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宜菡 廖應革
閑不住的熱心人
文/郭宜菡 廖應革
“甘愿做,歡喜愛”出自慧緣禪語,用在解金芳身上毫不為過。提起解金芳,新疆兵團一師十三團的老百姓,尤其是老年人、退休人員、弱勢群體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她是大伙心目中的孝順女兒、愛心阿姨、最美熱心人。
高挑的身材,一頭長發(fā)不是高高挽起,就是垂著長長的發(fā)辮,她走路一陣風,擅長各地方言土話,一會兒上海腔,一會兒河南話,一會兒四川音,說話就是蹦豆子樣兒,時而高昂,時而低沉,時而開懷大笑,時而輕言細語……解金芳和大伙兒相處,給大伙兒辦事、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是這模樣!——1961年出生的她,曾經從事過油漆工、鍋爐工、化驗員,擔任過連隊副指導員、指導員,老干所書記,2012年退休。她就像電視劇《閑人馬大姐》里的馬大姐,是一個閑不住的熱心人。
有個殘疾孩子馮杰,今年35歲了,他雖然口齒不清,脾氣暴躁,但是每次誰要是一提起解金芳,他就立刻眉開眼笑,很激動地說:是我的媽媽啊,不能說她!每次見到解金芳,都是立刻抱住她,然后松開,張開雙臂呼叫:媽媽來啦,媽媽來啦……向世人展示他的幸福和快樂!
馮杰13歲時因小腦萎縮性腦癱,導致肢體殘疾。隨著年齡的增長、病情的加劇,馮杰的生活不能自理了。父親馮新生小時候因患過腦膜炎,留下后遺癥,1990年由于身體狀況和一些體制原因,提前退休,工資很低,平時就是打工掙些生活費。解金芳協(xié)同有關單位、部門為馮杰辦理殘疾證,聯(lián)系醫(yī)療單位給予醫(yī)療藥物治療,與民政部門協(xié)調,辦理最高標準的最低生活保障。馮杰的母親于2008年因病去世,當時在13連擔任指導員的解金芳,又出面為馮新生申辦了失業(yè)保險。2015年10月,馮新生原單位房子拆遷后,父子倆住進廉租樓房,解金芳把自己家的電視機、電風扇送給他們。這期間,解金芳還幫助費江濤、付玉仙等20個人申辦了殘疾證、低保。十多年來,由解金芳主辦的老人喪事60起,陸續(xù)買5000多元禮品禮金看望生病住院的老人、殘疾人。
2009年,解金芳到老干所擔任支部書記,結識了一對維漢聯(lián)姻的夫婦——夏留功和布哈力思漢,他們天生聾啞,機緣巧合結為連理。兩人相親相愛,幾十年家庭和睦,兩個女兒都在外地工作。由于語言和聽力的障礙,給他們的生活和社交帶來很大的困難。為了方便交流,解金芳買來最基本的聾啞語言手勢書籍并跟著電視學習,慢慢地,她能和他們夫妻倆正常交流,為他們解決各種生活問題,為此她多了一個稱號“聾啞翻譯官”。不管平時多忙,解金芳對于他們的事情總是優(yōu)先予以解決。水電暖遇到問題就及時聯(lián)系社區(qū)找人修理。房子搬遷、裝修,工資領取的大小事情,都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好。布哈力思漢在每年的肉孜節(jié)、古爾邦節(jié),都要和老伴去邀請解金芳作為嘉賓參加節(jié)日慶祝。
解金芳在擔任十三連支部書記期間,幫助少數(shù)民族同胞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實際問題,特別是飲水、種植灌溉等首要問題,并給予他們農業(yè)種植上的技術指導。秋冬季節(jié)拾花完成后,幫助解決少數(shù)民族同志聯(lián)系棉田放牧,使他們與漢族同胞融洽相處。2003-2006年,她被評為團、師民族團結先進個人,并榮獲兵團民族團結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解金芳有著很強的勸解能力,在老干所擔任書記期間,陳景陽夫婦倆因為婆媳關系、子女問題,矛盾激化,夫妻倆大打出手,家庭瀕臨破裂。解金芳經過側面了解,掌握他們的情況后,覺得走正常勸解渠道行不通。為了能夠做通雙方的思想工作,她先反其道而行之,前后六次登門或者一起散步談心,先在女方面前使勁數(shù)落男人的不是,而且還和其他人的丈夫對比,使女方感到自己的丈夫沒有這么差勁;然后和男方如此溝通,三方都說出為對方做的感動人的事,慢慢地化解了矛盾,融洽了家庭關系。類似的鄰里糾紛、家庭矛盾等家長里短的事情,解金芳也不記得幫助協(xié)調處理過多少起。她聽得最多的話就是:“金芳,你說這事咋辦好?”“金芳,你幫我勸勸吧”“金芳,只有你說,他才聽得進去……”
解金芳是個獨生子女,父母一輩子從事農業(yè)勞動,到老積勞成疾,媽媽在2013年1月查出患有食道癌,診斷只能活三個月。解金芳細心伺候,一年后媽媽安然離開。父親常年哮喘,還有十幾年的皮膚瘙癢癥,她給父親多次聯(lián)系找偏方治療皮膚瘙癢,甚至在外地考察學習的時候都去求醫(yī)尋藥。在兵團黨校脫產學習的兩年間,她不能親自照顧父親,自己節(jié)衣縮食,只要能緩解父親的痛苦,再貴的藥都給父親買回去。2013年父親患了肺心病,伴著哮喘,身體每況愈下。解金芳每天都給父親擦身、按摩,推出去曬太陽。3月的一天,父親突然很清醒地說:金芳,爸爸養(yǎng)育你,沒有帶好你,后悔嗎?解金芳抱著父親痛哭,父親在她懷里安然閉上了眼。
兒女的成就離不開優(yōu)秀父母的培育,解金芳的女兒從喀什師范學院去服兵役后,通過部隊的培養(yǎng)和磨煉,現(xiàn)已是副營級領導,兒子也是一名基層的業(yè)務骨干。
幫助別人,使別人快樂,也能使自己的心靈獲得快樂,使自己的人生價值升值。在十三團這幾年的城鎮(zhèn)化建設中,房屋拆遷一直是個政策敏感和矛盾尖銳的工作。當時解金芳管理的祥和小區(qū)有150戶需要拆遷,身為一名老黨員,她身先士卒奔走于拆遷戶家里,對一個拆遷戶的疏通工作,解金芳前前后后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登門拜訪聯(lián)絡交流三十多次,最終拆遷戶順利拆遷。期間她協(xié)助團里和各單位拆遷150戶,個人做疏通工作拆遷的40戶,并按期完成小區(qū)148套售房任務,每戶的水表解碼、電表操作都是她親自去弄。退休后,她又協(xié)助42名干部完成拆遷14戶。在拆遷工作中,解金芳自己花費5000多元用于和拆遷戶的交流、情感投資。
離開工作崗位后,解金芳只要大家有需要總是隨叫隨到,毫無怨言去做這做那:幫團里寫史志、整理檔案,參與協(xié)助社區(qū)開展各類活動……
解金芳是一個普通的人、一名普通的黨員,無論在崗時還是退休后,她都用自己充滿仁愛的胸懷為他人、為社會積極奉獻著,忙碌并快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