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廣, 朱 俊, 鄒其銀
(江蘇省鹽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重癥醫(yī)學科, 江蘇 鹽城, 224001)
?
技術(shù)與方法
主動脈球囊反搏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的療效觀察
陳洪廣, 朱 俊, 鄒其銀
(江蘇省鹽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重癥醫(yī)學科, 江蘇 鹽城, 224001)
主動脈球囊反搏術(shù); 急性心肌梗死; 泵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內(nèi)科藥物維持治療下,病死率高,同時合并泵衰竭也會加重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主動脈球囊反搏術(shù)(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的治療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有效的降低手術(shù)風險和發(fā)生術(shù)后低心排綜合征[1]。研究[2]表明,IABP對泵衰竭患者的預后有明顯改善,同時大大地降低其死亡率。而據(jù)國外的一些相關(guān)研究[3]報道,早期預防性使用IABP與補救性運用IABP相比較,可明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本院對2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使用IABP治療,并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重癥醫(yī)學科進行積極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共43例,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齡29~80歲,平均(64.4±4.7)歲,急性心肌梗死根據(jù)部位分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8例、下壁13例、后壁12例,同時合并有心律失常的11例、合并高血壓病的有13例、合并糖尿病的有8例。入選標準: ① 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有典型胸部疼痛及動態(tài)的心電圖ST段改變,肌鈣蛋白T及心肌酶譜檢查來確診; ② 泵衰竭的診斷標準:為平均動脈壓<65 mmHg或較發(fā)病前的基礎(chǔ)收縮壓下降40 mmHg以上,并持續(xù)30 min以上,同時存在明顯意識發(fā)生改變、皮膚四肢濕冷、少尿或無尿等循環(huán)灌注不足表現(xiàn); ③ 泵衰竭選擇Killip′sⅡ級或Ⅲ級。排除標準: ① 主動脈瓣存在中、重度關(guān)閉不全; ② 主動脈存在嚴重的病變; ③ 心臟外存在其他不可逆的疾病。IABP治療組患者21例,常規(guī)藥物治療組患者22例,比較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心肌梗死的部位及類型,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對患者穿刺部位進行局部麻醉,穿刺血管為股動脈,運用Soldilinger技術(shù)穿刺,選擇導管為8F雙腔、40 mL的主動脈球囊導管,沿穿刺導絲置入主動脈球囊反搏導管至左鎖骨下動脈下約1 cm處(胸部DR確認),并連接主動脈球囊反搏機相,選擇心電圖R波觸發(fā),反搏比例設(shè)為1∶1反搏,并根據(jù)R波的變化來調(diào)節(jié)反搏時間。
2.1 2組患者的心率、血壓和尿量比較
2組患者通過積極治療后,較治療前心率均出現(xiàn)降低,而收縮壓及舒張壓則出現(xiàn)了升高,但IABP組的患者降低或升高的程度更顯著(P<0.05)。同時, 2組尿量經(jīng)治療后均較治療前顯著增加(P<0.05), 但IABP組的尿量增加更顯著(P<0.05), 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心率、血壓和尿量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 *P<0.05; 與常規(guī)藥物治療組比較, #P<0.05。
2.2 2組患者治療后多巴胺的使用量、心功能分級及死亡率比較
IABP組患者與常規(guī)藥物治療組相比較,多巴胺的使用量明顯減少,心功能分級有提高,而且死亡率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IABP組患者未見有動脈穿通、夾層、肢體的缺血、感染或者血栓等嚴重并發(fā)癥。見表2。
表2 2組治療后多巴胺用量、心功能分級及死亡率比較
與常規(guī)藥物治療組比較, *P<0.05。
作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的輔助裝置, IABP于1968年首次在臨床使用[4], 并初步驗證了IABP具有的重要作用,其包括提高舒張壓而增加了心肌供血,同時有效地降低了心臟的前、后負荷,從而降低了心肌氧耗[5], 對維持患者心肌氧氣的供需平衡有積極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保持患者穩(wěn)定的血流動力學。而在對21例患者開始主動脈反搏后,其舒張壓、收縮壓等均有明顯的上升,同時心率較前有明顯的下降,即反映患者心肌耗氧量降低。同時,使用IABP的患者尿量的逐漸增多,也反映出患者的組織灌注水平有了明顯的增加[6]。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的死亡率及手術(shù)的風險極高,而改善預后的關(guān)鍵是早期再通病變血管,以獲得心肌的保護功能[7]。在這類患者中盡早的使用IABP, 不但可為行急診介入治療贏得時間,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同時提高了介入手術(shù)的成功率,使得手術(shù)風險及發(fā)生術(shù)后低心排綜合征得到有效的降低[8]。