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鳳 卞小琴 林 敏 張蕾蕾
(福建省南平市寧康醫(yī)院護理部,福建 南平 353000)
品管圈在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中的實踐
林美鳳 卞小琴 林 敏 張蕾蕾
(福建省南平市寧康醫(yī)院護理部,福建 南平 353000)
目的 探討品管圈活動對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的應用效果。方法 護理部號召科室將品管圈活動應用于工作中,科室成立了品管圈小組,組員運用頭腦風暴法確定以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低做為主題,并分析健康教育知曉率低的原因,擬定相應對策,不斷改進健康教育知曉率低的現(xiàn)狀。結(jié)果 開展品管圈活動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知曉率由40.3%提高到80.3%,目標達成率114%,進步率為77.2.%。結(jié)論 品管圈活動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知曉率,同時提高護理人員解決問題的能力,護理人員參與管理的意識及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也有了進一步提升,因此,品管圈活動值得推管。
品管圈;精神分裂癥;健康教育知曉率
“品管圈”簡稱QC小組,即質(zhì)量控制小組[1],是生產(chǎn)或崗位上從事各種勞動的員工,圍繞單位的經(jīng)營戰(zhàn)略、方針目標和現(xiàn)存的問題,以改進質(zhì)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團隊精神為目的的組織,運用質(zhì)量管理的理論和方法開展活動的小組。精神疾病在全世界疾病譜的排名在不斷上升,而精神分裂癥在精神疾病中所占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做好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健康宣教是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率的有效手段之一。2015年1~8月我科將QC活動應用到精神分裂癥患者健康教育工作中,收到滿意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以我科住院患者男性60例做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均符合ⅠCD-10精神分裂癥患者診斷標準,病程為2~20年,年齡22~60歲,平均年齡40歲。初中文化及以下30例,大專26例,本科4例。
1.2 成立QC小組,確定主題,成立徽圈:由7人組成,護士長擔任組長,另有副組長及秘書各一名,所有組員均為大專以上學歷,其中組長及副組長職稱為主管護師,其他組員職稱為護師。采用頭腦風暴法提出護理工作中急需解決的有哪些問題,針對所提出來的問題進行投票,小組成員將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一一列出,從護士重視程度、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政策支持5個維度進行評價,每個維度以1~5分計分(5分為最高,3分為普通,1分為最低),評出精神分裂癥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低分數(shù)最高,確定以“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為活動主題,圈名為“綠洲圈”,旨在通過此次活動為精神科患者帶來精神綠洲,圈徽為一雙有力的手托起一片綠色的草原,制定活動計劃表,活動時間為8個月。
1.3 擬定活動計劃:品管圈活動周期為2015年1~8月,活動時間共8個月。根據(jù)本次活動內(nèi)容,擬定活動的周期、進度表以及圈員的工作職責、工作任務等。
1.4 現(xiàn)況調(diào)查:首先設計精神分裂癥患者健康教育調(diào)查問卷,內(nèi)容包括精神分裂癥患者常用藥物的作用、不良反應、注意事項、藥物治療重要性,常見精神癥狀臨床表現(xiàn)及應對措施;工娛療活動目的、重要性、服用藥物后飲食的注意事項、病房管理規(guī)則、病房安全管理制度等,于2015年6月發(fā)放問卷調(diào)查表60張,回收60張,患者的知曉率為40.3%,其中影響教育知曉率的主要因素是患者對服藥的重要性及常見不良反應的認識不足;對精神分裂癥病情發(fā)作時的病情不夠了解;對工娛療活動目的、重要性不了解。對這3個方面知識不了解的合計158項,占健康教育知曉率低因素的85%。
1.5 原因分析。系統(tǒng)層面存在的問題:健康教育設施不完善;未指定專業(yè)人員進行??婆嘤?;缺乏完整宣教資料;缺乏監(jiān)督機制。護士存在的問題:護士工作人員相對不足;對宣教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專科宣教知識缺乏;與患者溝通欠缺技巧?;颊叽嬖诘膯栴}:因疾病限制,對治療不合作、溝通困難;文化層次參差不齊,依從性差;綜合以上原因,繪制了如下魚骨圖1。
