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其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边@句話道出了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學生即使離開了教師和課堂,也能獲取新知識,發(fā)現(xiàn)新問題,從而提高語言理解和運用水平。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盡管花費了教師的不少心血,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是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指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心理學上認為它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表現(xiàn)為人們對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tài)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它能推動學生去尋求知識,開闊眼界。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學習會更加主動,積極,產生愉快緊張的情緒和主動的意志努力狀態(tài),從而提高自己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效果。因此,我校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以疑激趣的辦法來激發(fā)學生自學的興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問時,教師因勢利導,激起他們自學的欲望和興趣,所以,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強調學生要一邊讀一邊想,特別要在“想”字下工夫,學會設疑,釋疑。如先抓住主要的問題來設問,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學生學習情緒極佳,很快便弄清課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脈絡。
二、學會抓住重點詞句
一篇課文或一段話,不能讓學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兩遍就了事,而應布置預習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詞語、句子,這樣就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如《草原》一文,主要描寫了草原的優(yōu)美景色,抒發(fā)了作者第一次見到草原的愉快心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采用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從讀中去理解、感受。比如我先讓學生在讀課文時找出描寫草原景色的詞語、句子。然后再思考這些詞語、句子描繪了草原怎樣的特點?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讀完課文后,很快就從課文中找出了“清新”“明朗”“一碧千里”“無邊的綠毯”等詞語和“是……也是……”、“既……又……”、“連……都……”等句子。這樣,學生就能較快、較準確地理解掌握草原的風光,同時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為草原優(yōu)美的風光所陶醉。
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我也很注重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比較,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我覺得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如在引導學生學習《一夜的工作》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抓住“一張”、兩把”、“一盞”、“如此而已”,這樣極其簡單的擺設與“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進行對比,來說明周總理的生活極其簡樸;把工作任務繁重與辦公用品簡單對比;把工作非常勞苦與食物非常簡單對比。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生就能深刻體會到周總理的偉大。
三、注意閱讀方法的指導
古語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提高學生閱讀的有效性,教師應結合閱讀教學,有目的地教給學生有關的閱讀方法。讓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進行自主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閱讀的方法很多,教師應當在閱讀之前及時加以指導。
1.讓學生學習多種閱讀方法
第一,要學會默讀。默讀有幾個好處:一是邊讀邊想,有利于把握文章整體內容;二是速度較快,一般默讀要比朗讀快一倍;三是默讀不易疲勞。默讀還有個最大的好處,那就是默讀有利于記憶。所以,默讀是閱讀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教師應讓他們初步學習默讀,具體要求是不出聲,不指讀。而對于中年級的學生,則要求在學習的基礎上,初步學會默讀。在進入高年級的時候,則要求做到有一定速度的默讀。
第二,學習略讀。小學中年級階段,要指導學生學習略讀。對于略讀課文,學生應該運用略讀的方法,粗略把握文章的大意。
第三,學習瀏覽。小學高年級階段,要指導學生學習瀏覽。對于淺顯易懂的文章,學生可運用瀏覽方法進行閱讀,做到從文章中捕捉到重要的信息。
第四,學習精讀。小學高年級階段學生,要指導他們學習精讀。對名篇名著,以及其他文質兼美的作品,要學生精讀,力圖理解詞句,把握文意,概括要點。
2.學會邊讀邊思考
邊讀邊思考是閱讀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類方法的基礎和前提。教師在學生閱讀前,先提出具體的要求。然后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思考。比如,學習《假如沒有灰塵》這一課,要求學生在讀中去了解灰塵的特點和作用。學習《索溪峪的“野”》,想一想“野”在課文中的意思。學習《雅魯藏布大峽谷》,邊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學習《大自然的啟示》,想想每篇短文主要講什么。通過想象畫面,理解重點詞含義,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等各種形式的訓練,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想象、概括、分析等思維方法,達到以讀促思的境界。
3.教師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
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產生疑問,自己通過思考又不能解決時,教師必須在這時給學生進行指導,通過三言兩語點撥,使他們領會主旨。教師的“導”要緊扣要點,要啟迪思維,還要傳授技巧。要鼓勵學生多討論,多交流。閱讀之后讓學生自己暢談閱讀的收獲和體會,并在閱讀實踐中領悟出新方法。
四、在課外閱讀中吸收營養(yǎng)
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光靠一本教材和課堂上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生加大課外閱讀量,理解能力就增強了。我們老師要鼓勵學生課外廣泛閱讀。閱讀的內容應該切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興趣愛好,是課堂所學的延伸。在現(xiàn)今這個多元、開放的信息環(huán)境里,學生獲取閱讀資源的渠道有很多,教師要盡量多的向學生推薦一些中外優(yōu)美的文學名著,讓學生在自我閱讀中,感受到文章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的美及語言的魅力,讓學生覺得閱讀是一種美的享受。
總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激發(fā)學生的多向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而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學生。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用什么樣的學習方法去指導學生閱讀,就成了問題的關鍵。如果能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我們的閱讀教學就能從單一的掌握知識進入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階段。事在人為,只要我們善于思考,勇于探索,路就在我們腳下。
(作者單位: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qū)素質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