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愛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傳媒與藝術(shù)學院 210044)
淺析明代中后期茶題材畫中的文人審美意趣
曹愛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傳媒與藝術(shù)學院 210044)
明代茶題材畫包含的精神文化意義具有深刻的藝術(shù)內(nèi)涵,傳達出文人獨特的審美意趣。文章對明代中后期茶題材繪畫中描寫的品茗場景、茶具、人物、茶境等進行了分析,探討了明代茶題材繪畫所體現(xiàn)出的文人審美意趣,清幽寧靜、素簡精致、超然脫俗等,揭示出明代士人的藝術(shù)審美內(nèi)涵。
明代;茶題材畫;文人意趣
文人飲茶的題材是明代江南文人畫家喜愛的題材,直到現(xiàn)在仍然遺留了大量以文人飲茶會友為題材的畫作,其中著名的有:王紱的《竹爐煮茶圖》;文徵明的《惠山茶會圖》、《松下品茗圖》、《茶具十詠圖》等;唐寅繪有《事茗圖》、《琴士圖》等;仇英也有《煮茶論畫圖》、《松間煮茗圖》以及陳洪綬繪制的《停琴品茗圖》、《烹茶圖》等。這些以飲茶為題材的畫不僅刻畫了明代制茶技術(shù)和飲茶方式大概狀況,更是借助于繪畫語言傳神而深刻地表達出明代中后期文人的審美趣味與精神追求,對于促進飲茶從實用到文化層次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
古代茶題材繪畫主描繪了我國古人的貯茶、煮茶、品茶等方面的生活習俗,揭示了古人飲茶方式下所蘊含的審美趣味等。明代中后期的茶題材繪畫較深刻地融入文人審美情趣,茶題材繪畫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蓬勃發(fā)展之勢。這是由于此時政治黑暗腐敗,文人對官場日益失去希望和興趣,于是乎文人們便退隱林下,沉醉于琴棋書畫,飲茶論道,茶禪一味?!帮嫴璩蔀槊鞔娜松钪幸豁椫匾獌?nèi)容,他們往往通過飲茶來品味生活,借茶遣興;又往往通過飲茶來達到一種生命的境界,以茶抒懷。在悠然與淡遠的意緒之中,茶的清香和淡泊與他們的心神融為一體,茶與文人有著難解難分的姻緣?!雹偈艽擞绊?,文人畫家將目光投射到茶藝之上,于是,文人的畫和飲茶品茶題材就這樣日益緊密結(jié)合而興盛起來。其中,茶畫表現(xiàn)最負盛名的當屬博采眾長的“吳門畫派”,代表人物是文徵明、唐伯虎等。文徵明的《惠山茶會圖》描繪了文人之間品茗清談的場面,此圖用兼工帶寫青綠法,設(shè)色溫潤,細致清麗,將文人飲茶的優(yōu)雅風度和恬淡的生活狀況傳神而精致地表現(xiàn)出來?!都橙奋鴪D》是文徵明老年時所作,描繪的是早春時節(jié)主人和好友同品新茗的場景。草堂之上,好友對坐,案上清茶一壺,賓主前各有一茶盞。高士、香茗,清談長坐,茶文化熏陶下的明代文人的林下生活躍然紙上……唐寅的《事茗圖》描繪了暑熱之際文人之間相邀品茶的情景:山環(huán)水繞間,叢叢大樹下有草房數(shù)間。房中高士伏案閑讀,案上置有茶壺、茶盞等茶具,側(cè)房內(nèi)一童子烹茶,點明煮茶待客之主題。舍外右方一文人拄杖而行,書童抱琴緊隨其后,一主一仆跨橋踱步,人物神態(tài)恬淡悠然,環(huán)境幽靜宜人,林下之意流溢其中。另外,仇英的《煮茶論畫圖》等都表達了文人品茶時優(yōu)雅閑適的藝術(shù)享受和生活狀態(tài)。除了上述三大家的作品外,同時期的杰出作品還有《玉川烹茶圖軸》、《烹茶圖扇》《竹泉試茗圖》等茶題材畫作品,都洋溢著濃濃的文人審美情趣。
