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忠
【摘 要】互聯(lián)網為師生創(chuàng)造了極具開放性、自由性、自主性的閱讀空間,有效實現了互聯(lián)網背景下最廣泛的閱讀信息吸納與交流,充分激發(fā)了人們的閱讀興趣。由于網絡閱讀極大地尊重了讀者的學習趣味及其選擇,可謂真正意義上的本色閱讀。文章依據互聯(lián)網概念下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特點,分析了當前容易出現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誤區(qū),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互聯(lián)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誤區(qū);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15-0033-02
互聯(lián)網問世,不僅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海量資源,也帶來了語文閱讀方式的革新,為師生創(chuàng)造了極具開放性、自由性、自主性的閱讀空間,有效實現了互聯(lián)網背景下最廣泛的閱讀信息吸納與交流,充分激發(fā)了人們的閱讀興趣。由于網絡閱讀極大地尊重了讀者的學習趣味及其選擇,語文可謂真實意義層面的本色閱讀。與此同時,也為小學閱教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然而,在小學語文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由于一些教師處置不當,使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出現了“脫離文本”的情況,以至于既定的閱讀教學目標無法完成,更談不上語文知識的拓展和運用能力的提高。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立足文本,合理、妥善地使用互聯(lián)網資源,拓展閱讀資源,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一、互聯(lián)網時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特點分析
互聯(lián)網的快捷搜索與浩瀚的資源顛覆了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課堂。
1. 閱讀內容——資源浩瀚
閱讀教學的本質是一個學生、教師、作品三者之間的對話過程,是基于浩如煙海的閱讀資源的一種習得。小學生語文能力水平的提高,有賴于浩瀚的閱讀材料。現行“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選編的內容雖然極為豐富,但離滿足小學生的閱讀需求還遠遠不夠?;ヂ?lián)網的誕生恰好彌補了語文教材內容有限的缺陷,彌補了學校圖書館、閱覽室資源的不足,在某種程度上可謂實現了無限的閱讀資源和特定閱讀群體的有效融合。學生可以上網查閱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源。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閱讀理解的實際,實施個性化指導。
2. 閱讀形式——不拘一格
網絡閱讀較之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顯得靈活、便捷,形式多樣。一般來說,讀者可以根據自身條件,自主地選擇閱讀的難度、重點和方向。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如QQ、微信、微博、電郵等手段有效地開展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閱讀合作與交流,一起探討個人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線閱讀時,學生不但可以獲得自己班級、自己學校教師的指點與引導,還可以向在線的外校教師、專家學者甚至自己崇拜的人請教,讓他們?yōu)樽约褐更c迷津。如此開放性的閱讀模式,早已顛覆了傳統(tǒng)閱讀封閉、單一的學習環(huán)境,對學生個性的形成與發(fā)展大有裨益。
3. 閱讀過程——自由互動
網絡閱讀是以人機對話為主要形式的閱讀,可以為讀者營造直觀、形象、活潑的交互式學習的環(huán)境,提供音像同步、圖文并茂的綜合感官刺激。在這樣的閱讀條件下,學生無疑具有很高的閱讀自主性。由于不受教師和課堂的限制,學生由被動變主動,可利用無限的資源進行知識的主動構建。同時,網絡閱讀不受時空限制,學生可以在合適的時間、地點,依據自己的愿望自由選擇感興趣的作品展開閱讀。學生還可以利用網絡終端自由發(fā)表、交流,或抒發(fā)自己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欲,或表達對別人言行的評價,或發(fā)表自己的閱讀心得,或查找資料輔助閱讀,與網友共享網絡閱讀的樂趣。
基于上述幾個特點,互聯(lián)網為師生創(chuàng)造了極具開放性、自由性、自主性的閱讀空間,實現了人機互動與交流,學生潛在的閱讀興趣被激活了。就這點而言,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網絡閱讀極大地迎合了學生的學習趣味及其選擇,可謂真正意義上的本色閱讀。
二、互聯(lián)網概念下語文閱讀教學的誤區(qū)
