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潔,汪 君
(安徽財經(jīng)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蚌埠 233000)
醫(yī)學·心理學
以宿舍為核心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索
史 潔,汪 君
(安徽財經(jīng)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蚌埠 233000)
宿舍是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最主要場所,宿舍之內(nèi)的人際關系最緊密,針對大學生個性差異,學習、生活方式的不同,大學生自我成長的需要,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諸多不足.通過調(diào)查、實踐和總結研究,認為以宿舍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趨勢,本文以打造“第二個家”為理念,構建良好的宿舍心理文化氛圍為依托,以期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高校;宿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自80年代得到廣泛重視,各高校基本形成了獨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但是,現(xiàn)行的模式普遍重視學生心理問題的發(fā)現(xiàn)和解決,筆者認為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有更好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更完善的人格、更多的生活幸福感[1].于是,我們通過調(diào)查和試點,找到了一條既可以發(fā)現(xiàn)和解決學生心理問題,也可以真正回歸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的模式.以宿舍為核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行、必要、有效.
1.1 宿舍是學生學習生活的最主要場所
宿舍是大學生生活、學習、休息、心理成長的最主要場所,也是大學生進行思想交流最活躍、最寬松的場所,宿舍人際關系是大學生最重要的人際關系.可以說大學生在宿舍的表現(xiàn)是大學生思想、情感的情雨表.
2016年9月,對25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顯示,大學生平均每天除去睡覺時間外,仍有4.5個小時在宿舍中度過,其中男生平均4.3個小時在宿舍中度過,女生平均4.7個小時在宿舍中度過.大學生們認為,宿舍是他們一天中與同一批人呆最長時間的地方,是他們的“第二個家”.
1.2 宿舍是學生心理成長的熔爐
大學生正處于一個心理上的斷乳期,心理從不成熟走向成熟,從依賴走向獨立.在心理成長過程中遇到困惑時,宿舍成員將會是他們重要的心理支持,良好、和諧的宿舍氛圍會給予他們足夠的安全感和精神支撐去面對問題并進行自我調(diào)適,也可以幫助他們正確地認識自我,處理好“現(xiàn)實自我”與“理想自我”的矛盾,進行自我調(diào)控,完善自我意識,健全人格;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生活在一起,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和個性特點的不同,他們相互之間也會產(chǎn)生一些沖突和矛盾,而沖突和矛盾的解決過程是社會交往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宿舍是學生心理成長的熔爐[2].
2.1 宿舍成員的獨特性與差異性需要被接納和融合
宿舍成員來自五湖四海,來自不同區(qū)域、地域,來自不同家庭,他們的文化環(huán)境、成長環(huán)境都有顯著差異.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貧富差距然讓他們自動選擇了與自己身份或是家庭條件相似或相同的人交往;受地域、環(huán)境的局限,農(nóng)村生源和城市生源在交際能力和社會見識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受家庭教育和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他們從小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和處事原則,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人的獨特個性.這就需要我們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宿舍氛圍來融合大家差異,接納每個人的不同.
2.2 成長中的困難和挫折需要被關心和理解
大學生從上大學的第一天就面臨很多的不同,大學學習、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人際關系的變化,也面臨來自各方的壓力,這必然導致大學生需要面對各種困難.
宿舍是每個大學生首先從心理上認同的集體,具有一種“第二個家”的感覺.宿舍也是一個天然的小集體,他們在學習、生活中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督促,建立友誼.和諧的宿舍關系可以讓學生感覺到集體的溫暖,獲得歸屬感,他們在成長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能夠被理解和關心.
2015-2016學年,筆者在五個班級100個宿舍進行了以宿舍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試點工作,開展了宿舍心理信息員的選拔、培訓、考核工作,開展了各種各樣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我們對100個試點宿舍的共400名同學和100個未試點宿舍的400名同學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調(diào)查結果顯示見表1.
表1 宿舍關系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
4.1 三級或者四級網(wǎng)絡執(zhí)行不到位
目前,各高校普遍建立了學校、學院、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或者學校、學院、班級、宿舍四級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據(jù)相關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三級或者四級心理健康教育網(wǎng)絡建設中,學校普遍重視校級層面的心理咨詢中心建設,學院心理輔導站的建設普遍沒有重視起來,即使有建立起來,也幾乎沒有開展相關活動,或者由于各種原因難以開展相關教育與咨詢活動.班級心理委員或者宿舍心理信息員的選拔不嚴格、培訓不到位,導致很多班級心理委員或者宿舍心理信息員沒有相關知識,不能很好的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4.2 執(zhí)行中重問題處理,輕預防
各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普遍重視的是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幫助問題學生解決問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主要集中在給學生做心理咨詢上,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健康的預防和教育工作做得較少.
