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曉
[中圖分類號]:K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0--01
十九世紀期間,沙俄取得奧斯曼土耳其的配合,在西北高加索地區(qū)進行種族清洗,大批切爾克斯人移居或被驅逐至奧斯曼土耳其境內,一些人遷到更南的敘利亞、約旦、巴勒斯坦和黎巴嫩定居。
十九世紀下半葉,切爾克斯人從(戈蘭高地)遷入安曼[1]。有一位研究者說,1860年第一批切爾克斯人在俄羅斯軍官努和比克帶領下移居此地。第一波切爾克斯人經(jīng)大馬士革[2]到達安曼,據(jù)記載他們是沙白蘇俄部落,后來一段時間他們在安曼南部的城堡山頂居住,逐漸他們居住的地方被稱為沙白蘇俄區(qū)。之后的幾十年,陸續(xù)有其他家族搬遷過來,其中有:葛白爾塔、艾伯茲赫及伯茲杜額等。他們有的是從陸路阿勒頗[3]和大馬士革到達安曼,也有從海路途徑貝魯特[4]、地中海東岸海法[5]到安曼。
當時,安曼并沒有供他們遮風擋雨的住所,切爾克斯的遷徙者就在走廊亭子、羅馬劇場、衛(wèi)生間、城堡和水源附近的洞穴居住,現(xiàn)在此處被稱為萊斯艾尼。1892年,又一批切爾克斯移民到安曼,他們定居到萊斯艾尼附近的帳篷和草屋里,自那時起這個地方就得名移民區(qū)。
第一批遷移者除了隨身佩戴的劍和匕首外,只帶了簡單的行李和工具。后來,他們?yōu)榱税仓蒙睿_始手工制造木犁耕作種植,還制作了一些簡單的木制收割工具。切爾克斯人的到來,也帶來了他們制作的木輪車,有的是牛拉的兩輪車,有的是馬拉的四輪車,它們被用來運輸糧食,這些木輪車為約旦增添了新的風景,因為當時的約旦沒有木輪車,他們人工或者牛、馬背駝搬運行李。他們也制造一些鐵銅制工具、鑄造品和皮質品,將這些簡單的工具用來交易買賣。
切爾克斯人移居到沙姆國家,當時的統(tǒng)治者阿卜杜·哈米德二世善待移民,因此奧斯曼政府將移民安置在水源豐富的地區(qū),如:斯維萊、希爾山谷、奈歐里、如斯法和扎爾卡,當時安曼位于這些移民點的中間位置,也有傳聞,政府將其安置在這些地區(qū)是希望他們成為阻隔貝都因部落的屏障。
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種植的莊稼有了收成,漸漸他們開始種植果樹、蔬菜,并蓄養(yǎng)牛、羊、馬和雞等牲畜。遷移之初,切爾克斯人會與當?shù)氐呢惗家蚓用癜l(fā)生摩擦,因為雙方語言不同,風俗習慣服飾差異巨大。還有另外一個原因,貝都因人認為政府將屬于他們放牧的土地分給了切爾克斯人,并且還用他們的水源來灌溉。
直至一戰(zhàn)時,切爾克斯人大部分村落屬于安曼,直至1921年安曼成為約旦的首都。如今,安曼還保留了切爾克斯人聚居區(qū),他們仍然使用切爾克斯語,同族內人通婚,成為約旦獨具特色的少數(shù)民族,早已融入約旦生活的各個領域。
注釋:
[1]約旦首都。
[2]敘利亞首都。
[3]敘利亞北部城市。
[4]黎巴嫩首都。
[5]巴勒斯坦沿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