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王瑞杰
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死的護理體會
陳娟 王瑞杰
目的探究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死的護理方法。方法自2012年5月—2016年10月抽查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死的患者共86例按照1:1的比例分組,每組43例。對照組只進行常規(guī)的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強化護理干預,嚴格控制飲食、血糖濃度、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功能鍛煉等。治療前后均對兩組患者空腹時的血糖值、ESS評分、BMI指數(shù)做記錄,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jié)果治療后兩組的空腹的血糖值、ESS評分、BMI指數(shù)較治療前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各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死在進行強化干預護理后,可以有效緩解病情,控制血糖濃度,使患者滿懷治療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使各個治療環(huán)節(jié)得以順利進行,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得到提高。
糖尿病合并腦梗死;干預護理;心得體會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疾病,它是由胰島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zhì)長期的代謝紊亂,都會造成很多系統(tǒng)的功能性損傷,致使心臟、血管、神經(jīng)、眼睛、肝腎臟等組織和器官的慢性病變,甚至是功能的減退及衰竭[1-2]。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人口老齡化的比重在增加,糖尿病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腦梗死好發(fā)于老年人群,致殘率較高,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有著較高的死亡率,給臨床治療帶來了困難,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在治療的過程中,應該結(jié)合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反應、病情的特點,給予一定的強化干預護理,從而控制血糖濃度、緩解病情、使患者建立治療信心,從而提高了生活質(zhì)量?,F(xiàn)對2012年5月—2016年10月,抽查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死的患者共86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了回顧分析,現(xiàn)將心得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用2012年5月—2016年10月,治療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死86例患者,年齡在55~79歲,平均年齡(58.9±13.5)歲;病程在5個月~20年,平均病程為(8.75±2.30)年。根據(jù)病例和入院后的檢查,所有患者都確診為2型糖尿病,按照1:1的比例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均43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和其他相關(guān)的因素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的護理,使患者進行合理的飲食,切忌暴飲暴食,多注意休息,保證睡眠的充足,不要過度勞累,對血糖的濃度進行監(jiān)測。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強化護理干預,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3]。
1.2.1 心理護理 絕大多數(shù)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著病程較長,恢復時間長的問題,恢復起來相對較慢,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并發(fā)癥。在此期間,患者需要反復地服藥或是進出醫(yī)院接受治療,易出現(xiàn)焦慮、悲觀甚至悲觀的情緒,醫(yī)護人員可以與患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溝通,加強心理輔導,讓患者正確的看待認識疾病,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積極樂觀的對待疾病,擁有足夠的信心能夠戰(zhàn)勝病魔,適度的緩解患者焦慮的情緒,可以促進治療的順利進行,提高治療的效率[4]。
1.2.2 血糖監(jiān)測護理 在患者接受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加強對血糖的監(jiān)測護理是最為重要的,既要保證患者攝取足夠的糖分,又要將血糖濃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臨床控制血糖有一定的標準,患者在空腹的狀態(tài),血糖濃度應小于6.4 mmol/L,餐后2 h后血糖應低于7.8 mmol/L。早期及時有效的控制血糖濃度是最根本的治療手段,在患者的積極配合下,對空腹、飯后2 h、睡前及凌晨3點的時段進行多次的血糖監(jiān)測,多次測定可以隨時監(jiān)測患者的血糖濃度,對患者的治療方案和護理方法作出有效的評估[5]。
1.2.3 飲食護理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需要格外的注意,像糕點等含糖量較高的食物應該禁止服用。應該根據(jù)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使患者能定時定量的就餐,讓機體獲取充足的能量,促進代謝,使血糖的濃度穩(wěn)定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進食困難的患者,需要借助胃管,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引流[6]。
1.2.4 功能鍛煉 在患者的病情穩(wěn)定后,相應的功能恢復鍛煉就可以開展起來,護理人員可以為患者提供肢體循環(huán)運動,給行動不便甚至癱瘓的患者進行按摩、屈伸活動,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改善患者的新陳代謝,使患者積極下床活動。對于一些語言功能喪失的患者,還要進行語言功能的恢復訓練[7]。
1.3 療效評定
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ESS)被用來評估神經(jīng)功能缺損和恢復,用來控制血糖的濃度,進一步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所得出的數(shù)據(jù)運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行 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ESS評分情況
兩組患者在護理后,其ESS評分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于治療之前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ESS評分在護理后提高的更明顯,與對照組護理之后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空腹血糖變化情況