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有更好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更完善的人格、更多的生活幸福感.而不僅是發(fā)現(xiàn)心理問題學生,幫助心理問題學生做咨詢.
4.3 不重視宿舍心理文化的培育
高校在宿舍文化建立過程中,更多關注的是宿舍是否整潔干凈,是否有使用違規(guī)電器,是否有布置等等,而較少關注宿舍成員之間的關系如何?宿舍成員之間的互助意識如何?對宿舍心理文化建設重視不夠,也較少研究宿舍心理文化培育的方式,宿舍心理文化建設的體制機制也不健全.
以宿舍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要打破傳統(tǒng)的重問題發(fā)現(xiàn),重問題處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回歸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zhì),從大學生最重要的生活場所出發(fā),根據(jù)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大學學習、生活方式的不同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以宿舍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正式基于這樣的出發(fā)點.
5.1 充分發(fā)揮宿舍心理信息員“守門人”作用
5.1.1 重視選拔優(yōu)秀宿舍心理信息員
宿舍心理信息員是宿舍心理文化建設的引路人,是宿舍人際關系的調(diào)解人,是宿舍危機事件的第一處理人,是學校老師的第二只眼睛.他們是宿舍的“守門人”,更是宿舍這個“第二個家”的“家長”.在選拔宿舍心理信息員時,從是否主動報名、是否熱于助人、是否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是否有較好的個性品質(zhì)、是否具備一定的個人能力等多維度考察,通過筆試、面試最終選拔出來,并把宿舍心理信息員納入班委統(tǒng)一管理,享受同等待遇.
5.1.2 重視宿舍心理信息員的考核
經(jīng)過培訓后,我們將對學生進行考核,考核合格的給予發(fā)放聘書,正式上崗,并給予學分認定,上崗半年后,進行第二次考核,不符合條件的自動退出.宿舍心理信息員還將參加一年一次的“朋輩心理咨詢員技能大賽”,對獲獎選手進行獎勵.
5.1.3 充分發(fā)揮宿舍心理信息員的作用
宿舍心理信息員上崗后,在學校朋輩心理咨詢員的帶領下,成為學院心理輔導站的骨干成員,在學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發(fā)揮作用;宿舍心理信息員是宿舍的“守門人”,他們將發(fā)揮專業(yè)知識,主動識別有心理問題學生、引導有心理問題學生到中心接受咨詢,協(xié)調(diào)宿舍人際關系,在宿舍開展有積極有意義的心理活動,為宿舍良好心理氛圍的建立發(fā)揮不可估量的作用;宿舍是大家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宿舍心理信息員對于每個舍友的生活習慣、個人作風、戀愛問題、學業(yè)問題等都比較了解,有利于及時掌握舍友真實的心理動態(tài).遇到常見的人際關系、感情、學習等方面的心理問題時,可以給予適當?shù)闹笇В苊馇闆r惡化.對嚴重心理問題學生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并迅速做出反應,變被動為主動.
5.2 把宿舍打造成“第二個家”
5.2.1 建設優(yōu)美的宿舍環(huán)境
宿舍環(huán)境作為高校教育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學校通過對宿舍的美化和學生自我對宿舍的美化相結合,創(chuàng)造良好的宿舍環(huán)境.通過宿舍成員共同創(chuàng)造的宿舍環(huán)境、共同形成的宿舍規(guī)范能為每位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有序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對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一種寬松、舒適、和諧的氛圍有著重要意義.
5.2.2 建設互助互愛的心理環(huán)境
宿舍心理信息員作為宿舍的“家長”,要為“第二個家”營造良好的互助互愛的心理氛圍,主動開展宿舍集體活動,讓每個人更好的相識和相知,在舍友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其它成員主動關心,主動幫助,讓每位成員都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感受到“第二個家”的重要性,有了溫暖的集體,營造了互助互愛的心理環(huán)境,宿舍每個成員都可以在這里更加的放松,能夠主動表露,這樣的環(huán)境必然造就良好的人格,健康的身心.
5.2.3 以“最美宿舍”評選為載體,帶動宿舍心理文化建設
“最美宿舍”評選是以宿舍為核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最美宿舍”的評價包含:宿舍環(huán)境、學習氛圍、集體意識、互助意識、感人事跡等.每個學年末舉辦“最美宿舍”評選活動,從班級“最美宿舍”到學院“最美宿舍”再到學校“最美宿舍”進行全校性的選拔,選拔過程包括:網(wǎng)絡宣傳、現(xiàn)場展示、“最美宿舍”視頻展播,通過學校的各種多媒體平臺進行全方位的宣傳,營造良好的氛圍,帶動宿舍心理文化建設.
〔1〕佘雙好.中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生成與發(fā)展[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4):27-31.
〔2〕劉欣.不同宿舍人際關系類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6(6):15-6.
B844.2
A
1673-260X(2017)07-0137-02
2017-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