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曉 荷
個稅的未來
■丨曉 荷
此次的個稅改革,老百姓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期盼和呼吁了多年,終于要動真格了,有著“守得云開見月明”之感。憂的是,專家已經提前說了,提高起征點不再是改革的重點,新的改革重點應該是在征收模式上,要把11類合并為綜合所得,再保留一部分分類所得,成為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稅制度。
納稅人在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qū)地稅局黨員微笑服務窗口開心辦理納稅業(yè)務。(CNS/圖)
“個稅”話題一直是輿論熱點。在近日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財政部部長肖捷在介紹今年重點做好的幾項工作時提到,要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加快現代財政制度建設,研究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改革。肖捷釋放的信號無疑讓人們對個稅改革方案的出臺更加期待。隨著今年全國“兩會”臨近,個稅方案何時出臺、起征點是否會提高等問題再一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個稅免征額曾在2006年、2008年和2011年三次提高。截至目前,個稅起征點由800元一路調高至3500元。但2011年中至今已有5年多時間,這期間居民消費支出大幅增長,個稅免征額卻沒有再度提高。因此,個稅起征點是否迎來第四次調高就備受關注。
近日有媒體報道,個人所得稅改革方案今年上半年出爐。對此,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認為,2017年出臺個稅改革方案應該是意料之中的事?!暗珡某绦蛏峡矗枰扔蓢鴦赵撼諘h通過之后,然后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預計最快也要到4月份。
其實,早在2013年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明確個稅改革的大方向: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建立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tǒng),保護合法收入,調節(jié)過高收入,清理規(guī)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縮小城鄉(xiāng)、區(qū)域、行業(yè)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
關于個稅改革,有幾個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
2014年財政部稅政司正式成立個稅改革小組,專門研究個稅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的征管辦法。
2015年5月國務院批轉國家發(fā)改委《關于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明確,將研究提出綜合與分類相結合個人所得稅改革方案。
2016年11月財政部單獨設立個人所得稅處,業(yè)界預計今年個稅改革可能出現實質性突破。
從“3500元起征點應該提高”到“個稅已淪為‘工薪稅’”、從“大學生實習報酬按20%征稅太高”再到被國家稅務總局專家澄清為誤讀的“年收入12萬元屬于高收入群體”……近些年,個稅一有風吹草動,就會陷入被質疑的怪圈。個稅這根敏感神經每次被撥動,都是在提醒,只有加快個稅改革才是對所有質疑的最好回應。
但此次的個稅改革,老百姓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期盼和呼吁了多年,終于要動真格了,有著“守得云開見月明”之感。憂的是,專家已經提前說了,提高起征點不再是改革的重點,新的改革重點應該是在征收模式上,要把11類合并為綜合所得,再保留一部分分類所得,成為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稅制度。這種表述難免要讓普通民眾掉入迷魂陣,云里霧里,老百姓并不關心紛繁復雜的分類計算和專項抵扣辦法,人們最關心的是,改革之后我的個稅真能減負嗎?再進一步說,我的生活質量是會提高還是下降?
