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
我的寓所后面有條小河通萊茵河。我在晚間常到那里散步,走成了習慣,總是沿東岸去,過橋沿西岸回來。走東岸時,我覺得西岸的景物比東岸美;走西岸時,適得其反,覺得東岸的景物又比西岸美。對岸的草木房屋固然比這邊的美,但是它們又不如河里的倒影美。同是一棵樹,看它的正身本極平凡,看它的倒影卻有幾分另一世界的色彩。我平時又喜歡看煙霧朦朧的遠樹、大雪籠蓋的世界和深更夜靜的月景。本來是習見不以為奇的東西,讓霧、雪、月蓋上了一層白紗,便覺得很美麗。
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眉,即使審美力薄弱的村夫,也驚訝于它們的奇景。但對生長在西湖和峨眉的人來說,除了以居近名勝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覺得西湖和峨眉實在也不過如此。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東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東方,都覺得眼前的景物值得玩味。
種田人常羨慕讀書人,讀書人也常羨慕種田人。竹籬瓜架旁的黃粱濁酒和朱門大廈中的山珍海味,旁觀者看出來的滋味都比當局者親口嘗出來的好。讀陶淵明的詩,我們常覺得農人的生活真是理想的生活,可是農人在烈日寒風中耕作時所嘗到的況味,絕不似陶淵明所描寫的那樣閑逸。
人們常常不滿意自己的境遇而羨慕他人的境遇,俗話說:“家花不如野花香?!比藢τ诂F(xiàn)在和過去的態(tài)度也有同樣的分別。本來是很辛酸的遭遇,到后來往往變成甜美的回憶。我小時候在鄉(xiāng)下住,早晨看到的是幾座茅屋、幾畦田、幾排青山,晚上看到的還是那幾座茅屋、幾畦田、幾排青山,覺得它們真是單調無味?,F(xiàn)在回憶起來,卻不免有些留戀。
這些經驗你一定也注意到的,它們是什么緣故呢?
這全是態(tài)度和觀點的差別??吹褂埃催^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陸地上遠看海霧,不受實際切身的利害牽絆,能安閑自在地玩味眼前美妙的景致。持實物的態(tài)度看事物,它們都只是實際生活的工具或障礙物,都只能引起欲念和嫌惡。要看出事物本身的美,須把它擺在適當的距離之外去看。
再就上面的實例說,樹的倒影何以比樹的正身美呢?它的正身是實用世界的一個片段,它和人發(fā)生過許多實用的關系。人一看見它,不免想到它在實用上的意義。比如它是避風息涼的,或是架屋燒火用的東西,在散步時我們沒有這些需要,所以覺得它沒有趣味。倒影是隔著一個世界的,是幻境,是與實際人生無直接關聯(lián)的。我們一看到它,就注意到它的輪廓線紋和顏色,好比看一幅圖畫一樣,這是形象的直覺,所以是美感的經驗。
總而言之,正身和實際人生沒有距離,倒影和實際人生有距離,美的差別即起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