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慧 (合肥工業(yè)大學 230009)
當代磚雕創(chuàng)新表現模式的符號學視角分析
陳曉慧 (合肥工業(yè)大學 230009)
符號學又稱之為人文學科中的數學,它提供了一種科學的分析方法,基于符號學本身的基本概念,以及可以適用于符號學自身系統可分析的案例中。本文是以符號學作為理論基礎,以符號學的觀點來解讀徽州磚雕,從磚雕設計的本身以及符號學涵義的方面進行理論解讀,解讀的方法分別包括文物元素提取與整理、基于設計符號學的文物元素設計等,從而提高徽州磚雕藝術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
古徽州磚雕;符號學;文化元素;再造
符號學作為方法論的一種,是人文社會科學通過跨學科的方式進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對學術現象等進行描述,研究在學術現象中文化與人類主體相互之間的關系,從而進行分析表達。從而促進理解以及運用人文社會科學進行學術分析。徽州磚雕究其形態(tài)就是古老的徽州文化符號的一種,本文通過符號學的理解角度對徽州磚雕進行理解、分析其中蘊含的文化意義,不僅為以后學者研究徽州磚雕提供一種重要的研究途徑,而且有益于幫助突破磚雕本身的創(chuàng)作束縛,有益于提高傳統磚雕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符號學又一奠基人羅蘭巴特,分別在《神話集》和《符號學原理》中體現出他的理論研究,并分析符號學理論的應用以及符號理論的建構。
無論是自然現象的符號,人工的符號,有機的,或者無機的,現實存在的,或者是心理性的符號等,都被從屬于符號學的范疇之中。這些文化現象通過系統的符號學體系分析后,可以發(fā)現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并能給出科學的表達。
將徽州磚雕置身于符號學的語境內,分析總結出關于古徽州磚雕經典的設計符號體系,通過將磚雕的符號含義進行解構,重組,或隱喻等方法的組合,將磚雕更為新穎的設計構思表達出來,這一思維過程往往是借助于符號來進行的。而徽州磚雕本身就是通過磚雕作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過程,信息的解讀會賦予磚雕更多的語意,者也就決定了它具有廣義語言的特征。
對于符號的分析是通過組合和系統兩方面進行。就組合本身而言,組合是可切分,可加減的構成關系,而系統是總和的關系。磚雕中的造型主題,例如人物、風景、建筑、吉祥瑞獸等的組合;而系統則是同一部分的不同形式,如磚雕造型中有浮雕、淺浮雕等,古徽州磚雕中的裝飾有植物類,動物類,人物,建筑,風景等。所有磚雕作品的出現,都是磚雕匠人在制作前期進行大量的前期意向的收集,自發(fā)的運用格式塔心理學以及原型理論,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類,規(guī)整,研究,運用構成的方法進行元素的重新組合,從而為古徽州門樓或建筑裝飾創(chuàng)作。作為一個設計者,準確而又合理的運用符號,將賦予符號涵義的思想延續(xù)到生活中去,起到信息傳達的作用?,F實生活中的每一種符號都包含了既定的符號涵義,具有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還有情感因素,所以對徽州磚雕的理解不僅僅局限在表面圖形的理解,還要在情感與地域文化的背景下進行理解。
在傳統手工藝中,研究從傳統形態(tài)中進行傳統元素的提煉,并通過元素重新的組合排列進行設計,創(chuàng)造出新產品。臺灣藝術大學的學者們對臺灣原住民的文化特點進行研究分析,將原住民的生活器物等文化元素,進行紋飾等的延展設計,并運用在具體的生活產品之中。
在符號學中,符號被稱為一種信息的傳播手段,可以去簡化化的認識事物。在設計符號學中,所有設計的產物都被視為一種符號,都體現了其能指(設計表現)與所指(設計內涵)的統一。傳統文物不僅是象征的符號,還是設計的產物,具有深刻的符號研究價值。在符號學的概念中,將傳統的文化作品分別分為四個不同的維度,有語意學方面、語構學方面、語用學方面、以及語境方面,體現出設計作品本身的造型形態(tài),結構,紋理,功能,性能等方面,還有更多的是產品背后的解讀,例如地域文化,民間歷史故事等。設計符號學可以合理的運用在設計師的思維模式與設計手段之中,被設計研究人員應用運用在豐富的設計作品之中。將傳統文物的元素提煉重新塑造,需要經歷不同種類的學科知識組合利用,利用符號學理論的研究方法,去探索傳統文物元素真正的文化內涵,利用現代化的設計手法,將傳統文化元素的涵義運用在現代設計產品之中。設計師需要運用設計符號學的理論支持,全面分析符號學理論的理論特征,與現實生活中產品的外形,色彩以及材質相結合,提升產品本身的設計意義以及價值,實現理論與實踐設計的有效結合。
