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勇
6月26日,受國務院委托,審計署審計長胡澤君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國務院關于2016年度中央預算執(zhí)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通報了扶貧資金審計等情況。
脫貧,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而扶貧旨在幫助貧困地區(qū)和貧困戶開發(fā)經濟、發(fā)展生產、擺脫貧困,它是實現小康社會的關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被公眾視作一項富民工程、良心工程??墒聦嵣希褪沁@樣一項本該實打實的工程,卻被投機取巧,玩起了花架子。顯然,這背后是政績觀的扭曲。同時,讓人不免心生疑慮,扶貧攻堅到底是為了誰討好誰?“壘大戶”“造盆景”又是為了誰的臉上更有“光彩”?或許,問題關鍵還在于,審計發(fā)現,基層扶貧資金統(tǒng)籌和監(jiān)管還未完全到位。
思想是行動先導?!芭杈八季S”不好,又為啥還大有市場?思想不端正,責任不到位,把國家的錢拿來“打水漂”,只會背離中央目標任務,制造更多政績泡沫。說到底,扶貧攻堅之所以出現“盆景思維”,之所以有人會“劍走偏鋒”,之所以會把主要精力放在應景之作上,源于監(jiān)督檢查機制不健全,急功近利的政績觀。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痹诿撠毠赃M入“最后一公里”的當下,如何加大監(jiān)督力度,杜絕“盆景思維”?如何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如何把該用的錢花到“刀刃上”?如何摒棄重“面子”輕“里子”,“壘大戶”“造盆景”現象?如何加大懲處力度,讓“盆景思維”沒有市場?這些問題的解決已經刻不容緩。鑒于此,要讓扶貧效果實實在在,除了崇尚實干、狠抓落實,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見實效,還得強化扶貧資金管理機制,建立健全封閉運行制;得加大項目公示、貧困戶參與;得加大項目審計、監(jiān)察等系列扶貧項目資金監(jiān)督制度;更得引入群眾考核機制,讓脫貧工作做得好不好,由貧困群眾說了算?;蛟S如此,方能確保扶貧資金使用的規(guī)范性、安全性、有效性,少一些扶貧“盆景思維”。
扶貧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態(tài)度。扶貧“盆景思維”是在嚴重浪費原本可貴的扶貧資金,是在浪費時間、精力和資源,當止!必須盡快建立起跟蹤問效、問責的機制。相信有了政府實現脫貧責無旁貸決心,有了各級領導干部用心扶貧,有了監(jiān)管部門“動起來”,定能給整個扶貧工作注入更多的正能量,抓好扶貧工作“支點”,“撬動”扶貧工作全面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