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只眼睛的貓》"/>
○張曉玲
11歲男孩的救贖
——讀《一只眼睛的貓》
○張曉玲
奈德11歲生日那天,舅舅希拉里送了他一桿汽槍。身為牧師的奈德的爸爸很不喜歡這份禮物,將這桿槍束之高閣。書中描寫了奈德對這桿槍的渴望:“世界上能夠讓他心情馬上好一些的做法就是——他能再一次拿到那把槍,感受它的重量,近看每一寸槍體。如果他能夠做到哪怕只有一次,他就會像爸爸告誡他的那樣,不再想那支槍了?!边@是一段非常真實的心理活動。我們時時會有這樣的心理,“我就看一集連續(xù)劇,之后我就去工作或者學習,再也不看了?!薄拔揖臀恢?,吸完這一支煙,我再也不會吸了”……結果呢,陷在網羅之中,無法自拔。
奈德僅僅只是摸了一下那把槍嗎?不是,他拿到槍之后,就走到門外,對著黑黢黢的夜里某一個忽然躥過的影子開了一槍。
一個月之后,奈德在他經常去的一個老人家的院子里,發(fā)現了一只流浪貓。這只貓只有一只眼睛,另一只似乎被什么人打瞎了,旁邊還有干了的血跡。奈德意識到,這只灰貓的眼睛很可能就是被他打瞎的。他陷入了無比的自責之中。幸好,這只貓常來斯卡利老人的家,斯卡利老人照顧它,給它吃的,還讓它睡在舊冰箱頂上的舊棉被中。這讓奈德能夠知道它是否平安。
奈德向父母隱瞞了這件事,這不得不讓他開始學著撒謊?!皦牡坝锌赡懿恢雷约菏菈牡埃f謊的人一定知道自己說了謊。”他的生活開始陷入了糟糕的境地。他上課的時候總想著貓,功課也變差了。當季節(jié)進入嚴寒的冬季,更為深重的考驗臨到了奈德身上,斯卡利老人中風了,一只眼睛的貓即將無人照顧。為此,奈德拒絕了跟舅舅出去旅行的機會,留下來照顧這只貓。然而,一場病之后,奈德回到斯卡利老人的屋子,發(fā)現貓失蹤了。所幸他很快又在林子里看到了那只貓,已經學會捕獵,嘴里叼著一只老鼠。在斯卡利老人臨終之時,奈德終于向他承認,是自己射傷了那只貓。春天很快來臨了,有一天晚上,當奈德和他的媽媽出門去散步的時候,看到了那只貓,并且,還帶著她的一窩小貓……
我們總會犯錯,且無時無刻不犯錯。即便我們已經是成人,甚至老人。雖然我們深深地知道,那拿起槍來的三分鐘會造成多大的惡果??墒俏覀內匀灰淮斡忠淮蔚厝ッ尅H祟愃坪鯖]有能力去阻擋欲望,卻可以選擇去彌補由各種欲望帶來的后果。這是人性之中惡與善的平衡點。關鍵是,我們對自己所犯的錯是否保持了如孩童一樣敏感的心?如果我們傷害的僅僅是一只無法言語、沒有主人、不會自行上訴的流浪貓,我們會不會如奈德一樣自責如斯?我們會不會一笑了之,或者視而不見?或者一開始有些在意,但很快忘記?
然而,奈德的內心失去平安,而且他沒有選擇逃避,他選擇了竭盡所能地去贖罪。
奈德是一個特別的孩子。奈德的媽媽在一次事故之后殘疾,得了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這是一種極其痛苦的病。這件事本就使小奈德對人生的思考和承擔異于別的孩子。對于“傷殘”的理解,奈德較之別的孩子要深切得多。但無論有沒有這種特殊經歷,我們對于自己的“罪行”都應當有所悔悟、有所彌補。
善有善報。如果奈德沒有贖罪之舉,一直關注這只貓到最后,他就不會目睹這只貓逐漸走出失明陰影,重新適應自然的過程。如果他不去定睛于他的錯誤,他就不會感受到來自大自然的神秘的赦罪力量和生命本身的復原力量。那力量是何等的大,它既賜予那只貓生命、幸福和希望,也賜予奈德徹頭徹尾的釋放與成長。那力量同時賜福給了奈德的母親,使她從輪椅上站起,步向明天。
這部小說是美國女作家葆拉·??怂沟慕茏?,獲得1985年度的紐伯瑞獎。感謝將這部作品譯介成中文的人,因為他們讓我們得以窺見當代兒童小說創(chuàng)作的至高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