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波
幼兒教育中存在的誤區(qū)及對策
文/楊波
進入現(xiàn)代社會,教育工作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幼兒教育是一個人一生結束教育的基礎階段,人們對幼兒教育的期待越來越高,也投入了越來越多的資金及精力了,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但目前的學齡前教育甚至是嬰兒時期的開發(fā)教育,都還存在一定的誤區(qū)。本文將對兒童的心理發(fā)育特點進行總結,也對未來的早期教育提出相應的對策。
每一個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被家長寄予厚望,希望孩子能夠能長大成才,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之下,教育低齡化也就在意料之中了。目前,我國的幼兒教育存在的主要誤區(qū)在于,許多幼兒園都在開展小學教育,每天的課程安排不適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的水平,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這樣的教育結構,忽略了孩子身心發(fā)育的需求。
多數(shù)幼兒教育機構為吸引眼球及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開設各種各樣的特長班,對孩子的潛能進行盲目的開發(fā),有時候難免造成揠苗助長的后果。在幼兒教育階段,過度追求知識的積累,而忽略了在這個階段應該形成的正確的認知能力及良好品質,對孩子以后的成長都是極為不利的。在幼兒教育階段,孩子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夠形成正確的認知,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能夠形成足夠的自信,為以后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前,許多人錯誤地認為對孩子進行早期智力開發(fā),就是要讓孩子早一點學會加法減肥,學會背誦多少首古詩詞,學會樂器、學會各種各樣的特長。在幼兒教育階段,孩子能夠認識自然,能夠認識自己,開闊孩子的眼界,建立足夠的自信心是正確的選擇。多年的實踐證明,孩子在學齡前階段,參與的游戲更多、參與的鍛煉動手能力的活動越多,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有利的,綜合能力的形成,在幼兒階段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幼兒成長的3歲-6歲階段,是孩子的幼兒園生活時期,在這一時期,幼兒的神經系統(tǒng)正在逐步完善,這個階段幼兒的身心發(fā)育,為以后進入小學,接受系統(tǒng)教育打下基礎。在這一時期,幼兒的語言表達水平也進一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是衡量一個孩子發(fā)育的重要指標。在幼兒時期,孩子通過不斷地積累詞匯,語言表達逐漸流暢,口語表達能力接近成熟。通過語言表達,能夠與成人進行正常的溝通。這是幼兒進入小學階段的基礎。
(1)幼兒教育以游戲為主。通過游戲認識世界,積累經驗,學習知識,是最好的方式。幼兒時期,不適合運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游戲可以促進幼兒活動能力的提高,可以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可以促進幼兒形成社會意識及情感發(fā)育。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及幼兒教育工作者意識到了游戲多教育孩子的 重要性。
將讀寫訓練融入到游戲當中,在提高幼兒認知能力的同時,可以使孩子們意識到與同伴協(xié)作的重要性。用游戲代替抽象的學習,可以為幼兒提供更加容易接受的環(huán)境及方式。兒童游戲的設計要具有科學性,通過游戲,可以反映出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以及周圍的社會關系,讓孩子在游戲中認識世界,積累經驗。
對于孩子來說,大人的世界是陌生而神秘的,通過游戲,他們逐漸接觸成人世界,建立起自己在成人世界的存在感,樹立自我形象。毫無疑問,游戲是幼兒認識世界的一種主要途徑。為使幼兒的身心能夠更好地發(fā)展,幼兒應多參加游戲,多得到關愛。集體活動有利于兒童的成長。在不同的時間段內,兒童通過與不同的組合合作,進行不同內容的游戲項目,在不同的游戲情境當中,合作的對象不同,進行的游戲內容不同,孩子可以接受到不同的信息。寓教于樂在不斷的游戲中完成。
(2)幼兒教育,應遵守自然發(fā)展的規(guī)律。幼兒階段,對兒童的情商的培養(yǎng)更重要。揠苗助長的故事大家都明白,但沒有意識到對孩子的早期不當教育其實跟揠苗助長的危害是一樣的。幼兒教育從業(yè)者首先要了解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兒童以形象思維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感官訓練是早期教育的基礎。孩子的天性是喜歡游戲、愛好模仿,通過觀察與模仿學會許多生存需要的本領,這是一切生物的本能。針對孩子的這些特點,幼兒教育工作者要在游戲中注重與周圍環(huán)境的結合,創(chuàng)造能夠讓幼兒身心舒適的環(huán)境,是他們放下戒心,放心游戲,在游戲中建立自信,也為孩子接觸不同的生活概念創(chuàng)造條件。在游戲中,同時也觀察每一個孩子,了解其發(fā)育特點以及自身特長, 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yǎng)。孩子在積極的環(huán)境里才能放送地學習各種知識,對于孩子來說,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都是學習的結果。游戲與集體活動,可以為孩子接觸生活創(chuàng)造更多的條件。孩子在游戲中找到存在感、建立自信、產生合作意識,這些都是極其重要的。當孩子生活在他不能接受的學習環(huán)境當中而又被迫學習,對他們的身心發(fā)展都是極為不利的。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是相輔相成的,智力因素的單方面發(fā)展,只能早就高分低能的人,情商與智商相比較而言,在社會生活中,情商所占的比重似乎更多一些。人的智力差別本身就不大,人與人之間所產生的差別,其根源在于幼兒時期形成的全面發(fā)展的潛在基礎。即非智力因素。一個人的智商偏高,在專業(yè)方面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很大,但如果情商偏低,就會存在社會交往的障礙。另外,堅韌的品格、抗挫折的能力等都是影響一個人發(fā)展的重要因素。非智力因素是一個人在幼兒時期打下基礎,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不斷形成的以一種綜合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基礎,可以幫助一個人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正確對待挫折,也能使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得到更好的發(fā)揮。家長是幼兒教育階段最重要的老師。注重對幼兒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同時培養(yǎng),使兩者協(xié)調發(fā)展是十分必要的。
幼兒時期,是一個孩子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心理學研究表明,0-6歲階段的孩子具有超強的記憶力與模仿力。在這一成長時期,人的腦發(fā)育也是極其迅速的。對幼兒有計劃、有目的、科學地進行培養(yǎng),可以使一個孩子的潛能得到充分的開發(fā),為以后的發(fā)展打下基礎,相反,如果進行錯我的引導,過度開發(fā)或錯誤引導,都會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早能不可逆轉的傷害。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及培養(yǎng)孩子,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單位:吉林省人民政府機關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