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樂+??
摘要:方言可以說是一個地方文化的古化石。本文通過對安慶方言、徽州方言、合肥方言一些有趣獨特的詞匯的闡述,讓我們感受到了方言的魅力,同時也對逐漸消失的方言表示了擔(dān)憂。
關(guān)鍵詞:安慶方言 徽州方言 合肥方言 方言保護
中圖分類號:H17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4-0105-01
研究一地方言,就是閱讀一地的文化歷史和圖騰發(fā)展。聽一聽方言中古漢語詞匯和古音保留,當(dāng)?shù)氐奈幕瘹v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安徽的方言主要包括官話和非官話,其中官話包括中原官話和江淮官話,非官話主要有贛語、吳語、徽語。
一、安慶方言
安慶地域廣闊,各地都有不同特色的方言。作為地處南北文化過渡地帶的語言現(xiàn)象,安慶方言無論在語音、詞匯、語法,還是在表現(xiàn)形式上,都呈現(xiàn)出別具一格的文化底蘊。安慶人說話就像唱黃梅戲,而黃梅戲之所以好聽,其中不少歌唱和念白就有很濃的安慶方言特色。
(一)“叔叔”還是“椒椒”
叔叔是指父親的弟弟,泛指比自己父親年紀(jì)小的父輩,全國各地對叔叔的稱呼不盡相同。在桐城,關(guān)于稱“叔叔”為“椒椒”還有一個傳說。據(jù)說是因為清朝名臣張英一日擬寫奏章,誤將“叔”寫成“椒”??滴醯叟淖嗾聲r,好奇心大發(fā),遂問其故。張英為了自尊,謊稱道:敝鄉(xiāng)有一俗,稱“叔”為“椒”。豈料康熙生疑,要派人前去探個虛實。張英聞訊驚恐萬狀,欺君之罪如何了得?便暗派侍從快馬馳往老家桐城,讓縣令三日內(nèi)告知縣民,改“叔”為“椒”。待皇帝欽差抵達桐城,遍詢民眾,結(jié)果眾口一詞。自此,“叔叔”的別稱“椒椒”便在桐城流傳至今。
(二)“眂”也是“看”
“有么子稀奇事,讓我也眂一眂(看一看)”。在安慶城鄉(xiāng),時不時能聽到這句鄉(xiāng)音方言。這里的“眂”古音讀“shi”,安慶人一般發(fā)“ci”?!氨c”一詞,古同“視”,在所有的漢語詞典中都注釋得十分明白,其中“觀看,察看”的意思尤為突出?!氨c”有看的意思,饒有意趣的是,有人干脆還將這句話說成了“眂眂看”,“眂”與“看”聯(lián)袂出場,推陳出新。
二、徽州方言
黃山市自古就是吳越之地,群山重疊,河溪充沛,村落阡陌古民居,石板街巷馬頭墻,它有一個神秘且越來越火的稱謂:徽州?;罩菥用褚砸泼駷橹鳎虡I(yè)發(fā)展曾走在全國前列數(shù)百年,方言也是豐富多彩,被語言學(xué)家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也是最復(fù)雜、最難懂的方言。
(一)“斫柴”怎么說
以前,煮飯燒菜都用柴火當(dāng)燃料,“砍柴”在歙縣四鄉(xiāng)發(fā)音都不同。歙北叫“zhuo sa”(平音),歙東叫“zao xia”(后一個字重音),歙西叫“zuo sao”(后一個字卷舌),歙南叫“zao sha”(后一個字第四聲,重音)。在祁門縣西路,這個詞又叫作“zhuo sha”“zhao sha”。這個詞書面語叫“斫柴”,意為砍伐小的樹木。斫是秦漢古音,典型的古代漢語。類似詞匯在徽州很多,大人小孩說出來很隨意,仔細琢磨卻透著文雅,有書卷味。
(二)“說鱉”是什么意思
在徽州,常有人提到“說鱉”,這是閑聊天談古今的意思。徽州方言擁有自己的曲調(diào)、韻音,有些是卷舌音,有的是重疊詞,聽起來軟綿綿的。比如天冷叫“冷颼颼或冷修修”,天涼叫“涼修修”,說物件很大叫“老老大”,水淺叫“朗朗淺”?;罩荻嗌?、多水,以前人們散居在河邊、山洼,往來不多。隔座山,隔條河,語言都會有差異,跨鄉(xiāng)鎮(zhèn)或到外縣走親戚,往往互相聽不懂,還會產(chǎn)生誤會。比如,家在徽州就有幾種說法,如“guo”“ga”“gao”。
三、合肥方言
合肥位于長江淮河之間,巢湖之濱,為“皖之中”,地緣上的南北交通使得合肥具有開放包容、崇文尚簡的品格,故合肥民風(fēng)淳樸。合肥話說起來也是簡約溫柔輕巧的。
(一)合肥方言的簡潔
合肥方言的簡潔體現(xiàn)在很多話都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皼]有”可以說“mou”,“回家”叫“cua”,“洗衣服”叫“srang”。最讓人叫絕的是語氣詞的應(yīng)用。比如說,打針,疼得不得了??梢哉f“疼屁的了”,也可以用“fai”來概括。又比如說,看到一個人長得很丑,可以說“丑傷的了”,也可以用“喲”來概括。再比如說,有人老在你面前炫耀,你要是表示不屑,只用一個字就可以,“噠”。
(二)合肥方言的溫柔
合肥方言的溫柔主要體現(xiàn)在喜歡用重復(fù)的字。比如“板凳”叫“板板”,“喝古井酒”叫“咪咪”,嘗嘗味道叫“噠噠”,“吃肉”叫“嘎嘎肉”,“洗杯子”叫“朗朗”,“沒精神”叫“麻龍龍”,“興奮”叫“屁急急”,“看起來很傻”叫“孬轟轟”。
四、結(jié)語
方言是一個地方的文化符號,但是隨著老城區(qū)的消失,開放性社會打破了語言封閉,在強勢語言對地方語言沖擊下,方言消失的速度越來越快,讓人嘆息,卻又無可奈何。近年來,國家逐漸重視方言文化的保護傳承,2015年春節(jié),國家檔案局主管網(wǎng)站就推出“各地方言大拜年”視頻,以原汁原味的方言向全國人民道賀新春。方言和普通話并不沖突,我們在公眾場合使用普通話,在家里面可以使用方言,而且地方臺用方言說小品也讓民眾感到親切。
參考文獻:
[1]李慧敏.試論方言與民俗的互動關(guān)系——以合肥方言與民俗為例[J].江淮論壇,2013(6).
[2]鮑紅.黃梅戲藝術(shù)與安徽安慶方言[J].安慶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5(5).
[3]徐茗.歙縣居民對徽州方言使用與演化的感知研究[J].資源開發(fā)與市場,2008(6).
責(zé)任編輯:孫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