹小,為了容納暴增人口,建筑物開始往上發(fā)展,當時的軍艦島發(fā)展水準高,1916年甚至落成日本第一棟鋼筋混凝土大廈。
在這里,饑餓是常態(tài)。幸存者表示,每天的食物都是榨豆油剩下的殘渣,根本吃不飽。久而久之,他們一個個瘦骨嶙峋。
工作環(huán)境也同樣惡劣,勞工每天的工作是采煤,然后將煤塊掰開。繁重的任務使人疲憊不堪,當他們無力采煤時,日本人還會殘忍地虐待他們。
一位幸存者回憶稱,年僅14歲的他在1942年被強征到島上,分配在一個10人同住的極小房間,被帶著日本刀的監(jiān)工監(jiān)管,已經(jīng)不知道多少次考慮過跳海自盡。而島上的日本人卻居住在豪華公寓里,每天到酒吧喝酒,去舞廳跳舞……
“選擇性失憶”日本政府不兌現(xiàn)申遺承諾
軍艦島一直被認為是日本的文化遺產(chǎn)。2015年7月,日本政府以島上遺留的工業(yè)設施是“非西方國家首次成功的工業(yè)革命”遺址為由,申請聯(lián)合國世界遺產(chǎn)并獲得通過。在軍艦島發(fā)展“奇跡”的背后,勞工的遭遇被“選擇性失憶”。
當時日本政府首次在國際上承認了軍艦島在二戰(zhàn)期間的這段歷史。日本駐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團大使佐藤地說,20世紀40年代確實有大批韓國以及其他國家的勞動者,違背自身意愿,在部分遺址所在地,強制勞動。
然而沒過多久,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就否認了“強征勞工”的說法,他說,大使所說的“強制勞動”并不意味著“強征勞工”。
此外,日本政府還曾在申遺時承諾,將成立一個信息中心,讓世人了解這段歷史。然而兩年過去了,日方并沒有履行諾言。
這座世界遺產(chǎn)背后的罪惡,就這樣被刻意隱瞞了。
銘記歷史 讓悲劇不再重演
在多數(shù)日本人眼中,現(xiàn)在的軍艦島依然是象征日本近代繁榮、代表近代工業(yè)革命的遺產(chǎn)。在軍艦島申遺成功后,日本當?shù)氐闹С终邚椆谙鄳c,認為這可以促進旅游業(yè),還可以為保護遺址開辟資金來源。
日本政府忽略了軍艦島的黑暗過去,僅強調其對該國經(jīng)濟做出的貢獻,那些為此付出寶貴生命、遭受非人虐待的異鄉(xiāng)人卻不曾被提起,這無異于背叛歷史。在歷史和世界人民面前,日本又一次施展了選擇性失憶的“本領”。
很多人對這段歷史并不熟悉,但了解它的人已經(jīng)行動起來。
美國紐約時報廣場電子屏幕上循環(huán)播放的視頻《軍艦島的真相》,就為世人揭示了這段鮮血淋漓卻鮮為人知的歷史。
視頻制作者之一、來自韓國誠信女子大學的教授徐埛德表示,他希望借此機會,讓全世界了解那段黑歷史。他們希望告訴大家,“軍艦島”的真實名字其實是“地獄島”。
戰(zhàn)后七十多年過去了,絕大多數(shù)受害者已不在人世。對于那些慘死在三菱礦山的同胞們來說,失去的生命、被踐踏的尊嚴,是無論如何都彌補不了的。
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繼續(xù)攜手努力,讓真相被承認、讓歷史被銘記,讓悲劇不再重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