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蕾
綜合療法治療頸椎性凍結肩的療效觀察
唐蕾
目的 觀察針灸聯(lián)合手法治療、物理治療以及功能鍛煉治療頸椎性凍結肩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兩組患者均給予手法治療和指導患者自行功能鍛煉;實驗組再給予針灸療法1次/d,10次為1個療程;物理療法1次/d,10次為1個療程。結果 經(jīng)過治療后,實驗組總有效例數(shù)為57例,總有效率為95.00%;對照組總有效例數(shù)為50例,總有效率83.33%。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針灸聯(lián)合手法治療、物理治療以及功能鍛煉治療頸椎性凍結肩具有協(xié)同作用,不良反應少,臨床療效較好。
針灸;手法治療;物理治療;功能鍛煉;頸椎性凍結肩
凍結肩又稱肩關節(jié)周圍炎,還有“五十肩”之稱,說明了該病的好發(fā)年齡。由于肩關節(jié)疼痛及功能障礙,尤其是外展和上舉上肢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肩部好像被凍結了,故稱為“凍結肩”。頸椎性凍結肩起病是先患有頸椎病,由于疼痛影響到患側肩關節(jié),引起肩臂疼痛,甚至手指麻木,長期疼痛和肌肉痙攣,使肩關節(jié)活動減少,致使肩周圍肌肉萎縮、血液循環(huán)受阻,組織發(fā)生水腫、關節(jié)液分泌減少,受累組織纖維化,瘢痕產(chǎn)生,進而粘連和僵硬[1]1462-1465。給患者帶來極大的不便和痛苦,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我院在2010-03—2016-12對頸椎性凍結肩運用綜合療法進行治療,現(xiàn)報告如下。
本組共12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78例;年齡27~81歲,平均56.3歲;病程2個月~11年;其中左肩36例,右肩84例;所有患者均有肩臂疼痛,活動受限,有明顯壓痛點,頸部活動而加重肩部疼痛。診斷標準參照《外科疾病診斷標準》[2]和《實用骨科學》[1]1462-1465中有關頸椎病、凍結肩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頸椎影像,頸椎椎體骨質增生,或有不同程度骨贅形成,椎間孔、椎管或鉤錐關節(jié)變窄。②頸部活動功能受限,患側肩胛骨內上角常有壓痛,可摸到條索狀硬結,可有上肢肌力減弱、酸痛和肌肉萎縮,臂叢牽拉試驗陽性。③肩部疼痛、肩關節(jié)功能活動障礙,尤以外展、內收、后伸功能障礙最為明顯。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組成、年齡、病程、臨床表現(xiàn)、致病原因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實驗組給予針灸治療、手法治療、物理治療、功能鍛煉,對照組給予手法治療加功能鍛煉。
2.1 針灸治療 取穴:百會、大椎、風池、陽陵泉、三陰交、后溪、肩、肩、肩貞、肩井、肩內陵、曲池、合谷、外關、阿是穴等穴位[3]。操作:患者取俯臥位,操作者取穴位及壓痛點,用蘸有75%酒精的棉球常規(guī)消毒穴位后,用0.35 mm×(40~50)mm毫針刺入穴位,得氣后施以平補平瀉手法,再將2 cm長度的艾柱置于針柄上燃燒,可在皮膚處隔一防燃片,防止灼傷皮膚,待艾柱燃燒盡后除去殘灰,出針。治療1次/d,10次為1個療程。
2.2 手法治療
2.2.1 撥筋刮筋法 患者取坐位雙上肢自然下垂,術者一手扶患肩,另一手食指、中指卡在三角肌上,自肩峰向下行撥筋手法,重復3~5次。然后使患側的肘關節(jié)屈曲90°,肩外展90°,操作者一手拇指屈曲,放在肱骨結節(jié)間溝部位,另一手掌心壓在屈曲的拇指背上,以臂力推動拇指,推刮3~5次,使力勁而柔,力達深部,以起到撥筋效果。
2.2.2 推順通絡法 用拇指從腕部向肩部直推十數(shù)次,再在肩部用搓、滾、揉、按的舒筋通絡手法十數(shù)遍。
2.2.3 屈肘懸肩法 患者取坐位,術者站其身后,術者一手虎口背托于患者的手腕上,屈肘內收并帶動患者屈肘,患者肘關節(jié)的活動隨術者肘關節(jié)的屈伸而屈伸,先由胸前內收和逐漸上舉,再緩慢外旋、外展和后伸,幅度由小變大,重復數(shù)遍。
2.3 物理療法
2.3.1 磁熱療法 采用日本平和電子工業(yè)株式會社制作所生產(chǎn)的磁熱振動治療儀?;颊呷⊙雠P位,取下身上金屬物品,用綁帶將治療帶固定于患者頸肩部,后用沙袋固定壓實。治療溫度選擇45℃,振動輸出模式選擇間歇振動模式,振動周期為3∶2。治療時間20 min,1次/d,10次為1個療程。
2.3.2 中藥離子導入 采用北京華醫(yī)新技術研究所生產(chǎn)的HY-D02型電腦中頻藥物導入治療儀,將電極板的吸水層用溫水浸透,并擠去多余水分,在導藥墊上涂上配制的中藥:威靈仙30 g、牛膝30 g、伸筋草30 g、沒藥10 g、乳香10 g、雞血藤30 g、川芎30 g、生姜30 g、草烏10 g、白胡椒10 g、當歸10 g、自然銅30 g加陳醋1.25 L,密封浸泡半個月后,濾過即可使用?,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4],以上中藥具有鎮(zhèn)痛、消炎加快局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疼痛,促進鈣質吸收和沉積等作用。用綁帶固定電極板和導藥墊緊貼患側肩關節(jié),扳動儀器后背輸出板上的“加熱”開關,再選擇治療處方8,從零位開始逐漸加大電流強度,至患者患側有針刺感且能耐受為度。治療時間20 min/次,1次/d,10次為1個療程。
