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梅鴻
淚,滴落在一片寂靜中,滴落在早已麻木的內心里,留下痛苦的痕跡,卻無法挽回那個少年遠去的心。
那個遠去的背影,那滿是淚痕的面孔,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他讓我陷入沉思,使我醒悟。
原來,我也曾是個不聽話,不愛學習的學生。那時,我上課愛講悄悄話,做小動作,課后喜歡打鬧,還把同學欺負得哭了,算得上是“標準”的壞學生。父母的微小要求,我也百般抵抗。
那天,作業(yè)還未完成的我在小區(qū)中游玩。突然,聽到了盆碗打砸的聲音,看見人們圍成了一團,愛湊熱鬧的我也湊了上去。
因為個子小,我很快便從人群中擠了進去,鉆到了最里邊。這一家子住在車庫改裝的房間里,父母騎著三輪車幫忙載些小物品,平時收集礦泉水瓶來賣,生活過得有些寒酸。
一位少年,十幾來歲的男孩,正數(shù)完錢,放入上衣口袋中,轉身就走。圍觀的人群自動給他讓開一條路。他走到一家店門口時,一把椅子擋住了他的去路,他便一腳踢開……他的背影越來越小,最后消失在轉角。
我回過頭來,看見一片狼藉的地板。破舊的桌子被掀倒,鍋碗瓢盆臟亂地散在地上。我的目光由不得轉移到了兩位中年人身上,一位是那少年的父親,一位是那少年的母親。
人們靜靜地站著,看著這對父母,不敢發(fā)出一點兒響聲,也沒有人走上去安慰他們。那位父親坐在家里一把椅腳有缺損的椅子上,不停地嘆氣,把他那布滿老繭的手貼著額頭,時不時地抹去眼角的淚。母親則癱坐在地上,臉上布滿了淚痕,一手緊抓著胸口處的衣服,身體微微地顫抖……
我對他們很是同情。天下為人父母的,哪有不疼愛孩子,不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呢?在那對父母的身上,從他們的淚水中,我讀出了他們對孩子的失望、痛心。這也使我想到了我的父母。我在一天天長大,父母卻在一天天老去。我怎么可以用任性換來他們爬上臉頰的皺紋和慢慢發(fā)白的頭發(fā)呢?我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回報他們,換來他們的滿臉歡笑。
那對父母留下的淚,是傷痛,是無法言說的心累。那淚水雖然無聲,但卻喚醒了我內心的“孝”。
那無聲的淚,使我有了改變。
(指導老師:陳懷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