適時的IABP支持治療,可保證患者穩(wěn)定血流動力學,減輕心臟前后負荷的同時改善心功能[9]、使急性期患者的病死率降低,并為后期的病變血管再通提供了時機[10], 并且使術(shù)后冠狀血管再閉塞的發(fā)生率明顯下降[11], 從而可提升手術(shù)的成功率。而在患者泵衰竭的早期代償期,可同時存在急性左心衰[12], 其對藥物反應(yīng)差,而在心肌細胞發(fā)生不可逆缺血性損害前應(yīng)用IABP, 能有效糾正患者的休克狀態(tài),從而促進病情好轉(zhuǎn)。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早期給予主動脈內(nèi)氣囊反搏術(shù)進行心臟輔助,可以有效地防止增加心肌細胞壞死面積,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介入治療的耐受性,使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且有效的增加重要臟器的灌注。
[1] 馬根山, 陳忠, 馮毅, 等. 主動脈內(nèi)球囊反搏術(shù)在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中的應(yīng)用[J]. 現(xiàn)代醫(yī)學, 2009, 37(6): 429 -431.
[2] Perera D, Stables R, Thomas M, et al. Elective intra-aorticballoon counterpulsation during high-risk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AMA, 2010, 304(8): 867-874.
[3] 崔曉瓊, 李彤, 胡曉昊, 等. 主動脈內(nèi)球囊反搏輔助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的臨床分析[J].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1, 13(7): 615-617.
[4] Kantrowitz A, Tjnneland S, Freed P S, et al. Initial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 in cardiogenic shock[J]. JAMA, 1968, 203: 113-118.
[5] 張賀.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PCI術(shù)后IABP支持治療[J]. 中國當代醫(yī)學雜志, 2006, 6 (11): 1709-1711.
[6] 莫榮浩. 主動脈內(nèi)球囊反搏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的療效評價[J]. 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2, 2 (24): 47-48.
[7] K P, Parvlakis G, Papasteriadis E. Management of cardiogenic shock due to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Angiology, 2005, 56(2): 123-130
[8] Prondzinsky R, Lemm H, Swyter M, et al. 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ta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by cardiogenic shock: the prospective, randomized IABP SHOCK Trial for attenuation of multi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J]. Crit Care Med, 2010, 38(1): 152-160.
[9] Lewis PA, Bartlett H, Townsend S, et al. A prospective pilot study evaluating the cardiac decpmpensations core′in the setting of 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 [J]. Intensive Crit Care Nurs, 2011, 27(1): 31-36.
[10] Santa-cruz R A, Cohen MG, Ohman E M. Aortic counterpulsation: a review of the hemodynamic effects and indications for use[J].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2006, 67(1): 68-77.
[11] Iakobishvili Z, Behar S, Boyko V, et al. Does current treatment of cardiogenic shock complicating the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comply with guidelines[J]. Am Heart J, 2005, 149(1): 98-103.
[12] 孫蘭. 主動脈球囊反搏術(shù)治療急性心肌梗死伴發(fā)泵衰竭的護理體會[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1, 19(11): 1974-1976.
2017-01-20
鄒其銀
R 542.2
A
1672-2353(2017)13-103-02
10.7619/jcmp.20171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