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m春
在石家莊市社會福利院有這樣幾個人,他們平均年齡不足25歲,是剛剛畢業(yè)的大學生,或者研究生。25歲的年齡在年長的人眼中也許還是孩子,但是,她們卻每天在福利院中樂此不彼地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當大小便失禁的孩子弄臟衣物時,她們動作嫻熟地幫他們換洗;當面對突如其來情緒失控的孩子,她們用溫暖的懷抱一次次安撫著;當站到講臺上,她們又是那樣富有激情地講解著,讀到這里,您也許猜到了她們的角色,如果確實需要用一個詞來界定她們的職業(yè),那她們就是院內(nèi)特教科的老師?!袄蠋煛边@個詞對每個人都是熟悉與親切的,但她們相比普通學校的老師來說,又是顯得那么特殊,因為他們所教是院內(nèi)30余名或身體或智力上具有多重殘疾的孤殘兒童,也許他們的學生永遠連一句“老師好”也不會說,也許有些學生永遠都不會認識她們,但她們?nèi)匀荒胤瞰I著,守護者她們眼中的天使,因為,在她們口中聽到的永遠都是“每個孩子都是上天派來的天使?!?/p>
生活在福利院的孩子大多都是孤殘兒童,身體上的不幸導致他們遭到了雙親的遺棄,父母的拋棄又導致了他們心靈上創(chuàng)傷,他們大多敏感而脆弱。有的學生因身體的不完美而封閉自己,因心理上的自卑而拒絕對外交流。教師們需要根據(jù)學生的身體條件、智商水平、認知能力及動作能力方面的差異去“因材施教”。語文老師用生動的文字給孩子們講述著一個個勵志的故事,以此鼓起他們生活的勇氣;數(shù)學老師用幽默的語言解決著一道道“難題”,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舞蹈老師用那跳動的音符點燃孩子表演的欲望,幫其樹立自信心;美術老師用五彩的畫筆描繪著外面世界的樣子,以擴展其認知世界,還有聲樂、影視教育等等課程的老師都精心地上好每一節(jié)課,盡最大可能地去促進他們的成長,總之,一位位老師用極大的愛心幫助孩子實現(xiàn)著一個個看似遙遠而不可及的夢想,因此,生活在這里的孩子又是幸運的。
我會說話了
靜靜(化名)是先天性腦癱兒童,疾病使她的肢體動作看起來是那么的不和諧,走路時身體一高一低,腳都不能完整地著地,看到她走路時你都忍不住想上前扶一把。據(jù)說靜靜一開始是不能走路的,后來靠手術和康復鍛煉,最重要的是靠她自己堅強地毅力,一點一點站起來直到現(xiàn)在走路的這個樣子。同時,五指不靈活造成她拿東西都是“勾”起來;更殘忍的是,疾病還無情地剝奪了她的語言能力。每次她遠遠地看見你,就會看到興奮地搖起那已成“鷹爪”狀的手,同時張著大大的嘴巴,但無論如何就是聽不到聲音,并且由于長時間地不發(fā)音,使得靜靜的聲帶已經(jīng)松弛。每次看到靜靜,直覺就會告訴你她是個有強烈表達欲望的孩子,有很多的心里話想訴說,但疾病就是這樣的無情,造成孩子是這樣的不幸。每當想到這些,老師們的心里就會泛起陣陣的酸痛,“要是靜靜能開口說話該多好啊!”讓靜靜開口說話這無疑成了老師們一致的心愿與目標。年輕的老師們不懂得語言發(fā)音和構音技巧,就拿起書本學習;缺少這方面的教學經(jīng)驗就及時向院內(nèi)的聾兒語言康復中心的老師們請教,很值得慶幸的是當時擔任特教科科長的徐瑞紅主任(孩子們都親切稱她為徐媽媽)具有多年的聾兒語言康復經(jīng)驗,她親自幫靜靜矯正口型,示范發(fā)音,手把手地教她做舌操、唇操等面部運動,想盡辦法利用各種游戲活動幫助她呼氣以此促進聲帶的震動,利用一切可以鍛煉發(fā)音的機會幫助靜靜。