2.3.3 火罐療法 在患肩尋找阿是穴,留罐10 min,1次/2 d。
2.4 功能鍛煉 ①聳肩。動作由小到大,由慢到快。②爬墻?;颊呙姹诓⒈M量上舉患肢,將手掌貼在墻壁上,手指逐步向上移動展拉肩關節(jié)。③徒手鍛煉法。兩手相嵌置枕后,兩臂交替做收緊與展開動作,3次/d,30~50回/次。
2.5 療效標準[5]顯效:經(jīng)過治療,患者肩部疼痛感完全消失,肩關節(jié)活動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可以正常工作與生活,隨訪半年無復發(fā);有效:患者肩部的疼痛感基本消失,在氣候潮濕、寒冷或勞累過度的情況下會出現(xiàn)疼痛感,之后疼痛感消失,能夠正常工作與學習;好轉:患肩疼痛有一定的減輕,肩關節(jié)部位活動能力恢復一部分;無效:經(jīng)過治療,患肩疼痛沒有減輕,仍不能正?;顒???傆行蕿轱@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表1 兩組治療療效比較[n(%)]
頸椎性凍結肩是患者患有頸椎病,由于疼痛影響到患側肩關節(jié),引起肩臂疼痛,甚至手指麻木,長期疼痛和肌肉痙攣,由于患者害怕疼痛,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制,病程長。主要的病理特點是關節(jié)制動造成關節(jié)滑液分泌障礙,滑膜充血,潤滑功能逐漸減弱甚至消失,粘連、炎癥長期得不到滑液的營養(yǎng)則使盂肱關節(jié)軟骨也萎縮退變[6],組織缺乏彈性。針灸能激活體內的內源性嗎啡樣物質,發(fā)揮較強的鎮(zhèn)痛作用。能夠加速血液循環(huán),使病理代謝產(chǎn)物加速分解并迅速排出體外,降低炎癥區(qū)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癥泛發(fā)并使炎癥的滲出物質加速吸收,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7]。手法治療,有舒筋活絡,消炎鎮(zhèn)痛的作用。磁熱療法是一種以磁場效應為主導,熱效應和振動效應配合的綜合理療方法[8]。①磁場作用使局部血液循環(huán)速度加快,血液供應增加,從而改善了細胞營養(yǎng),加強了新陳代謝。②熱作用引起局部組織細胞內物質運動,組織溫度升高,增加了生物膜的彌散過程,促進了局部組織血液循環(huán),改善了局部肌肉等組織的缺血、缺氧狀態(tài)。③微振動能起到局部輕度的按摩作用。舒適的按摩感可以解除因肌肉等軟組織勞損引起的疲勞、酸痛等癥狀。④協(xié)同作用:熱作用和振動作用可增強磁場的特殊治療作用。中藥離子導入法將足夠濃度、劑量的對癥藥物應用靶向給藥導入法直接送至患部,使病灶區(qū)炎癥消失、減輕水腫、致痛物質移除,從而消除致病因素,使患者疼痛感明顯減輕,活動受限范圍縮小。治療中需要注意有的患處會有癢感、皮疹、發(fā)紅等過敏癥狀,囑患者不可抓撓,重者可給予氟輕松軟膏等外用止癢[9]。
綜上所述,針灸療法配合手法治療,物理治療和功能鍛煉治療頸椎性凍結肩,具有協(xié)同作用,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葛寶豐,胥少汀,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2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9.
[2]何繼永.外科疾病診斷標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269-270.
[3]高忻洙,胡玲.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41.
[4]龐思思,陳喜志,吳珍珍,等.超激光并中藥熏蒸對脛骨骨折延遲愈合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9,24(11):1044-1045.
[5]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6]洪劍飛.玻璃酸鈉關節(jié)腔注射治療凍結肩[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04,25(3):173-174.
[7]王文遠.中國平衡針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8]熊開宇,徐軍.常用運動損傷理療技術操作手冊[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2:200-202.
[9]唐蕾.中藥離子導入加關節(jié)腔注射治療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2,21(6):526-527.
2017-04-05)
1005-619X(2017)07-0703-03
10.13517/j.cnki.ccm.2017.07.012
264003 原濟南軍區(qū)煙臺療養(yǎng)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