兩組患者在護理后,其空腹血糖的濃度都有所下降,和護理之前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護理后的空腹血糖變化較為明顯,與對照組護理之后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ESS評分情況 ( x- ±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空腹血糖含量變化情況( x- ±s,mmol/L)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BMI指數(shù)情況 ( x- ±s,分)
2.3 BMI指數(shù)變化情況
兩組患者在護理后,其BMI指數(shù)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和護理之前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護理后的BMI指數(shù)提高的更明顯,與對照組護理之后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糖尿病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是腦梗死,嚴重威脅著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8]。絕大多數(shù)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著病程較長,恢復時間長的問題,受這種疾病的特點影響,這種疾病恢復起來相對較慢,在此期間,患者需要反復地服藥或是進出醫(yī)院接受治療。很容易出現(xiàn)焦慮、悲觀情緒,不配合相關(guān)的治療,治療效果未達到預想效果。所以加強對患者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控制血糖濃度、緩解病情,使患者建立了治療信心,從而提高了生活質(zhì)量。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代謝紊亂,容易使患者的血糖發(fā)生病變,其血流動力學也相應的改變,患者的血管功能異常,形成血栓。糖尿病患者受疾病的影響,心理壓力很大,感受器功能不靈敏,腦部不能很好的進行自主調(diào)節(jié),導致腦部血壓不足,容易引起腦梗死。
護理人員應根據(jù)不同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開展不同的治療策略,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guān)系,注重患者的心理活動,積極溝通,讓患者了解疾病相關(guān)知識,提升護理知識,讓患者正確認識疾病,調(diào)整自己的態(tài)度,積極樂觀的對待疾病的態(tài)度,才能促進治療的順利進行,提高治療的效率。此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具備和社會學、心理學、溝通能力等方面的知識,掌握與患者的交流溝通技巧,
才能與患者保持良好的關(guān)系,使患者較快康復。
[1] 李玉春. 65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塞的護理體會[J]. 當代醫(yī)學,2008,14(17):111-113.
[2] 陳小倩,楊曉燕,陳迎璐. 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塞的護理體會[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15(93):249-252.
[3] 劉莉.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塞的護理體會[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6):153-154.
[4] 楊翠花. 8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塞的護理探討[J]. 糖尿病新世界,2016,19(9):131-132.
[5] 吳永秀. 35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塞的護理體會[J]. 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4,33(10):145-146.
[6] 舒海波. 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塞的護理體會[J]. 大家健康,2016,10(3):282-283.
[7] 李旭. 淺析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塞的護理體會[J]. 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1):124-125.
[8] 孫靜萍. 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塞病人的護理[J]. 中國民康醫(yī)學,2004,16(3):186.
Nursing Experience of Senile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HEN Juan WANG Ruiji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Shandong Women's Prison Hospital, Ji'nan Shandong 2501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nursing methods of senile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From May 2012 to October 2016, a total of 86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3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 of 1:1.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treatment only.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int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strict control of diet, blood sugar concentration, psychological care, health education, functional exercise, etc.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fasting blood glucose, ESS score and BMI index were recorded i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treatment,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ESS score and BMI index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index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ConclusionAfter intensive intervention nursing, senile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disease and control the blood sugar concentration, so that patients with confidence in treatment, and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treatment, so that each treatment can be carried out smoothly, so that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mproved.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tervention nursing; experience
R473
A
1674-9316(2017)13-0162-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13 .090
山東省女子監(jiān)獄醫(yī)院內(nèi)科,山東 濟南 2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