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
昨天在課堂上給學(xué)生講詩律,舉了學(xué)生們熟悉的《春夜喜雨》,不料讀過一遍后,學(xué)生們紛紛說:“老師,你讀錯了,應(yīng)該是花重(chóng)錦官城,不應(yīng)該念重(zhòng)!”我不禁一怔,隨即給大家講了其中的道理。課后我在網(wǎng)上略作檢索,發(fā)現(xiàn)這個在十余年前我上初中時就困擾了許多老師的老問題在今天不僅仍未解決,反而更加聚訟紛紛,因此略作解說,其中全無個人創(chuàng)見,只是抄抄舊書,談?wù)劤WR,希望能夠給那些還在為此問題困惑的同仁們提供一點小小的參考。
一.聚訟紛紛只為“重”
檢索發(fā)現(xiàn),對這個“重”字,大家旗幟鮮明的分為三派,即讀重(chóng)派、讀重(zhòng)派和二者皆可派i,大家從詩意、意境、平仄等角度入手提出許多見解,而且從網(wǎng)絡(luò)上看,讀重(chóng)一派似乎支持者頗多,“讀作重(zhòng) 的著眼點是一朵花,它的意境可比讀重(chóng)差遠了。沉重地低下頭來的花不但與“錦官城”聯(lián)系不上,而且與作者贊美春雨的本意相抵觸。ii”胡瓊仙老師的這句話可謂讀重(chóng)一派較有代表性的觀點,而其他兩派也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這孰是孰非,該如何抉擇呢?
二.早有定論且翻書
首先,雖說“詩無達詁”,但詩中的一個字卻總該有其確定的讀音,這個“重”字該怎么讀,其實早有定論。王力先生《詩詞格律概要》舉杜甫此詩為五律首句仄起仄收的典范,其平仄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帶圈者“一三五不論”,可平可仄,故“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一聯(lián),平仄變?yōu)椤啊鹭破狡截曝?,○平仄仄平平”,“重”字既然為仄聲,當然?yīng)讀作(zhòng),釋為沉重飽滿。
但是很多人卻將此詩后四句平仄劃為
野徑云俱黑 仄仄平仄平,
江船火獨明 平平仄平平。
曉看紅濕處 仄仄平平仄,
花重錦官城 平平仄平平。
這是將現(xiàn)代漢語四聲與古漢語四聲混淆了,王先生《詩詞格律概要》書中將節(jié)、發(fā)、入、物、黑、獨、濕等字下加著重號,并明確指出它們在古音中屬于入聲字,是仄聲。但也有人說,即使如此,“看”字總應(yīng)該是仄聲吧,但是王力先生在《詩詞格律概要》中已經(jīng)標出:“看讀kān。”(《詩詞格律概要》,王力,北京出版社2002年1月,32頁),這個字在韻書中本就兩讀,一屬上平聲二十五寒部,一屬去聲二十八翰部,在很多詩詞中的看都讀作平聲,比如杜甫《月夜》“閨中只獨看”、《空囊》“留得一錢看”、李商隱《無題》“青鳥殷勤為探看”、李璟《攤破浣溪沙》“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均同此例,讀去聲反而不合平仄了,一些通曉四聲的老師也將此詩平仄分析錯了,大概就是忽略了此節(jié)。
如果有人以為王力先生在書中并未明確標明“重”字平仄,以上俱為筆者推測之辭,那么請參閱啟功先生《詩文聲律論稿》(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16頁),和王先生一樣,啟功先生也將此詩作為五律仄起不入韻式的例子,不同的是,啟先生似乎唯恐讀者程度不夠,還特意將此詩全文的平仄均以小字標于詩句之上,和我上文所標完全相同。上引兩書近年來多次翻印,電子書也很容易找到,大家一看便知。iii
三.見仁見智應(yīng)建立在正確訓(xùn)讀的基礎(chǔ)上
前引兩篇文章和網(wǎng)絡(luò)上的許多老師均以為讀重(chóng)在意境上較高,我覺得這是兩個層面的問題。吳小如先生在“我是怎樣講析古典詩詞的”一文中談到講析古典詩詞的原則是:“一曰通訓(xùn)詁,二曰明典故,三曰察背景,四曰考身世。最后歸結(jié)到揆情度理這一總的原則,由它來統(tǒng)攝以上四點”。真是十分精到的文學(xué)解讀方法論,由意境逆推字音是無奈之舉,實應(yīng)放在明訓(xùn)詁,考平仄之后。
另外,重字讀作(zhòng),做沉重講是否不夠高妙,見仁見智,古人似乎與今日網(wǎng)上流行見解不大一致,明代譚元春在《唐詩歸》中說“紅濕字已妙于說雨矣,‘重字尤妙,不濕不重”。而清代張謙宜《絸齋詩談》則進一步分析:“‘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此是借花襯雨,不知者謂止是寫花,‘紅字下用‘濕字,可見其意”。(引自《唐五律詩精品》,孫琴安,上海社會科學(xué)院出版社,1991年12月版,263-264頁),張謙宜的幾句話,似乎正可以看做古人對胡瓊仙老師這一派觀點的回應(yīng)。
總之,“重”字音義前人早有定論,似乎很難推翻,因此也實在無須多做爭論。在文學(xué)作品教學(xué)和賞析中,獨出心裁、多元解讀當然應(yīng)該提倡,但是似乎還應(yīng)建立在基本常識之上,“思而不學(xué)則罔”雖為舊談,其實還是值得我們共勉的。
注 釋
i讀重(chóng)派如徐長龍發(fā)表于《新課程(中學(xué))》2012年第10期的“淺談‘花重錦官城中‘重的讀音”,李峰蘭發(fā)表于《湖南教育》2006年20期的“<春夜喜雨>中‘重字作何理解”一文雖未談及讀音,但也是支持重做重疊講,當也屬此派,另有許多網(wǎng)絡(luò)文章均如此看,茲不贅述;讀重(zhòng)派似以語文教材、教參注解為代表,可惜礙于體例,未能詳細說明理由;兩者皆可派如網(wǎng)絡(luò)文章“從字音到詩歌的意境:談‘花重錦官城中‘重字讀音(鏈接地址為http://www.ruiwen.com/news/31521.htm )。
ii見胡瓊仙“淺談《春夜喜雨》中“重”字的讀音”一問,鏈接地址為http://www.jojy.net/Public/Show.aspArticleID=23044
iii同樣明確標注出”重”字平仄的,還有劉誠先生遺著,陳若藍女士編輯整理的《詩詞格律知識》一書(中國戲劇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見該書41頁。
(作者單位: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茖W(xu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