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紅
(咸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湖北 咸寧 437000)
?
拉莫三嗪添加-替換于丙戊酸治療無效的癲癇患者的臨床療效
劉 紅
(咸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湖北 咸寧 437000)
目的 研究拉莫三嗪添加-替換于丙戊酸治療無效癲癇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丙戊酸治療無效的癲癇患者90例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5例。對照組給予拉莫三嗪進行藥物治療,觀察組則在丙戊酸治療的基礎上添加拉莫三嗪,并逐漸替換為單純拉莫三嗪治療,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用藥后其臨床療效。結果 分析可知,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7.78%,與觀察組95.56%的治療總有效率相比明顯較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癲癇患者應用丙戊酸治療無效時采用添加-替換拉莫三嗪進行治療可見能夠明顯改善臨床療效,在臨床上可積極推薦此項用藥方案。
癲癇;拉莫三嗪;丙戊酸;替換;添加;臨床療效
藥物保守控制是現(xiàn)階段臨床上廣泛應用于癲癇治療中的手段,丙戊酸是臨床上較常使用于癲癇治療中的藥物,但若治療無效轉(zhuǎn)換其他藥物時,治療情況有時也無法得到較好的改善[1-2]。本文中通過對本院收治的部分丙戊酸治療無效癲癇患者實施拉莫三嗪添加-替換治療,旨在以此分析相關藥物應用的有效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觀察對象選自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收入經(jīng)丙戊酸治療無效的癲癇患者90例,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45例,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齡27~58歲,平均(36.11±3.85)歲。觀察組45例,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齡25~57歲,平均(35.66±3.4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資料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P>0.05),組間具備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直接給予拉莫三嗪片[GlaxoSmithKlime Pharmaceuticals S.A.(波蘭),批準文號:H20140478]進行口服治療,治療前期用藥劑量為25mg/(kg·d),治療2周后用藥劑量增加為50mg/(kg·d),之后每隔2周需調(diào)整1次用藥劑量,每次調(diào)整幅度為增加50mg,增加至200mg/(kg·d),后停止調(diào)整,之后持續(xù)用藥32周。對觀察組患者可分3個階段實施治療,第一階段在采用丙戊酸顆粒(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批準文號:H20140318)治療的基礎逐漸添加拉莫三嗪片進行口服治療,拉莫三嗪初始用藥劑量12.5mg/(kg·d),并嚴格按照說明逐漸增加至100~200mg/(kg·d),直至第8周;第二階段:聯(lián)合用藥12周,丙戊酸的用法用量與第一階段相同,拉莫三嗪的劑量持續(xù)控制在最大劑量;第三階段:每2周以減少25%原始劑量的幅度遞減丙戊酸用藥劑量,8周內(nèi)需調(diào)整至完全停止使用丙戊酸,單獨采用拉莫三嗪片進行治療,直至拉莫三嗪片療程結束。
1.3 療效判定標準 本次研究中療效判定標準可通過無效、有效、完全控制此3個等級進行判定,治療總有效率為有效與完全控制的數(shù)據(jù)匯總。患者經(jīng)藥物治療后,癲癇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程度未達50%則為無效;經(jīng)治療后癲癇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程度達50%以上則為有效;經(jīng)治療后患者癲癇癥狀均未發(fā)作則為完全控制。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56%,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77.78%,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用藥治療總有效率對比[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丙戊酸是臨床上常用于治療癲癇的廣譜酶代謝抑制劑,但其對部分人群存在著無法充分發(fā)揮治療效果的局限性[3]。而在丙戊酸治療無效后更換其他藥物可見也無法發(fā)揮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因而選擇相關替換藥物一向是臨床上較為重視的研究重點。拉莫三嗪作為一種可抑制興奮性氨基酸病理性釋放的苯三嗪類衍生物,其在聯(lián)合丙戊酸對癲癇進行治療時能發(fā)揮較高的治療作用[4]。經(jīng)相關研究[5]可知,這主要是由于丙戊酸可對γ-氨基丁酸釋放起較顯著的增強作用,而拉莫三嗪同時可對谷氨酸釋放起抑制作用。二者結合能夠有效地穩(wěn)定患者的突觸前膜,繼而對癲癇癥狀起一定的控制作用。因此,這兩項藥物聯(lián)合對丙戊酸治療無效的患者應用時具備較高的互補作用。本次分組觀察研究中,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56%,可見與對照組77.78%的總有效率對比存在明顯優(yōu)勢,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應用丙戊酸治療無效的患者采用拉莫三嗪實施添加-替換治療方案可獲取較良好的臨床療效,值得在臨床藥物治療方案中推廣。
[1]張華.拉莫三嗪聯(lián)合丙戊酸鈉治療難治性癲癇部分性發(fā)作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6,32(12):1085
[2]高華,毛潔萍.丙戊酸聯(lián)合拉莫三嗪治療癲癇的臨床效果[J].中外醫(yī)療,2016,35(24):137
[3]陳容.丙戊酸聯(lián)合拉莫三嗪治療癲癇的效果觀察[J].中國處方藥,2016,14(4):76
[4]黃年平,黃信全,付楝,等.拉莫三嗪與丙戊酸鈉治療癲癇合并抑郁障礙患者的療效比較[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6,16(16):3125
[5]周善之.拉莫三嗪添加-替換治療丙戊酸治療無效的癲癇患者有效性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5,5(20):22
R742.1
B
2095-4646(2017)03-0206-02
10.16751/j.cnki.2095-4646.2017.03.0206
2017-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