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張永生
鄉(xiāng)村年味
文丨張永生
鄉(xiāng)村的年,沿襲著古老的習俗,浸透著純樸的民風,散發(fā)出一股淡淡的來自鄉(xiāng)野的泥土氣味。臘月二十三是小年,村里的鄉(xiāng)親們不講究吃什么,要緊的是在傍晚時分,擺供上香,然后點響幾個二踢腳恭送灶王爺上天。這不是迷信,而是年俗,為的是灶王爺上天后向老天爺說上幾句好話,來年可以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從即日起,就要忙年了,大街小巷里透出來的全是濃濃的年味。臘月二十四,是掃房土的日子。要先把家里的東西全部搬到院子里,然后用雞毛撣子一遍又一遍地撣墻壁,房頂,清掃沉積了一年的灰塵。以后的幾天里,每家都早早地開始劈柴,將豬頭、豬排、豬蹄等一并放進一口大鍋去燉,燉完了剁上肉絲,調(diào)上淀粉灌臘腸。
到了大年三十,天還未放亮,父母就早早地起了床,父親翻出春聯(lián),母親則拿出要洗要切的過年食物開始加工整理。鄉(xiāng)下村民最看重的是春聯(lián)、年畫的顏色,鮮不鮮艷、美不美觀,以及大年三十晚上的鞭炮響不響亮。當一幅幅鮮艷的春聯(lián)年畫各就各位時,屋里屋外頓時平添出過年迎春的喜慶氣氛。
吃年夜飯之前,必先到祖墳和村上的祖廳祭祀。母親準備好一些魚、肉、水果,盛好一碗飯,加上鞭炮、紙錢、香燭一同裝進小小的提籃,全家除母親一人在家外,其余都會前往。
等到我們從外面祭祀歸來,真正過年的帷幕開始拉開。鞭炮響了,煙花騰空升起,七彩光芒伴隨著悅耳的聲音響徹鄉(xiāng)村。父母笑呵呵地坐在中間,兒子媳婦孫子孫女圍坐兩邊,邊吃邊說邊喝邊笑。席間敬酒綿綿不斷,歡聲笑語蕩漾鄉(xiāng)村。
吃完了年夜飯,就進入了“守歲”環(huán)節(jié)?!笆貧q”是鄉(xiāng)村人辭舊迎新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延伸年事的莊重時機。據(jù)說,守得越晚,來年幸福就越多,萬事就越順利。父親搬來一捆捆干柴,在廳堂前燒起來,一家老小圍坐四周,嗑瓜子,吃水果,試新衣,發(fā)壓歲錢,熱熱鬧鬧到深夜。我們小孩子白天玩累了,“守歲”自然熬不住,只有大人們堅守著旺旺的歲火,等迎來正月初一的黎明,直到放完開年的鞭炮,“守歲”的任務(wù)才算圓滿完成。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北彼挝膶W家王安石的一首《元日》,讓讀過它的人對年有了深切的感受。隨著年輪的遞增,鄉(xiāng)村過年演繹的件件年事、濃郁的年味總會記憶在心間,揮之不去。拜年、婚嫁、龍燈,鄉(xiāng)村的年事伴隨著淳厚的鄉(xiāng)情,在綿綿不斷的鞭炮聲中,一直延續(xù)到元宵。
這樣,年事才算圓滿,年的根才算植入歲月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