焦點一:個稅起征點是否會提高?關于個稅改革,人們最先想到的問題就是起征點,在前幾次個稅改革中,提高起征點都成為主要的改革內容。
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在去年全國“兩會”上曾表示,簡單地提高起征點是不公平的?!耙粋€人的工資五千塊錢可以過日子過得不錯,如果還要養(yǎng)孩子,甚至還要有一個需要贍養(yǎng)的老人,就非常拮據,所以統(tǒng)一減除標準本身就不公平,在工薪所得項下持續(xù)提高減除標準就不是一個方向?!?/p>
劉劍文表示,從個稅改革方向來看,提高起征點不再是改革的重點,重點應該是征收模式上,下面要把11類合并為綜合所得,再保留一部分分類所得,成為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稅制度。
焦點二:專項抵扣可能包括哪些?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萬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指出,下一步將考慮將一部分教育、房貸、養(yǎng)老等支出,納入扣除項,這也意味著貸款購房、家有老人孩子等大多數群體都能從中受益。
中國社科院財經院稅收研究室副研究員蔣震認為,從學理上看,專項扣除是把個人生活的必要成本充分在個人所得稅扣除中考慮,因此扣除應考慮兩點,一是必要原則,即維持人類生存的基本生活成本,比如教育、醫(yī)療等;二是公平性原則,每個納稅人都面臨的成本費用類型。而且目前不宜以家庭為單位征收,中國人的家庭結構更為復雜,等到信息條件成熟之后再探討優(yōu)化,目前條件還不成熟。
個稅改革對各個收入群體的人們會有什么樣的影響?蔣震認為,改革之后不同人群的稅負會有降有升,改革會適當提高高收入階層稅負,縮小收入差距,這也是未來個稅改革所發(fā)揮的功能和目標。
劉劍文認為,個稅改革的原則方向是“增低、擴中、調高”,通過改革調節(jié)財產收益的再分配,讓稅制更加公平。高收入者稅負可能會適當增加,中等收入者會持平,低收入者稅負很可能會降低。
焦點三:改革落地還要邁過幾道坎?
中山大學財稅系教授林江表示,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中超過60%為工薪階層繳納,個稅淪為“工薪稅”。有基層稅務工作者介紹,當前個稅成為“工薪稅”的原因,是對房租、財產轉讓等資本性收入所得難以準確核算?;鶎又荒懿扇 捌髽I(yè)代繳代扣+稅務部門核查”的簡易方式,主要對工資薪酬所得征收個稅。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zhàn)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斌表示,當前納稅人收入、家庭、開支等社會信息分散在銀行、公安、房產、民政等部門,缺乏相應法律支撐就很難打破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此外,當前仍然存在大量現金交易等情況,因此個人收入和申報的精確確認還難以做到。
此外,個稅改革落地后,大量撫養(yǎng)小孩、首套房利息等可在稅前扣除的支出真實性需要核查,居民房屋出租、轉讓等信息需要全面掌握,這些對稅務部門數據分析、調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說,個稅改革很難一步到位,其社會敏感度高,改革關鍵要形成社會最大公約數,堅持“開門立法”,制定大多數人能接受的方案,從而提高公眾對稅法的遵從度。
有專家指出,提高個人稅負無助于降低企業(yè)成本。西南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葉子榮更是旗幟鮮明地反對大幅提高個稅起征點,認為應對富豪企業(yè)家嚴征。
目前我國個稅實行的是分類稅制,即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股息紅利、財產租賃等11類所得,分別扣除不同的費用,按不同的稅率征收,沒有專項扣除。
1994年稅改形成了現在的個人所得稅制。20多年來,除對扣除額進行過幾次調整外,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基本上沒有大的變化。個人所得稅收入從1994年的73.5億元發(fā)展到2015年的8618億元,增長了117倍,不可謂不快。但是,至2015年底,其占整個稅收收入的比重僅為6.9%;在2015年“兩會”上,全國政協(xié)委員、原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指出,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只有2800萬人,占人口總數的比重不到2%;諸多媒體披露,在我國人所得個稅的納稅人中,工薪階層占了60%以上。
