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有效開展中技類學生機床電氣控制線路一體化課堂教學一直是困擾我們專業(yè)教師的一個難題。采用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我們教學成功的關鍵。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探索和實踐,從中技學生學習實際出發(fā),教學中靈活運用教學策略,構建一體化教學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實現學生知識與技能、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本文重點圍繞合作小組化、內容項目化、過程導學化、資源網絡化等教學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控制線路;策略;自主探究
一、引言
電力拖動是電氣專業(yè)中技階段的核心課程之一,機床電氣控制線路是該課程后階段內容,集理論知識與技能訓練為一體,綜合性強,難度大。學好該部分內容,不僅能全面提升中技學生常用機床電氣控制線路的分析和檢修能力,而且將對后續(xù)高級技工階段可編程控制技術、機電一體化設備裝調等課程的學習產生積極作用。
介于機床電氣控制線路的復雜性,教師如果仍然采用先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理論教學,后輔以一定的技能操作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隨著機床電氣控制線路難度的增加,學生聽課積極性下降,出現厭學情緒,感覺理論越來越枯燥,聽不懂,實訓操作也流于形式,不會做。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花費大量的精力手把手教,好學生被迫死記硬背,差生濫竽充數,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累,學完沒有任何收獲。學生綜合運用能力得不到提升,缺乏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學習能力,學校培養(yǎng)出的學生無法滿足企業(yè)崗位能力的要求。
二、“理論聽不懂,實訓不會做”的原因分析
1.客觀因素
一方面,教學內容難度明顯加大。相比前階段的自鎖、正反轉、順序控制等基本控制線路,機床電氣控制線路學習難度大了一個數量級?;究刂凭€路的線圈數量一般在一至三個,而機床控制線路的線圈數量在四至十個,電氣控制線路又結合實際的機床,難度不是簡單的相加關系。另一方面,教學條件限制。學校不具備教材涉及的所有實物機床,學生沒有機會一一體驗操作,現有的模擬機床和實際機床在機械和電氣的配合上存在較大差異,無形中加大了理解難度。
2.學生因素
學生學習習慣較差,學習能力較弱。學生很少有做預習和復習工作的習慣,學習主動性不夠,知識的獲得依賴于教師灌輸式的給予,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學習生活。學習不注重方法,唯一出路就是“背”:背語文課文是可行的,背簡單的基本控制線路還勉強行,背復雜而邏輯性很強的機床電氣控制線路是萬萬不行的??刂凭€路稍有變化就無從下手,只有真正理解下的邏輯分析才是硬道理。
3.教師因素
教師的教法過于傳統(tǒng),以為跟著教材的編排教師上面講、學生下面聽就能解決問題。實際上教材是我們教師教學的參考,教師只有鉆研教材,分析學情,因材施教才能達成教學目標。當發(fā)現采用的教學方式、方法不能適應我們的學生時,我們應該深入學生調查,及時調整策略,積極嘗試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在不斷的改革中發(fā)掘更有效的教學策略,從而取得更好地教學效果。
三、解決“理論聽不懂,實訓不會做”問題的策略探討
1.合作小組化策略
筆者通過問卷調查和隨堂測試發(fā)現,很多時候一個班級中約20%學生能較好地掌握電力拖動基本控制線路中關于點動控制、自鎖控制、順序控制、聯(lián)鎖控制等知識,約60%的學生隱約有一些概念,約20%的學生基本和沒學過差不多。如果教師在機床電氣控制線路教學階段繼續(xù)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這個比例可能會變成10%、30%、60%,這還是比較樂觀的估計。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實施合作小組化策略,一般以四至六人一組為宜,按照“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分組,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占優(yōu)者任組長,一個班級以6組為宜,最多不超過8組。教學中基礎較好的小組長帶動整組的學習,在小組溝通交流中發(fā)現問題,共同探討,相互協(xié)作,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到班級解決,班級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引導下逐步解決,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習慣。實踐表明,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是非常有效學習途徑,相互取長補短,能解決60%以上的常見問題,20%左右的問題能在班級討論中解決,只有約20%的問題需要教師引導下解決。合作小組化的課堂中,解放教師自身的同時也有效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符合新時代對技工職業(yè)素養(yǎng)的新要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后進生的成長,幫助他們重新認識自我,增強學習動力。小組合作的同時引入組內競爭和組間競爭機制,競爭即合作:通過一段時間的小組學習,定期開展一次組內技能比武,競爭優(yōu)勝者可以成為新組長,并代表小組參加組間技能比武,并設置一定的獎項給予鼓勵,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