所謂文人意趣,通俗點講就是文人在文藝創(chuàng)作中表達的文人對于美的認識和美的精神追求。所謂茶題材繪畫中的文人意趣,就是文人畫家將自己對美的認識和追求通過對與茶相連的物象審視觀照以繪畫形式表達出來的藝術(shù)情趣和精神內(nèi)涵。明代以茶事為內(nèi)容的繪畫作品通過對茶題材畫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相互關(guān)系、畫中場景的安排,以及飲茶器具做有事實依據(jù)的藝術(shù)化布置,突出顯示了明代中晚期文人的審美追求和情趣。
茶題材畫中的茶事場景大多安排在室外依山傍水的山野溪流邊。 對于退居山野的竹林賢士而言,一方山水便是一方洞天,這山水是其精神深處所追求的心靈安靜、情感寄托的圣地。茶題材畫中環(huán)境是文人為自己建構(gòu)的精神家園,是自己澄清空明的心靈安放之所。因此,明代文人筆下與茶發(fā)生關(guān)系的環(huán)境必然是“養(yǎng)素”的“丘園”,“嘯傲”的“泉石”,這才是與文人雅士品茗談道相般配的處所。“山之清幽,泉之清泠,茶之清淡,人之清談,四者很自然地融為一體,具有一種內(nèi)在的和諧感。在寧靜和淡泊中,尋求出綿綿的悠長。表達志向和修身養(yǎng)性的一種方式。茶道、玄心一體,返樸歸真,清虛自然。”
畫家筆下的茗賞圖是以文人自我審美心理為中心,品茗的過程和他們雅玩一切藝術(shù)品的過程一樣,是在清凈的環(huán)境中用寧靜的心田去體悟茶藝之美并從中獲得精神的愉悅。因此, 文人畫家筆下的茗賞審美主體,多為這樣的有古風之清客雅士,而非鄉(xiāng)野鄙夫、凡夫俗子之流。
從現(xiàn)存的明代茶題材畫看,明代文人飲茶一般為獨飲、對飲、或二三雅士吃茶雅會、品書賞畫,在飲茶的場景里還有書僮汲泉,煮水,烹茶勞作過程的表現(xiàn),但幾乎沒有四人以上飲茶集會的雅集場面。這與明代文人信奉 “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七八人是施茶。”的觀點有密切的關(guān)系,也與明人推崇隱逸文人的節(jié)操有關(guān)。因此,唐代著名詩人、著名隱士盧仝也在明代成為茶題材畫中最為流行的主角之一。盧仝因不滿中唐時局,隱居于河南少室山,生活極其清貧,只有一奴一婢。其嗜好飲茶,所作《七碗茶歌》與陸羽《茶經(jīng)》齊名,其林下風度和內(nèi)在操守在好茶的文人中影響極其深遠。唐代文學家韓愈就十分推崇賞識盧仝的文采和節(jié)操,賈島亦為其“平生四十年,惟著白布衣?!闭骐[士甘守清貧的操守所折服。在明代,以盧仝煮茶圖為主題而著稱的畫家當推丁云鵬,其畫場景幽靜荒率,人物僅有繪有獨坐的盧仝和侍奉盧仝茶事的一仆一童?;囊扒逵牡膱鼍昂蛢H有的一仆一童暗示了其生活的清貧,而畫中盧仝恬然寧靜的神情表達出其甘貧樂道的高士之風。
明初,自朱元璋將“芽茶”指定為貢茶后,明代就開始盛行直接用開水沖泡條形散茶這一較為便捷和簡約的飲茶方式。與飲茶方式相適應(yīng)的,明代茶具,回歸陸羽最初倡導的簡約質(zhì)樸之道上。散茶的飲用,對茶具就也有了適合明代文人審美和沖泡實用的需求,因此與飲茶有關(guān)所必需的一套器具就自然而然地做了改進。這時,成茶變?yōu)樯⒉?,直接沖泡出的茶色呈現(xiàn)出清澈溫潤的綠色,明人特別重視茶水的口感、香氣、茶色的綜合感受,尤其為了觀茶色,這一時期白瓷大量運用。為了香氣和口感。明人尤其喜歡用宜興產(chǎn)的紫砂或朱泥壺,這是因為紫砂泥色彩豐富,通過燒制天然而成海棠紅、朱紫砂、葵黃等自然顏色,極具觀賞性,也符合文人“渾然天成”的審美嗜好;“紫砂泥可塑性好,加工后的泥土能隨意造型、雅刻、繪畫等,可以滿足人們表情達意、以壺言志的情懷?!