在傳統文物的語構、語意、語境、語用這4個維度方面,提出基于符號學理論下的文物元素再造設計。語意維度:包括文物的顯性語意和隱性語意。顯性語意體現文物最為基礎的文化藝術等的社會價值,文化以及功能層面的價值。隱性的文物語意,是指文物中更深層次包含的文化藝術價值,隱性的語意流星于民間,傳播的比較分散。為了具有針對性的研究目的,設計開發(fā)者需要發(fā)現隱含在傳統文物語意下的內涵,通過表現豐富的手法進行設計,更有益于理解文物元素中的語意語境。
語境維度是指:文物與文物,文物與使用文物者兩者之間的關系。傳統文物的使用,需要將傳統文物本身置身于與之相匹配的環(huán)境之中,例如生活、工作、休閑等和傳統文物所處的環(huán)境相配合,包括動態(tài)表現、視覺風格、尺寸比例等。用戶使用環(huán)境包括承載文物的場景、自然環(huán)境(如溫度、適度、光線、噪聲等)以及社會環(huán)境(歷史、文化、生活形態(tài)等)。
語構維度是指:由文物元素構成,分別是元素結構與元素表現兩個部分。首先需要確定其磚雕的設計構圖比例,在空間中所屬的位置,空間布局;再次需要確定磚雕的表現手法,從不同的構圖比例,磚雕制作的精致程度等等。處理的手法可以通過解構重組的手法,將現代設計的需求運用在傳統的磚雕載體上。
語用維度是指:文物觀看使用者的文化程度以及主觀的思維方式。
3.傳統文物的研究內容與研究流程
傳統文化元素的研究內容:1.傳統文物的設計紋理;2.傳統文物元素在現代設計產品上的創(chuàng)新表現。例如利用傳統是設計元素對現代高科技產品進行包裝上的設計等,進行文創(chuàng)產品等的設計,將傳統文物元素與現代產品的載體相融合。
文物元素知識體系與表達,是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的古徽州磚雕藝術的造型特點進行表現。通過研究古人的創(chuàng)作智慧,研究古徽州磚雕所蘊含的歷史文化,通過定義古徽州磚雕設計元素的內容屬性、管理屬性,以及形式方面的屬性,建立關于古徽州磚雕相應的知識體系和表達方式,為磚雕文物素材的檢索、整合、交換及其它應用提供支持;同時,從研究各種磚雕文物資源所蘊含的歷史因子、藝術因子和文化因子的需求出發(fā),對磚雕文物資源進行知識標引,形成磚雕文物知識的組織關聯。面向產品設計的文物元素提取與整理在已有文物素材的基礎上,通過提取、分離、合成、建模等手段,在設計符號學中的元素庫中,將磚雕文物要素按照語意、語構、語用和語境進行解讀和分類。
一個民族精神與靈魂的體現來自于民族的文化的多少,中國豐富的歷史傳統文化對后世的設計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符號學理論的學者,提出了在設計符號學的理論基礎下,傳統文物元素的再造研究理論,將中國傳統優(yōu)秀文物元素運用到現代設計中,提升設計的精神內涵.將文物元素從語意、語構、語用和語境4個維度進行了解讀,提出了研究內容、方法和關鍵技術,以古徽州磚雕為例,構建了“文化元素再造創(chuàng)意設計系統”進行了驗證。
[1][2][3]羅蘭巴特.符號學原理[M].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社,1999.
[4]許喜華.論產品設計的文化本質[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32(4):17-123.
[5]YAIR K,PRESS M,TOMESA,CRAFT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Crafts knowledge as a strategy source[J].Design Studies,2001,22(4):377-394.
[6]潘云鶴.文化構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
[7]朱上上.現代產品設計中的區(qū)域文化意象研究[J].包裝工程,2009,30(5):209-210,225.
[8]周煜嘯,羅仕鑒,陳根才.基于設計符號學的圖標設計[J].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2012,24(10):1319-1328.
陳曉慧(1993.11- ),女,籍貫:山東滕州,職稱:無(學生),研究方向:室內設計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