2.內容項目化策略
原有電力拖動教材的機床電氣控制線路內容系統(tǒng)性、連貫性強,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理論分析能力,若完全參照教材長篇大論地講授,很難讓學生一下子接受。教師必須從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重新編排教學內容,按照“管用、夠用、能用、適用”原則選取知識點,將每個機床電氣控制線路整合成多個子項目,實現各個擊破。教學項目設計一定要符合學生實際,否則項目實施就會失敗,要一步一個腳印,不能不切實際,想一步登天,以讓學生“跳一跳,夠得著”為宜,有量的積累,才有質的飛躍。因此了解學生學習實際情況至關重要,例如在學習機床電氣控制線路前調查發(fā)現學生基本控制線路“控制回路”概念模糊,分析和檢修能力較差,好、中、差比例為前面提到的20%、60%、20%,此時教師不需要急于開始機床線路部分的教學,可先設計一個順序控制的子項目幫助學生理解“控制回路”的概念,基礎打好了,后續(xù)的內容才能跟進,因為再復雜的機床電氣控制線路也是由基本控制線路演變而來的。項目實施中可以要求學生用兩個接觸器、兩個熱繼電器、三個按鈕搭建順序控制電路,通電調試并繪制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在理解回路概念后再在回路中設置虛接故障點,并進行組內和組間的故障分析與檢修比賽,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endprint
3.過程導學化策略
在內容項目化以后,一體化教學實施過程中會發(fā)現存在一些問題,學生已經習慣于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項目下達以后,往往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制定計劃、如何實施,還不具備完全自主探究學習能力。這時候輔以導學案的指引,實現教學過程導學化,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提高課堂效率。以X62W萬能銑床進給電動機控制線路教學為例,教學項目要求學會分析非圓工作臺向左(右)進給控制線路,筆者發(fā)現在沒有導學案的情況下很難展開教學,但嘗試使用導學案以后效果明顯不一樣。導學案設計的原則是根據認知規(guī)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通過一些具有探索性、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導學案第一問:“通過向左進給操作,哪些主令電器觸點發(fā)生動作?”導學案相應列出了相關主令電器觸點表,要求學生記錄觸點狀態(tài),并要求學生在電氣控制線路中標出。該問題兼顧各個學習程度學生的基本情況,讓小組內學生使用自己的方法獲取相關觸點的通斷情況并標出。第二問:“哪些接觸器動作?”,此問雖然簡單,但是非常重要,它指示了回路的終點在哪里。第三問:“找出向左進給控制回路?”第四問“找出向右進給控制回路?”如果說向左進給是教師一步一步引導著過來的,第四問的向右進給就要求學生舉一反三,讓學習有了更多的自主探究成分。教學過程導學化是成功的,但是不能讓學生過多地依賴導學案,學習后段要擺脫導學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探究學習。
4.資源網絡化策略
互聯(lián)網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學生人手一個智能手機的現狀確實讓教師非常頭疼,互聯(lián)網用得好就是一個寶,用得不好就是一大禍害。筆者嘗試藍墨云班課輔助教學,實現教學資源網絡化收到奇效,既解決了手機管理難問題,又促進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課前教師將課堂所需相關知識點以圖片、視頻、WORD、PPT等形式上傳到藍墨云班課。學生不習慣翻書,但喜歡翻手機,課前、課中、課后,只要有疑問,有想法,就可以去學習,某種程度上相當于為每一個學生都配備了一位不厭其煩的老師。特別是課中,學生遇到問題的情況比較多,可以通過藍墨云班課資料庫查到重要知識點的提示與講解,及時消滅學習中的攔路虎,突破學習難點。網絡化課堂不需要經常用,但是偶爾用幾次,也能給課堂增加一些調味料,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四、結束語
一體化課堂要永葆青春活力,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是關鍵。實踐表明,依據學生學習實際情況,合理采用以上教學策略,構建一體化課堂,教師自身轉變?yōu)檎n堂實施的引導者、學生學習的好朋友,獲得寶貴的專業(yè)教學經驗的同時開拓了視野,成為真正的“師”者;小組合作讓學習不再孤單、充滿樂趣,每一位學生都積極主動參與到課程具體項目的實施中來,初期的導學案輔助教學慢慢演變?yōu)楹笃诘淖灾魈骄繉W習,在網絡化的資源庫幫助下及時突破學習中的難點,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不僅提高了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而且獲得了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有效提升了自身的職業(yè)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趙雙蘭.對《機床電氣控制技術》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J].職業(yè),2008(33)
[2]蘭新武.項目教學法在機床電氣控制課程中的實踐[J].職業(yè)技術,2008(09)
[3]蔣紅霞.淺談如何提高《機床電氣控制》的教學效果[J].職業(yè),2010(24)
[4]劉秀麗.淺談機床電氣控制線路的教學方法[J].科技與企業(yè),2014(18)
作者簡介:許方輝(1981.12)男,籍貫:浙江桐鄉(xiāng),桐鄉(xiāng)技師學院(籌),研究方向:電氣技術應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