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慶
摘 要:計算機教學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對學生的之后職業(yè)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校在計算機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還是存在諸多弊端,并且嚴重制約著學生的計算機學習狀況與學校的發(fā)展壯大水平。本文針對現階段高校計算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意見,促進高校計算機教學的有效提升與發(fā)展,為我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培養(yǎng)眾多的復合的計算機人才。
關鍵詞:高校教育;計算機教學;現狀
社會的高度發(fā)展與轉型,對高校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其中,計算機技術是各個企業(yè)發(fā)展必備的基本工具。計算機也成為了當今大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技能之一,在高校教育中也占據了越來越為重要的位置。并且計算機教學任務的有效開展對于學校自身實力的增加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不但能通過計算機技術增加高校自身的實力,還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對高校以及學生的日后發(fā)展都奠定了夯實的基礎。高校如何提升自身的教育模式,促進學生高效的掌握計算機技術,是高校現階段面臨的重要挑戰(zhàn)之一。
一、高校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重點不突出
各大高校往往會采用期末測評的方式來檢驗學生的計算機學習水平,忽略企業(yè)與社會的人才需求,不注重與時俱進。導致學生計算機的理論知識薄弱、在軟件與硬件的操作上也缺乏實操能力,約束了學生對于計算機學習與應用的創(chuàng)新能力[1]。
(二)教學方法單一
進行理論概念的傳授與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計算機學科與其他科目區(qū)分開來的重要特征。但是,現階段的高校計算機教育工作中存在教學方式單一的現象,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處在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不能有效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缺乏計算機知識的探索與實踐熱情,導致整體的計算機技術水平較為薄弱。
(三)管理方式不科學
應試教育在現階段我國的教育觀念中仍根深蒂固,對高校的各個學科都存在一定的影響。除此之外,計算機的設備管理與學習也承襲著“粗放式”的管理制度,以單一的測驗方式來檢驗學生的成績,從根本上遏制了高校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術的熱情與動力[2]。
(四)教學設備與理念較為陳舊
由于計算機具有快速發(fā)展更新的速度,導致計算機在硬件、軟件與系統設施方面面臨較高的淘汰率。高校在計算機教學的發(fā)展中不但要緊隨社會發(fā)展潮流,實事求是,還要將教學任務與當下社會需求目標進行結合,使高校學生充分認識到計算機技術的學習意義與重要性,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但是,在現階段的高校教育環(huán)節(jié)中,還是充斥著教育方式陳舊刻板、教學內容脫離社會發(fā)展需要、課程安排難度梯度大等現象。學校教育制度的弊端致使學生進入到企業(yè)崗位中,需要再次耗費時間與精力去進行二次學習,造成了大量的教學資源浪費的現象,甚至干擾到其他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使高校的計算機教學陷入被動的狀態(tài)。
二、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策略
(一)推行計算機實踐性教學
計算機是一門講求實踐應用的一門學科,脫機實踐的計算機教學活動難以達到科學的效果。隨著經濟與社會結構的巨大改變,傳統的以理論為主的教學方針已經不適用于先進的計算機教學。實踐得真知,只有在實踐中總結方法與理論,才能加深計算機學習的記憶,使學生通過實踐深刻認識計算機的操作魅力。
(二)提升師資隊伍力量
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水平是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相較以理論為教學目標的教師,學生更加期待具有復合型知識的開拓創(chuàng)新的教師。高校應該將更多的教學資源投放在選拔與建設一支專業(yè)的隊伍上面,而不是一味通過考試來強化學生的學習動力,通過具有教學魅力與知識素養(yǎng)的教師,引領學生走向以興趣為導向的計算機學習道路。從這一點出發(fā),高校應逐步提高與完善教師的選拔與培訓制度,合理設置教師年齡梯度,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因材施教開發(fā)學生興趣
計算機在中小學的課程設置中沒有過多的基礎,也不屬于高考的考試科目內,這導致了社會各界缺乏對計算機教育的重視,致使高校整體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參差不齊。為了能保證計算機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在教學任務實施之前,對每一個學生的計算機掌握情況進行摸底,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根據總體的掌握情況安排計算機的學習進度,并按照遞進的方式安排教學梯度,保證計算機學習能循序漸進的發(fā)展下去,保證學生能根據教學任務,在逐步的學習中改變對計算機的學習認知,提高學習興趣。
(四)明確學習目標
計算機技術與社會發(fā)展需求有緊密的關系,所以,在計算機的課程設置中要緊隨社會目標開展教學工作。先通過基礎理論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在信息化普及的當代使用基本的操作與學習,深化計算機的學習重視程度;在基礎理論夯實的基礎上,加強計算機的實踐應用能力,加強軟硬件的理解與操作。最后,根據各專業(yè)的計算機需求目的,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搜索、擴展與實踐探究能力。
三、結語
計算機掌握水平是衡量高校學生就業(yè)能力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是科技高度滲透普及的現今社會中重要技能之一。面對這種現象,高校應充分順應企業(yè)需要,建立復合型的師資隊伍,通過合理的理論與實踐課程的設置,加強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做到因材施教,保證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機技術的學習,為社會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張愛香.高校計算機教學狀況淺析[J]. 中國科技信息,2013,09:195.
[2]王紅玉.淺談高校計算機教學狀況[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05:990-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