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利民
新課程理念下的練習不應是單一枯燥的文本,而應是富有色彩、充滿情趣及多元的、豐富的復合體,是學生掌握知識、鞏固知識、發(fā)展可持續(xù)學習能力的手段之一。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小學數(shù)學練習活動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注重知情結合、動靜結合與數(shù)形結合,也不失為一種好途徑。一個人吃進了許多食物,如果不能消化和吸收,這個人不會健康。我們的學生如果學到了新知識而不進行有效的練習,是不能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的。數(shù)學新授課堂練習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練習設計的質量如何,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那么怎樣才能設計好新授課的練習呢?我認為新授課的練習設計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練習設計要有針對性,練習的內容要緊扣教學要求
短短的40分鐘內,既要完成新授知識,又要及時的進行練習鞏固,那么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使課堂練習更有效呢?首先要做到課堂練習的設計要有針對性。所謂針對性是指練習的設計要緊扣教學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還要注意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尤其是對后繼知識的延伸和拓展。這樣就能使學生通過練習有所提高,從而真正的練在關鍵處。例如,三年級下冊第九單元《重疊問題》,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初步體會利用集合思想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學習解決重合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并能根據(jù)直觀圖靈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對直觀圖有明確的認識;利用生活事例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因此在教學完新授部分后我用課件出示了這樣的練習:
二、練習設計要有趣味性,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兒童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動、好玩。設計練習時要考慮到兒童的心理特點,從新的練習形式、題型出發(fā),避免呆板、單調重復的練習模式,保持練習的形式新穎,生動有趣。也可以根據(jù)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shù)學練習,如運用猜謎語、講故事、做游戲、模擬表演、各類小競賽等。這種游戲性、趣味性、競賽性的練習,既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學生做練習的興趣,又能取得滿意的練習效果,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練習,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shù)學知識,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如,教學三年級下冊口算除法的鞏固練習,我設計了這樣幾個游戲:
第一個游戲(出示課件:點鞭炮,師用課件做了一串鞭炮的樣子,將學生要口算的題目放于鞭炮中。)
師:為了祝賀幸福農莊的大豐收,聰聰在農莊里高興地點起了鞭炮??焖僬f出鞭炮上除法算式的得數(shù),這個鞭炮就被你點響了。誰想來?(點名)其它同學認真聽,如果他回答對了,咱們就說:“啪”,如果他回答錯了,咱們就說:“哧”。開始吧!
30÷3 160÷2 400÷5 800÷4 8100÷9 2000÷4 300÷6
第二個游戲:搶西紅柿。
師:為了感謝大家的幫助,王叔叔送給了小朋友們人些西紅柿(出示西紅柿圖片),要求分送給咱們班的小朋友。為了方便,老師將咱們班分為兩組,一二組小朋友是聰聰隊、三四組為明明隊,當西紅柿上的算式得數(shù)大于100時歸聰聰隊,聰聰隊的小朋友說:“我們要”,明明隊的小朋友說“他們要”。當西紅柿上算式的得數(shù)小于100時西紅柿歸明明隊,明明隊的小朋友說“我們要”,聰聰?shù)男∨笥颜f“他們要”。準備好了!
210÷7 5000÷5 1200÷3 100÷5 450÷9 200÷2 4000÷8
計算200÷2后,出示一個小正方形遮住被除數(shù),想一想:如果要把西紅柿送給聰聰隊,被除數(shù)要換成幾?把被除數(shù)改成幾就可以將西紅柿送給明明隊?
這樣的練習,使原本枯燥無味的練習變得生動有趣,掀起了課堂的高潮,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鞏固了新知。
三、練習設計要有層次性,為學生提供思維及想象的階梯
教師在設計數(shù)學的練習時要考慮到對于每個學生要達成的基本目標是一致的,要使人人都掌握必需的、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發(fā)展的數(shù)學知識。但是由于學生生活環(huán)境,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不同,他們在智力發(fā)展上也存在著差異,所以表現(xiàn)在認知水平上,技能的掌握上以及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上都存在明顯的差異。如果我們每節(jié)課對學生的練習搞一刀切,布置作業(yè)同質同量,其結果是接受能力強的同學已經會做的習題,老師仍然要求做一遍,不僅學生覺得無味,而且浪費了他們的智力。而接受能力較弱的同學有的練習題根本不會做,老師還是要求其完成,同樣是一種空耗,也影響了他們對數(shù)學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設計練習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存在,在作業(yè)數(shù)量和質量的要求上作一些機動,使練習具有層次性和彈性,可以滿足各個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因此,我認為教師在練習設計時要做到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有層次、有梯度,分層遞進,使學生牢固掌握,形成解決問題的初步定勢。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第九單元重疊問題時,在學生完成基本練習后,我給學生出了一道這樣的思考題:為了滿足顧客的需要,水果店昨天進了4種水果,今天進了4種水果,兩天可能一共進了幾種水果?這樣的思考題切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發(fā)展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讓學有余力的孩子有了跳一跳摘桃子的成功喜悅。
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以《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理念為先導,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既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更要關注學生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使課堂練習在學習中發(fā)揮出最大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