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毛吉
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在小學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必須對原有的教學方法進行變革。特別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改變原有"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對原有的教學方法進行變革,并結合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7-0054-01
素質教學下的小學語文教育,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對現(xiàn)有的教學方法進行變革。語文教學是小學教育的基礎學科,能增加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具有重要的幫助,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增加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為學生以后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1.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
長期以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趕時間或省心省事,常常無視學生的自主性。老師拿著教學參考資料,根據(jù)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介紹、分段分層,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一路介紹下來,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閱讀。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學習。如學生學會拼音這個識字工具后,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借助課文注音把書讀通讀順。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應該是點撥、啟發(fā)、激勵學生,重點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閱讀、理解、品味、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以教材為媒體,實現(xiàn)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對這一理念的落實。
2.在教學中活化教材、補充教材
語文這一科知識不僅僅局限于教材,作為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拓寬語文學習內容,最大限度地爭取語文學習空間,最大限度地激發(fā)語文學習興趣,打通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的渠道。讓學生帶著生活經驗與感受走入語文課堂,又帶著語文課堂的收獲與感悟走向社會生活。
比如: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把《品德與生活》課本中的夸家鄉(xiāng)、描繪家鄉(xiāng)的章節(jié)引入到語文課中。教學中產生引導學生自主地走向生活,通過生活觀察,與家長、親朋的訪談、詢問,利用網絡查詢等方式搜集家鄉(xiāng)風景、特產、人物和建設成就等方面的情況;其次是指導學生將了解到的情況用口頭或局面語言的形式進行加工整理;最后給學生提供機會進行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在這樣一個活動過程中,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學以致用地快樂。發(fā)現(xiàn)生活與語文的天然聯(lián)系。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體會到語文與生活的天然淵源,發(fā)現(xiàn)更多的語文學習資源,開發(fā)一個無限廣闊的語文學習天地,從而使學生能自主地、合作地、探究地學習語文,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3.精心設計教法
教學方法非常要緊,對同一個內容,因教法不同,教學效果就有明顯差異。比如對幾個生字,你可以讓學生去一遍又一遍地寫,也可以通過分析字形字義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也可以讓學生給這些字編謎語。如"雜",學生會編出順看九十八,倒看八十九;"仿"字,左邊一千不夠,右邊一萬有余;"樹"又到了村里等。這三教教法,第一種最差,第二種略好,第三種最好。因為這一種做法的效果,可能會使學生完成任務在課內。再比如對作文教學,最好不要講過多的寫作理論和專業(yè)術語,你就教學生把要說的話用文字記錄出來,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在沒有東西可寫時,可以先舉行活動,再讓學生說活動,記活動。要求放低,及時肯定,委婉指正缺點,激發(fā)表達欲望。這樣循序漸進,就會教有所成。對于閱讀,不要囿于答案,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就應該肯定,這樣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4.詩化語文,激發(fā)興趣
語文本就是飽含了故事和詩意的一門學科,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就是精挑細選、文質兼美的佳作。所以,作為語文教師,要做的就是為無聲的語文藝術加分,要將它的詩意真情流露給學生,讓學生被其豐富的情感、優(yōu)美的語言而感染,能真實體會其中的韻味,從此愛上語文這個可以給予人們精神享受的學科。羅伯特?特拉菲斯說過:"教學是一種獨具特色的表演藝術,他區(qū)別于其他的表演藝術,它是由于教室和那些觀看表演的人的關系所決定的。"
所以,我們在講授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只是以單一的形式進行,那樣孩子們只會覺得枯燥,毫無學習興趣?,F(xiàn)在的小學生大都喜歡在家看動畫片,看過了,喜歡里面的人物,甚至還會演上一段。為什么他們對于動畫片里的人物和情節(jié)一遍一遍百看不厭,最后都能到背下來的程度呢?為什么我們不把語文教學里的故事就像動畫片一樣放映在孩子們的面前呢?正因如此,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完全放下教師的身份,把自己當作一個演員,課文里的故事就是劇本,用你的形體語言、你的眼神、你的笑容聲情并茂地演繹出來,可以加上一些小音樂,可以加上一些小動作,再加上一點小問題,如,大家知道后來怎么樣了嗎?大家覺得他們該怎么辦?等等。不斷地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讓他們去思考:面對這樣的情節(jié)該如何處理?使學生能夠真正地投入進來,給予他們心靈的震撼,說不定,學生會比喜歡動畫片還喜歡這種課堂的表演,語文教學效率自然就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