圖1 精神科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原因分析
1.6 目標值設定:目標值=現(xiàn)況值-(現(xiàn)況值×累積百分比×圈員能力)=158-(158×85%×80%)≈51。
1.7 對策擬定:針對原因通過組員討論制定改善對策:①科室增設相應的電子設施如投影儀、LED屏等;②實行彈性排班,保證人員充足;聘請護理輔助人員,以保證護士有充足的時間做好護理宣教工作;③護理部開展精神??谱o理知識培訓,每個護理人員發(fā)放精神科應知應會手冊,定期組織專科理論知識考試;④科室培養(yǎng)具有主管護師以上職稱護理??乒歉桑搶?谱o理骨干為指定固定健康宣教人員,定期組織該科護士進行??评碚撝R學習,制定不同文化層次患者健康宣教計劃,每周定期組織病情恢復期患者進行健康知識講座;⑤責任護士對自己所分管的患者,針對患者不同疾病階段進行健康宣教,要求在護理記錄中體現(xiàn)宣教內(nèi)容;⑥根據(jù)不同文化層次患者采用不同宣教方法,如文化層次低的患者發(fā)放宣傳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反復、多次、少量知識進行宣教;文化層次高的患者每周定期應用電子屏幕進行健康宣教知識講座;⑦根據(jù)精神分裂癥患者疾病不同階段的表現(xiàn)分階段進行溝通,如病情急性期以穩(wěn)定病情為主要治療目標,此期護理主要是強調(diào)治療的依從性,以患者配合飲食、服藥、按時作息為主要健康教育目標,如告知患者此期服藥對于控制病情的重要性,所服用藥物的作用、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等;按時作息對于病情恢復有輔助作用;適當?shù)墓石熁顒訉膊』謴偷妮o助作用;⑧護士長不定期抽查健康宣教的落實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分析小結(jié),注重過程控制,設立獎懲制度,并將檢查結(jié)果與護士績效掛鉤,使護士樹立牢固的宣教意識,提高宣教知曉率。
1.8 評價方法:①采用精神病健康教育內(nèi)容問卷調(diào)查,于2015年8月再次對同一組患者使用同一試卷在宣教前后進行測試;②計算品管圈目標達成率及進步率。目標達成率=(改善前-改善后)/(目標值-改善前)×100%,進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
2.1 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與第1次試卷測評進行對比提高至80.3%,影響健康教育知曉率的主要因素中不合格項目降至36項。目標達成率114%,進步率為77.2%。
2.2 品管圈成員的能力:圈員從團隊精神、品管圈工作程序、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成就感、責任心等進行評分,均有不同程度增長,尤其是應用品管圈工作程序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精神三個方面分別增長為50%、34%、25%。
開展QCC活動,改變了護理人員的思維方式及行為模式,調(diào)動了護理人員的活動的參與意識,發(fā)揮集體智慧[3]。以往的管理方式多自上而下的決策,而QCC活動則可提供由下而上的管理,基層員工得到參與決策的機會[4]。通過實施QCC活動,對精神科患者的病情有了更進一步的掌握與了解;同時,提高了護患之間的信任度,為進一步做好醫(yī)療工作,建立了更好的基礎。
由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自知力缺乏,對護理宣教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應當不斷進行總結(jié),將QCC工作方式結(jié)合精神分裂癥患者疾病特點,靈活運用QCC工作方法,充分發(fā)揮該管理方式的優(yōu)勢,從而更好的為患者服務。綜上所述,品管圈活動適合應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提高健康教育知曉率的工作中,該活動值得推廣。
[1] 林榮端.品質(zhì)管理[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6:183-188.
[2] 牟燕.品管圈活動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干預[J].護理原地,2013,8(S2):433-444.
[3] 李崇武,何梅,何才通,等.采用聯(lián)合健康教育方式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質(zhì)量[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0,28(13):133.
[4] 李海燕.QCC活動在床上外科護理單元的推廣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8,12(24):94.
R749.3
B
1671-8194(2017)14-0034-02
南平市科技局科研計劃項目,課題名稱:《品管圈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研究》相關性課題研究(項目編號:N2014R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