安徽淮北:稅法普及進校園(CNS/圖)
近幾年來社會各界對個人所得稅改革的呼聲不斷高漲,改革訴求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要求提高扣除額。格力董事長董明珠、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華工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沙振權等在內的多名代表委員都提出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至少應上調為5000元的建議;二是現行個人所得稅在低收入段稅率激進,高收入段稅率反而緩進,致使其淪為“工薪稅”,工薪階層嚴重不滿。三是個人所得稅未能實現對收入分配差距的有效調控,特別受抱怨的是個人所得稅分項扣除制度使一些高收入者能夠分解收入、多次扣除,有違公平稅負原則。
針對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現狀,專家作如下建議:
一是識別高消費與引領性消費,借助消費稅改革助力收入分配公平。僅靠個人所得稅是難以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更何況我國現階段個人所得稅相對弱小,“小馬拉不動大車”。因此,必須通過高消費(始終不可能成為大眾消費)與引領性消費(一段時間后可以成為普通消費的消費品和消費行為)的識別,放開并鼓勵引領性消費,刺激內需的同時,針對高消費拓展消費稅征收范圍和增強其調節(jié)的精準度,助力收入分配公平??梢詫⑺饺孙w機和游艇等的擁有和使用、乘坐飛機及郵輪頭等座艙等不可能發(fā)展為大眾消費的高檔、奢侈消費行為納入消費稅的課稅范圍。
二是著力優(yōu)化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環(huán)境,提高其征收管理強度。我國市場中普遍存在大量的現金交易成為公認的個人所得稅征管障礙。對此,必須通過強化現金管理,嚴格限制現金使用范圍,對提取大額現金的必須監(jiān)控其流向和落腳點,并對違規(guī)者嚴肅查處。按照2014年頒布的關于建立社會信用體系規(guī)劃綱要的要求,緊跟信息化和大數據建設步伐,盡快實現“涉稅信息共享”。第一是建立健全銀行體系的“社會簿記”功能,實現自然人和法人的貨幣流量和流向能夠通過銀行體系可查;第二是稅務機關利用當代信息技術和大數據給征管工作帶來的便利,加快建立健全自然人征管系統(tǒng);第三是支持各類事務所等中介服務機構,增強其服務納稅人、提高稅收遵從度功能,降低稅收征管成本。
三是關于民營企業(yè)家的個人所得稅征管問題。絕大部分民營業(yè)主通過辛勤勞作和“雙定納稅”過上了小康生活,等到了普遍認可。但是,一些“法人化”的民營企業(yè)家通過“企業(yè)個人一體化”大量逃避個人所得稅,特別是那些上了富豪榜的大款,其個人或者親屬生活奢侈、揮霍無度,社會影響惡劣。對此,建議對“法人化”民營企業(yè)所有者制定專門的個人所得稅征收辦法。
征稅一直是國計民生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自1799年英國開始征稅以來,個人所得稅通行世界已有200多年,盡管各國的個稅制度不同,但都日益趨向人性化。與其他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澳大利亞的稅制在很多方面都具有自己的鮮明特色,是一個由“合理的稅收法律+完善的管理機構+嚴密的審計機制”組成的有機體,納稅人的權利越來越受重視成為一種趨勢。
個稅是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約占財政收入的66%。個稅采取累進稅率,按家庭年收入計征,所有工資、經營所得和資本收益都要計算到收入中。
2011年起,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個稅稅級稅率為:6001至37000(收入、澳元),12.6%(稅率);37001至80000,21.9%;80001至180000,30.3%;180001以 上,45%(1澳元約合5.2元人民幣)。
