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保
(甘肅省臨澤縣職教中心,甘肅 臨澤 734200)
摘 要: 作者認為應在中職生中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突出基本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融入“愛、善、誠、勤、儉、美”六種理念和價值取向,引導學生學禮儀、知禮儀、行禮儀,使他們成為品德高尚、富有理想、文明有禮、快樂健康、全面發(fā)展的陽光學子,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全面提高個人綜合素質,為將來步入社會、立足社會打好基礎。
關鍵詞: 中職生 文明禮儀教育 教育研究
荀子曰:“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意思是說,人不學會禮儀禮貌,就難以有立身之處,人不守禮就沒法生存,做事沒有禮就不能成功,國家沒有禮則不安寧。職業(yè)教育是與社會經濟發(fā)展聯系最緊密的教育,擔負著為經濟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中、初級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中職生中開展文明禮儀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一、基本原則
1.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原則。
根據中職生的年齡特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科學規(guī)劃教育內容,使各階段教育內容互相銜接、循序漸進,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寓教于樂,增強文明禮儀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堅持知行統(tǒng)一原則。
教育學生學習文明禮儀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不斷體驗和感悟,并主動踐行,把文明禮儀要求內化為個人修養(yǎng)和行為習慣。
3.堅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原則。
文明禮儀教育不僅需要學校全體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還需要社會和家庭等各方面力量的協同配合,形成合力和良好氛圍,達到最佳教育效果。
二、目標任務
1.總目標。
——引導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把開展未成年人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作為促進未成年人全面發(fā)展的基礎工程,持之以恒地抓緊抓好。
——引導未成年人了解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懂得文明禮儀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每個公民良好素養(yǎng)的表現形式,更自覺地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涵育文明。
——引導未成年人了解當代文明禮儀的基本規(guī)范,掌握基本的談吐、舉止、服飾等個人禮儀,以及在家庭、校園、公共場所等社會生活領域的交往禮儀,養(yǎng)成“講文明、懂禮貌、有道德”的良好品格和行為習慣,長大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合格建設者。
2.分階段目標。
——中一年級:重點教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家庭、學校、社會文明禮儀常識,養(yǎng)成日常文明行為習慣。
——中二年級:重點引導學生自覺規(guī)范言行舉止,學會溝通、包容,增強講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的意識和能力。
——中三年級:重點引導學生懂得做人做事的原則和方法,掌握面對不同對象、不同場合的儀容、談吐、舉止等文明禮儀規(guī)范,培育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對家庭、社會、國家的責任感。
三、主要內容
立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實際,在繼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學習借鑒國內外文明成果的基礎上,注重當代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的實踐創(chuàng)新,重點開展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儀式之禮、就寢之禮、家庭之禮等十四大基本文明禮儀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
四、基本方法
1.廣泛普及文明禮儀知識。
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開展文明禮儀教育與實施“24字人知人曉工程”、教育部《關于貫徹落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金種子”工程的實施意見》相結合,把文明禮儀教育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之中,采取主題班會、國旗下講話、學科滲透、征文比賽、專題講座、文明禮儀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文明禮儀之星陽光學子”評選等形式,對學生開展文明禮儀知識教育,通過實實在在的教育活動,將文明禮儀知識內化為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提升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引導廣大學生爭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者、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的傳承者。
2.加大主題活動宣傳力度。
學校政教處、年級組要把文明禮儀教育作為深化養(yǎng)成教育提升學生文明素質的有效途徑,以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充分運用國旗下講話、校園之聲、校園文化宣傳櫥窗、電子顯示屏、黑板報、向全體學生發(fā)倡議書、向不文明行為告別宣誓簽名等各類載體,制作一批以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文明禮儀等為主要內容的宣傳版面。通過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宣傳引導,讓學生的文明素質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自覺遏制各類陳規(guī)陋習、唱樹文明新風。
五、開展系列活動
1.開展身邊不文明行為大討論活動。
各班充分利用班會課時間組織學生對身邊不文明行為進行大討論,梳理、評選影響學校形象的不文明行為,引導學生重視不文明行為、批評不文明行為、整治不文明行為,形成提倡文明行為的校園風氣。開展“我的陋習有多少”評議活動,引導學生在參與中接受教育,自覺抵制不良風氣,增強自律意識,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充分利用主題班會,宣傳文明風尚,勸導不文明行為,引導學生遵德守禮,養(yǎng)成良好習慣,在全校上下營造“個個講文明、自覺摒陋習”的良好校園新風尚。
2.恰當開展不文明行為曝光活動。
政教處、年級組可設立文明行為“光榮榜”和不文明行為“曝光臺”,對影響校容校貌和學校形象的不文明行為進行曝光,曝光身邊陋習,形成抑陋揚美的道德輿論場。
3.開展不文明行為銷號活動。
對曝光的存在不文明行為的學生建立臺賬,年級組、班級組織學生到政教處做文明行為志愿者,通過監(jiān)督不文明行為、做好事等方式消除不文明行為記錄。嚴重不文明行為記錄累計達到3次,按照學校學生管理相關規(guī)定予以處理。
4.開展我為校園文明獻一計征集活動。
年級組、班級負責組織安排,并對合理建議及活動的總結材料進行整理上交政教處。學校對征集材料匯集后向全校同學下發(fā)調查問卷,評選優(yōu)秀建議。
5.開展文明每一天——踐行文明禮儀活動。
組織學生從“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腳下”、“文明在我心中”等方面入手,每天做幾件文明事,逐步培養(yǎng)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進而贏得他人的尊重、友誼和真愛。
“文明在我口中”:從講文明用語,正確使用稱呼,不講臟話、粗話等方面開始;
“文明在我手中”:從保持清潔(如不在教室、樓道、操場等公共場所亂扔紙屑、果皮,隨地吐痰、亂倒垃圾、亂涂、亂畫、亂抹、亂刻等)、愛護公共財物、節(jié)約水電等方面開始;
“文明在我腳下”:從文明行走、文明乘車、文明游園、文明用廁等方面開始;
“文明在我心中”:從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孝敬父母,善待他人等方面開始。
6.開展文明禮儀之星評選活動。
學??擅吭陆M織評選“奇裝異服不上身、粗話臟話不出口、社會美德留在心、他人有難伸援手、誠實守信勤學問”的年級“禮儀之星陽光學子”,學期結束評選出學校表彰的“禮儀之星陽光學子”予以表彰獎勵。
總之,加強中職生文明禮儀教育,是中職生面向就業(yè)的需求,也是實現終身發(fā)展的現實需要。讓我們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新形式,豐富載體,認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促進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Z].中發(fā)〔2004〕8號,2004.
[2]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關于加強和改進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見[J].中國火炬,2009(8):35.
[3]教育部.關于貫徹落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金種子”工程的實施意見[Z].甘辦發(fā)〔2014〕47號,2014.
[4]魏麗平,鄧利.學生文明禮儀常識[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3.
[5]丁建慶,唐立芳.中職生文明禮儀實用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