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
新課改,不僅讓課堂充滿了激情和活力,還讓數學課堂變得精彩。然而,反思我們的一些課堂教學,卻不難發(fā)現,貌似實施了新課標,其實沒有實效性,看似熱鬧的課堂場景,卻存在著無效的教學方式。那么,怎樣才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創(chuàng)設良好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掌握知識和獲取技能的主要動因是——良好的情境?!薄稊祵W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也明確提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爆F代教學論認為: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設計學習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關信息,引導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中,自己開動腦筋進行學習,掌握數學知識。教學中,只有創(chuàng)設條件,給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空間,學習效果才能得到增強。
在情境中創(chuàng)設懸念,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探求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打開思維的閘門,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學“0表示沒有的意義”時,我有意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啟發(fā)學生參與,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以極高的熱情投入新知的探求過程。上課開始,用課件播放五顏六色的氣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后拿來氣球和學生一起玩放飛氣球的游戲:每次放飛一個,每放一次問學生手里還有幾個氣球,把手中的最后一個也放飛了,手中沒有氣球了,還能用前面所學的5以內數來表示嗎?怎么辦?該用什么數字來表示呢?這樣,通過安排兒童非常熟悉,非常喜愛的放飛氣球的游戲,并在游戲過程中提出問題,從有與無的對比中,突出“一個也沒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將0表示沒有的意義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增加了數學知識間的聯系,而且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會成為負擔,而會成為一種執(zhí)著的追求;有了興趣,學生才會去積極探索,才能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變苦為樂。實踐證明,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形象,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二、實施探究學習。建構自主性學習課堂
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和課堂集體教學的環(huán)境中進行的,是學生自主探索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是新課標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建構有效的自主學習課堂是非常重要的。
1.創(chuàng)設良好的探究情境
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往往起源于新穎的問題、情境或材料。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聽故事的。在教學《分數基本性質》時,我先給學生講述唐僧分餅的故事:“三個同樣大小的餅,每人只能吃一塊餅的3/4或6/8或9/12,貪吃的豬八戒,爭著說我要吃9/12,孫悟空說,我吃6/8,沙僧就只好拿3/4的了。同學們,你們說,豬八戒、孫悟空、沙僧三個誰吃到的餅最多?”引導學生思考,爭議3/4、6/8、9/12這三個分數哪個最大?因此,在課堂學習中,教師為學生營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幫助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通過解決一些相對復雜而靈活的挑戰(zhàn)性問題來學習。
2.靈活采用探究形式
探究形式通常有學生個人獨立探究、學生臨時以自愿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體探究等。課堂上,可根據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種形式,也可以幾種方式交叉進行,使探究活動更加深入充分。
3.熱情參與學生的探究
教師的參與是對學生莫大的支持與鼓勵,教師的熱情對學生有強烈的感染力,它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動機和探究熱情,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4.促進學生在探究中互動交流
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做的首先是促進學生學習小組內部的交流與互動。其次,教師還應鼓勵學習小組與學習小組之間進行對話,并為這種交往、交流提供條件。此外,教師還要組織好全班學生的交流,使全體學生在演示與觀察、表達與傾聽、質疑與爭論、反駁與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獲。
三、讓學生體驗數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一個孩子如果從未品嘗過學習勞動的歡樂,從未體驗過克服困難的驕傲——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成功”情境,讓每位學生在順境中體驗快樂,在逆境中探究。那么學習就會真正成為學生生活中的重要感情經歷,使學生擁有通過主動參與而獲得的豐富情感體驗。以教學“認識物體和圖形”為例,為了使學生體驗到自我創(chuàng)造的成功感。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小組合作用不同形狀的實物搭一搭,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獻上一份搜索禮物。對學生的每一幅作品我都給予肯定與贊賞,學生們看見自己的作品得到老師的認可和同學的贊許,一股成功感油然而生,學習的勁頭更足了。又如教學“認識人民幣”,課前我以爭當“小博士”為活動情境,請學生調查人民幣的有關知識,讓他們先去生活中獲取新知識的素材。教學時我請學生介紹自己對人民幣的認識,因為學生們課前做了精心準備,課上都爭先恐后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為了使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我先讓每個學生在四人小組里說,然后讓每一個小組推薦一個同學上臺說,介紹時他們興致勃勃,有的從顏色、圖案、大小等特點上介紹人民幣,有的介紹有關識別假幣的知識,還有的說起外國貨幣的名稱和錢幣發(fā)行的歷史。聽了學生豐富多彩的介紹,我都給予肯定的評價,其他學生也發(fā)出了贊嘆的聲音,學生在這樣一種自然和諧的氛圍中得到了知識,更積極的意義在于,通過參與開放式的學習活動,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這種情感進而轉化為更積極參與學習的動力,為后一階段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情感基礎。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只要我們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充分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力,也就能夠真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qū)田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