贝送?,紫砂壺泡茶既不失原味,又不會有熟湯氣,色香味皆溫蘊綿長,恰如明人文震亨在其所著《長物志》中所說:“茶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馮可賓在《 芥茶箋》中亦說道:“茶壺,窯器為上,又以小為貴,每一客壺一把,任其自斟自酌,才得其趣?!瓑匦t味不渙散,香不躲擱,”茶具的變化直接反映于明代茶題材繪畫上。這些茶題材畫的畫面中往往是一、兩位文人室內(nèi)案前或室外石上的一茶壺、一、兩只杯和一只正熱氣蒸騰的茶爐,繪畫的用筆古拙樸茂,設(shè)色典雅,壺旁多配以一古琴,或書籍古玩,通過對品茗環(huán)境的精心描繪,對比體現(xiàn)出茶器具樸素典雅之美。
明代文人品茗的要求可以用 “野、幽、清、凈”這四個字來概括,茶題材畫的創(chuàng)作也圍繞這四個字來刻畫表現(xiàn), “野、幽、清、凈”意象體現(xiàn)了明代士人所追求的茶境文化趣味和審美理想。朱權(quán)《茶譜》說:“會泉石之間,或處于松竹之下,或?qū)︷┰虑屣L,或坐明窗靜煽?!边@就是明代文人隱士所追求的飲茶圣境,也是其審美境界的追求。松竹、蘭石、水云、月色這些中國傳統(tǒng)文人人格象征物和茶連接在一起,便化成文人品茗表情達意的茶境。明代文人除了對“野、幽、清、凈”的自然茶境追之外,也喜在書齋一側(cè)建構(gòu)茶寮,來設(shè)計茶境。所謂“茶寮”:“構(gòu)一斗室,相傍山齋(或書齋),內(nèi)設(shè)茶具,教一僮專主茶役,以供長日清談,寒宵兀坐,幽人首務(wù),不可少廢者?!?茶寮連接著書齋,書香貫通著茶香,在小小的空間里,端坐無白丁,飲茶皆高士,茶寮之中茶香繚繞,佳句頻現(xiàn)?!拔娜说奶斓卦叫?,越想從一具一器中體現(xiàn)自己的‘心’。從一壺一器中,一品一飲中尋求自己平樸、自然、神逸、崇定的境界。”明代文人在茶事上這樣的匠心和精神境界都在茶題材繪畫中均有高超的表現(xiàn)。
通過對明代茶題材繪畫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明代茶題材繪畫對文人所崇尚的林下“清雅”與茶事“簡約”的追求。這些茶題材畫著力對文人品茗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品茗的文人、茶具的描繪,表達出明代文人悠然林下清閑自適的審美趣味,也是明代茶文化精神中“清雅”的外現(xiàn),茶畫中所體現(xiàn)出的文人審美情趣,塑造出文人清雅的風度和追求悠然自在的出塵意境。
[1]林蒲田.《現(xiàn)代與當代文人茶事》[J].農(nóng)業(yè)考古,2004(05).
[2]何雪涓,陶忠.《明清茶文化發(fā)展初探》[J].思茅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2(10).
[3]魯燁.《明代茶具與茶文化》[J].大眾文藝,2011.(11)
[4]王玲.《中國茶文化》[M].中國書店出版,1992(12):108.
曹愛華(1969- ),男,漢,江蘇東臺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傳媒與藝術(shù)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中國畫創(chuàng)作與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