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李贄是我國明朝末期有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同時也是“泰州學派”的宗師級人物,李贄一生中重視對歷史和傳統(tǒng)的重新考慮,集中體現了我國明朝后期社會思想出現變革的特點。李贄思想中著重體現了社會價值導向的作用,崇尚商賈功績,反對重農抑商,因而具有極強的功利主義色彩,李贄思想對日本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產生重要影響,并體現的日本政治、生活發(fā)展的方方面面,本篇文章在此基礎上,主要對明末李贄思想內容、特點,以及對日本影響方面進行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明末;李贄思想;日本政治;歷史影響;分析
李贄是明朝末期的文學家、史學家和心學家,同時也是明朝官員,對于政治、文化和經濟、思想等方面均有研究,李贄思想中有很強的重商抑農思想,主要信仰童心和真心,以心學研究為主,其主要歷史成就即為倡導心學和反對八股文。李贄思想集中體現了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的思想特征,對后期日本文化和思想發(fā)展產生重要影響。
一、關于李贄思想的基本研究和概括
政治主張。李贄思想在政治方面的體現主要是關于程朱理學的批判,受“陽明學”思想影響,李贄對當時知識階層和官場獨奉程朱理學的現象極為不認可,認為程朱理學為偽道學。當時明朝封建統(tǒng)治者將孔孟之學和儒家經典奉為金科玉律,認為是圣人之言不可褻瀆。但是時任明朝官員的李贄對這一政治做法極為不認同,并且認為在政治統(tǒng)治中應該做到思想自由和個性解放,認為個人應該有自己的政治主張而不能一味的盲從他人,提倡打破孔孟之道和宋明理學對政治統(tǒng)治思想的壟斷局面。
經濟方面。李贄思想中明確認可個人私欲,應用相對理性的態(tài)度認為人與人之間總是存在一定的交換關系,因而商業(yè)交易的思想和行為是值得認可和合乎天理的。道家思想中一般宣揚的是經濟主張是“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認為人們的行為都帶有一定的功利主義?;诖耍钯椆_批評道家的無為而治思想,認為富國強兵才是經濟發(fā)展的關鍵,這一點與理學家提出的“存天理滅人欲”思想主張相悖,明確提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
社會思想。李贄思想中強調思想自由和個性解放的重要性,要求在突破封建思想統(tǒng)治的基礎上應用自己的是非判斷標準類衡量歷史人物的功過。因而李贄思想中具有極強的個人主義色彩,強調人作為獨立個體的社會作用,李贄認為人類平等,應當按照萬物一體的原則進行社會活動,并在主張社會地位平等的基礎上倡導婚姻自由和尊重婦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李贄思想對當時的封建統(tǒng)治思想提出質疑和批判,具有一定的社會先進性。
二、李贄思想對日本的影響
1.政治方面
李贄思想的研究和發(fā)展對日本的明治維新產生了較大影響。十九世紀中后期的日本在西方資本主義工業(yè)文明的影響下,實行了一場由上而下的現代化改革運動。這場改革運動具有極強的現代化和資本主義色彩,改革內容包括君主立憲體的建立和“殖產興業(yè)”經濟主張的推行,隨著工業(yè)浪潮的掀起,明治維新改革主張“文明開化”。這些改革措施與李贄思想中的核心內容和價值觀不謀而合,吉田松陰作為當時日本明治維新的先驅者曾在書中明確寫道“吾曾讀王陽明《傳習錄》,頗覺有味,頃得《李氏焚書》,亦陽明派,言言得心?!庇纱说贸隼钯椝枷肷畹闷湫摹?/p>
2.文化方面
李贄認為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一書為“古今至文”,李贄對這本書通讀以后 ,應用自己的政治觀點和文化觀點對其進行綜合點評,李贄對《水滸傳》一書逐字點評以后為后人的“明白曉暢”作出貢獻,《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一書成書后在民間廣為傳閱。17世紀70年代《水滸傳》一書正式傳入日本,在此后約一個世紀的時間里,日本“水滸熱”現象持續(xù),而《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一書也是最早傳入日本的水滸點評版,并且由當時的岡島冠山加上日文表音后刻印出來。岡島冠山通曉漢語,在《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翻譯閱讀基礎上寫出《通俗忠義水滸傳》,在日本文壇引起重要反響,隨后模擬水滸、改變小說版不斷出現,促進中國傳統(tǒng)文學在日本的傳播。
3.思想方面
日本作為與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國,在不同方面均受到中國文化、思想的影響,我國早期的儒家思想率先傳入日本,在當地被稱為“儒教”,日本統(tǒng)治者利用儒教和佛教鞏固統(tǒng)治,政治思想主張與當時的中國古代封建統(tǒng)治思想一致。我國古代儒學后進一步發(fā)展為理學,也被稱為道學,傳到日本在德川幕府時代受到大力推崇。但是明朝后期,李贄公開反對道學思想,反對理學空談,強調功利主義的重要性,認為道學家是偽君子,反對孔子的“是非為是非”,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是非標準主張。李贄這種反封建、反傳統(tǒng)思想傳入日本后,對當時日本反對儒學正派統(tǒng)治產生重要影響,成為主要的斗爭思想武器。
4.社會方面
李贄思想中具有重要的歷史批判精神,認為社會中的人不分高低貴賤,應該勇于挑戰(zhàn)傳統(tǒng)和挑戰(zhàn)權威,李贄認為在打破宋明理學和儒家孔孟之道壟斷式統(tǒng)治思想的基礎上通過“自為是非”,運用萬物一體原理追求社會平等。李贄思想中倡導人類平等和婚姻自由,體現了明末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社會特征,這些思想內容也成為日本研究社會形態(tài)的重要理論依據。日本漢學家以李贄思想為中心展開論述,并在著成的《中國近代思想的曲折和發(fā)展》一書中重點研究日本戰(zhàn)前、戰(zhàn)后社會經濟發(fā)展、改革形態(tài)。
三、結語
李贄思想在當時的明朝后期具有明顯的啟蒙作用,反對儒學獨裁和道家偽學,建立起以真心和童心為主要思想內容的核心體系。李贄思想對中國文化、歷史發(fā)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傳入日本,也對當時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研究產生重要作用,促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
參考文獻:
[1]金惠經.李贄與《三國演義》[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13-21.
[2]陳樂樂.中國式“兒童發(fā)現”的完成:李贄“童心說”源流及內涵[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07:12-16.
[3]高千秋.李贄美學思想的現代教育意義分析[J].山東省農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05:141+149.
[4]郭小云.《平山冷燕》中的儒家思想[J].文學教育(下),2015,01:36-37.
[5]王思穎.論明末清初君主專制思想緣何從頂峰中跌落[J].赤子(上中旬),2015,09:32-33.
作者簡介:
錢犇,上海市經濟管理學校商務系日語教師。主講課程:《日本概況》、《跨文化交際》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