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給予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徹底的革命,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墒?,許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對互聯(lián)網的迅速普及顯得有些措手不及,出現了一些不應有的誤區(qū)。
1. 淡化文本,忽視語言文字訓練
語文的魅力在于語言文字的閱讀、理解、感悟,這也是語文教材選編的初衷。就學科特點來看,語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種媒體,具有形象思維的特點。在閱讀過程中,需要讀者展開想象與聯(lián)想。許多情況下只可以意會,如果生硬地用其他媒體來詮釋,往往會弄巧成拙,舍本逐末。一些教師在教學中過分強調多媒體的使用,出現了淡化語言文本的現象,沖擊了語文教育的精髓。殊不知,“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殊不知,教師課堂上精彩的口語、精致的板書、優(yōu)雅的教態(tài),不能完全被現代媒體所取代。
2. 注重形式,追求熱鬧氣氛
有些教師高舉學科融合的大旗,鼓勵學生將課文編成各種劇本、歌曲、廣告詞等,并在教室里表演,于是,書法、繪畫,吹拉彈唱等紛紛呈現,整個課堂熱鬧非凡。這樣的教學形式乍一看確實氣氛熱烈,歡聲不斷,笑語不絕,但學生掌握了多少實實在在的語文知識?讀寫能力提高了多少?卻還是一個未知數。教師熱衷于小組合作和課堂討論,似乎沒有組織學生討論這一環(huán)節(jié),不符合新課改精神。學生無暇靜心讀書,美文美讀完全被淹沒在形式熱鬧的活動之中。
3. 極端解讀,無限度超越文本
語文課文的含義,只有通過積極有效的解讀才能理解。作品的主題彰顯,需要讀者進行創(chuàng)造性解讀與個性化理解才能達成??梢姡喿x是讀者進行的二度創(chuàng)造,這也是賦予有關作品的第二次生命。但是,讀者的解讀如果僅限于對文本的反映與復制,那也只是一種平凡的解讀,無法超越文本。在教學實踐中把握好度并不容易,如果不顧實際需求,一味地超越文本,就容易走向極端,導致脫離文本。
三、對策——立足文本,拓展資源,有效解讀
1. 立足文本
文本是教學的載體,也是語文學習的依據。在互聯(lián)網條件下,閱讀教學必須把握好使用互聯(lián)網資源的分寸。例如,學習《拉薩的天空》之前,讓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了解拉薩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氣候特點、布達拉宮等有關資料和圖片,立足文本,加深對文本理解。在這一學習環(huán)節(jié)中,文本的導向作用難以彰顯,語言訓練目標沒有著落。對此可以嘗試改變拓展的時間,提到課前完成,由教師提供網絡鏈接,明確重點預習。教學時,教師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交流,糾正誤讀,對文本的理解也就落到實處了。
2. 拓展資源
互聯(lián)網猶如知識的海洋,浩瀚無邊。教學中要圍繞重點進行,有效、高效閱讀的重要保證在于盡快找到對應的拓展資源。教師如同羅盤與航標燈,引導學生盡快地找到目的地,不讓學生在瀚海中“盲游”。因此,教師備課時,就要試水網絡,篩選資源,為學生提供知識鏈接。例如,某教師執(zhí)教《黃果樹瀑布》之前,找到黃果樹景區(qū)的網站,并在教學中向學生推薦,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原來登錄后大家看到里面的資源無比豐富,令人目不暇接。但一堂課的自學時間非常有限,瀏覽網頁時只能走馬觀花,互聯(lián)網的資源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后來,她對素材進行篩選,只保留了部分與教材關聯(lián)密切的內容,讓學生通過這些精選的信息獲得有益的知識補充,不僅加深了對黃果樹瀑布的了解,也為后面的拓展環(huán)節(jié)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3. 培養(yǎng)能力
語文教學與互聯(lián)網聯(lián)姻的意義,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信息收集、處理的能力。使用網絡媒體的關鍵是處理好教師“主導”與學生“自主”二者之間的矛盾,否則就會失去平衡,無法達到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教學設計要充分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讓互聯(lián)網為閱讀教學提供廣闊的平臺,為閱讀教學注入時代的血液。
總之,互聯(lián)網概念下的語文閱讀教學,給師生雙方都帶來了勃勃生機與無限活力?;ヂ?lián)網技術將是當前及未來語文教學的最重要技術支撐,必然會成為信息時代最為重要的課程資源。語文閱讀教學的“與時俱進”,對激活語文課堂、提高教學效益、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 王玉梅.語文閱讀教學應正確對待“文本”[J].現代語文,2006,(6).
[2] 陳躍紅,史仁忠.立足文本的拓展更精彩[J].江蘇教育研究,2006,(4).
[3] 藍玉香.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文本拓展[J].中國商界(上半月),2010,(2).
(編輯:易繼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