靜靜由于渾身的肌張力過高,再加上舌頭呈圓形,一開始鍛煉時,只要一張口,渾身都呈僵挺狀態(tài),沒鍛煉五分鐘便是渾身大汗,慢慢地在徐主任的引導與教授下,靜靜慢慢的領會到了一些技巧,開始學會一點點放松下來。功夫不負有心人,靜靜突然有一天竟然能很清楚地發(fā)出“媽媽”、“爸爸”的聲音,這一刻來的太不容易了,老師們的激動程度絕不亞于新生兒的媽媽聽到她的孩子發(fā)出咿咿呀呀聲音時的心情。徐主任在幫助靜靜的同時也給年輕的老師們傳授了經(jīng)驗,樹立了榜樣。目前,靜靜已經(jīng)可以說出2到3個字的詞或短句,并且臉上的笑容也變得更加的燦爛。
我開朗,我自信
棟棟是一個陽光且有點帥氣的十幾歲的大男孩,衣著非常干凈整潔,并且理著有點迷人的小分頭,看起來非常精神,但由于先天性脊柱裂使他走路時有別于常人,起初,老師認為也許就是這點“不完美”使他產(chǎn)生了自卑心,導致他成為了別人眼中的“怪”孩子:總低著頭走路;不與人溝通與言笑;沒有好朋友;甚至會亂發(fā)脾氣;在路上遇見他,即使很熱情地打招呼,他也是極不情愿的“嗯”一聲,心情不好時,理都不理……,特教科的王老師是某師范大學心理專業(yè)畢業(yè)的研究生,他的這些外在的反常表現(xiàn),王老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為當時他都已經(jīng)13歲了,如果再不加以心里干預,恐怕會影響到孩子日后的社會交往,因此,王老師試圖利用專業(yè)的心理干預手段加以干預,但是沒想到他卻極其的排斥,起初根本就進展不下去。后來,老師們發(fā)現(xiàn)他非常喜歡畫畫,有時一畫就是幾個小時,從“畫畫”開始入手應該是個不錯的著手點,因此,老師們一起研究他的畫的特點,比如:他偏向畫什么圖案,喜歡什么顏色,構圖有什么特點等等,一來通過“畫”上的一些蛛絲馬跡來了解他的心理動向,二來可以以“畫畫”作為與他聊天的話題,果不其然,從一開始地抗拒到慢慢地能坐下來聽老師聊,再到后來中間偶爾插上幾句,這就是一個良好的開始。后來,老師們發(fā)現(xiàn)他總是偷偷地幫老師鎖門、倒垃圾、打掃教室衛(wèi)生等等,這些行為就可以看出他從心里在慢慢接納我們。王老師趕緊趁熱打鐵,利用所學的專業(yè)知識,結合社工的“沙盤課程”,在不知不覺中對他進行心理干預。經(jīng)過一年多的努力,他有了很大的改觀。畫畫水平有了很大的進步,并且通過義賣繪畫作品,還得到了一筆在孩子們眼中不錯的零花錢,同時還學習了陶藝制作,一個個精致的陶藝作品現(xiàn)在還擺列在作品陳列柜中,這些小小的成就對幫助他重新建立自信心起到了積極地作用,最讓老師們感到欣慰的是他還順利到技校學習了半年多的理發(fā)技巧,目前正在一家理發(fā)店進行實習。
正是有了這些老師們的愛心付出,特教科的孩子實現(xiàn)著一個個夢想:肢體殘疾的孩子用獨有的方式站在舞臺上為大家表演著舞蹈,臉上的笑容是那么的自信與燦爛;語言缺失的孩子終于可以張口說話;有的孩子們邁上了更大的發(fā)展空間……這一切無論對孩子還是老師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但背后的付出也只有老師們知道,曾幾何時,為了能讓每個孩子在課堂上都能有收獲,老師們反復研究修改著教案;為了能使每個孩子得到個別化教育,老師們一遍遍地討論個別化教育計劃;為了能讓孩子們盡可能地多接觸外面的世界,老師們一次次利用休息時間幫助孩子們接觸大自然,融進社會。總之,正是老師們的愛心與無私付出幫助這些孤殘兒童實現(xiàn)了一個個幸福的夢想,讓他們擁有了更多朝向遠方飛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