對占社會大多數的領薪者來說,雇主有責任在發(fā)工資時將其所得稅預先扣除并交稅務局。到了每年報稅時間,雇員自己再填寫一份申報材料。稅務局會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根據各項減免規(guī)定,多退少補。納稅人向稅務局提供收入資料后,半個月左右就能收到退稅支票或補稅通知。
在澳大利亞,每人都有終身稅號。從表面看,澳大利亞稅收管理似乎非常“隨便”:增值稅發(fā)票完全是由企業(yè)用普通紙張自行打印的,甚至手寫的“白條”也可以作為“報銷憑證”,稅務機關很少會到企業(yè)進行突擊稅務稽查。這主要歸功于澳大利亞于1989年建立的個人稅號制度——稅務局為每個人編制的具有唯一性的稅務檔案號碼,每人終身只能有一個稅號,即使更改姓名,稅號也不會發(fā)生變化。
引入稅號制度主要是為了方便稅務局把從銀行等方面得到的資料和納稅人所填報的收入進行核對,防止納稅人漏報收入。稅務機關根據個人或企業(yè)的稅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各種來自不同渠道、不同環(huán)節(jié)的收入數據進行歸集、整理,然后與銀行資料和納稅人所填報的收入進行核對。
這樣一來,面對成千上萬的納稅人浩如煙海的數據,稅務機構同樣可以通過稅號輕松地監(jiān)控到每個人的納稅情況。如果未提供個人稅號,發(fā)薪單位將以47%的最高稅率扣除領薪者或養(yǎng)老金領取人的稅金,外加1.5%福利保險稅。社會福利部門也會拒絕向其發(fā)放福利金。
在眾多納稅人中,澳大利亞稅務局還有重點監(jiān)控對象,主要是一些社會名流政要。這些人若想將這年的收入多留些,稅法給他們指出一條出路,那就是向社會捐贈,或者投資國家鼓勵并扶植的項目,比如去造林、拍電影等。
監(jiān)督逃稅,還有一招——舉報。稅務局有責任將舉報人的資料保密。同時,納稅人也有權利取閱稅務局持有的關于本人的資料。遇有爭議,也有申辯的機會。
總的來說,澳大利亞是一個高稅收、高福利的國家。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較低,稅率較高,社會上絕大多數人都被劃進納稅范圍,普遍征收,但也有利于強化公民的納稅意識,同時調節(jié)了公民之間的收入水平,也有利于促進經濟的健康發(fā)展。
新聞漫畫:深圳擬出新規(guī) 個人出租房暫將按10%稅率征個稅(CNS/圖)
墨西哥稅法中關于個人所得稅的部分長達76頁之多,很多領域都有單獨的規(guī)定,其個人所得稅征收制度是一套征稅和補貼相結合的制度。根據墨西哥稅法,凡是月收入在32700比索(約合人民幣11814元)以下的人都能享受到國家財政提供的納稅補貼,最低金額相當于實際納稅額的30%。繁雜的規(guī)定常常使得很多納稅人無所適從,同時個人所得稅征收環(huán)節(jié)上也還存在著不少漏洞,因此,偷稅漏稅的現象也時有發(fā)生。對于那些偷逃稅款的人,稅務部門發(fā)現之后會先向其發(fā)送一個書面通知,“邀請”其補交稅款或說明情況,納稅人收到通知后必須在15天內作出答復,否則將面臨法律的制裁。
墨西哥的稅務部門除了征稅之外,另一項重要任務是向公眾提供便捷的服務和普及相關的納稅知識。為此,稅務部門在各地的辦公機構都提供免費的咨詢服務,納稅人可以通過電話或互聯網詢問各種各樣的問題,也可以前往稅務局辦公室與專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在德國,個人所得稅被稱為國家經濟的“自動穩(wěn)定器”。根據德國法律,所有在德國的常駐居民、在德國的非常駐但收入來源于德國的外國居民,都要繳納個人所得稅,所得稅因個人收入多少繳納的比例不等,收入越多的,繳稅比例越高。
德國從2000年開始個人所得稅的比例每年都要調整,目前個人所得稅稅率降到戰(zhàn)后最低水平,但仍是德國第一大稅種,單是個人所得稅中的工資稅就占德國政府收入的三分之一。
從2010年開始,德國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從6322歐元(約合人民幣47000元)提升到7664歐元(約合人民幣57000元),最低稅率由25.9%降為15%,最高稅率從53%降到42%。同時,政府還根據家庭情況,如單身、已婚無子女、已婚有子女等采取不同的個稅起征點。有幾種情形可以減少個人收入所得稅,如已婚家庭但擁有18歲以下子女,或者子女在27歲以下但仍在上學的以及子女沒有收入的;向德國機構捐助政治款項或者慈善款項;不可抗拒的特殊高額開支(如生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