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軍
當?shù)貢r間7月22日,美國新一代航母的首艦“福特號”正式舉行了入役儀式。由于4天前我在微博里將其比喻是“豪宅”,而將一周前剛剛完成訪港后又穿越臺灣海峽的中國海軍“遼寧號”航母比喻為是“二手房”,于是有媒體朋友就問我:你認為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豪宅”與“二手房”的差距嗎?我回答說:其實我這樣比喻,恰恰是想說兩者之間“學習曲線”的比較。
在我發(fā)微博的前一天,美政府問責署(GAO)剛好發(fā)布了一份題為《海軍造船——交付過程政策需要調整改進并提高船舶質量》的報告。在這份長達55頁的報告中,問責署從2012~2016財年開始對8艘艦艇交付海軍的過程進行了追蹤調查(6艘艦艇已交付,2艘還在建),結果發(fā)現(xiàn)這些艦艇在交付后都多少帶有缺陷而無法馬上形成初始作戰(zhàn)能力(IOC)。其中,“福特號”航母的問題還比較嚴重。如自航母開建年以來由于工期延誤不僅成本上升了22%為129億美元,而且還使得海軍要承擔大量尚未完成的工作。GAO估算,航母比原計劃拖延了32個月交付后,海軍仍需花費約7.8億美元完成尚未完成的工作。當然,這不是GAO第一次在其報告中指出“福特號”航母的類似問題,比如GAO在2013年9月專門就“福特級”的測試和可靠性不足問題發(fā)布了報告。但是,美海軍和設計、建造方卻不這么認為。他們認為,“福特號”是繼“尼米茲級”航母40年后設計的一級全新的航母,由于它包括了很多先進技術和新理念,因此在“福特號”上的投入可以提供“學習曲線”,讓后續(xù)艦“肯尼迪號”的造價控制在114億美元。
那么什么是“福特號”的“學習曲線”呢?簡單說,艦船行業(yè)有一個所謂“1-3-8”規(guī)律,即在船廠車間1個小時能完成的工作量,在焊接成型的船體分段中需3小時,而在船體合攏或下水后則需8小時。也就是說,在建造和工藝優(yōu)化方面要盡量將工作提前到船廠車間里完成。如“福特號”建造過程中由于供貨商難以按新航母標準提供相關零部件,只好將本來可以1小時完成的工作量變成了3小時或8小時來完成,最終使得成本上升。其實在2013年航母的生產商紐波特紐斯造船廠已將“福特級”航母的第二艘艦“肯尼迪號”的建造準備時間從4年改為了6年,以便汲取“福特號”建造的教訓,為下一艘航母提供更優(yōu)化的建造和工藝流程。但盡管如此,GAO和一些美專家還是認為由于電磁彈射、先進阻攔裝置和雙波段雷達等關鍵技術的成熟度問題,“肯尼迪號”航母仍有可能會超過114億美元的上限。
7月22日,美國弗吉尼亞州諾??撕\娀?,美國最新型航空母艦“福特號”正式服役
說到這兒,再說中國的“遼寧號”航母。當初軍方將“遼寧號”定位為“科研試驗與訓練”的平臺,實際上就是想通過對改裝的“遼寧號”進行不斷的海上運行,為后續(xù)發(fā)展的國產航母提供相關的“學習曲線”。在這一點上與“福特號”對于其后續(xù)艦的借鑒意義是有共同點的。當然,一些在美、俄已服役航母上的成熟技術,對于中國航母而言也可以算是“關鍵技術”。因此,在解決這些“關鍵技術”的成熟度問題上,“遼寧號”與美國的“福特號”也有共同之處。最后我想說的是,很多關心中國航母的朋友,都渴望“遼寧號”能盡快形成初始作戰(zhàn)能力。而我想告訴他們的是,你買下別人造了一半的“二手房”把它造完、裝修和嘗試著擺放各種家具,目的不是要把它當成真正的住房,而是要借助它為你下一步設計、建造符合自己居住習慣的新房,提供一套具有借鑒意義的“學習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