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燕
【摘 要】 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個系統(tǒng)性工程,既要循序漸進,又需要注重過程訓練,才能使他們作文能力在反復培養(yǎng)得到發(fā)展提高。
【關鍵詞】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7)14-0-01
作文是學生語文知識綜合運用的有效培養(yǎng)平臺,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常用方式。新課標對此非常重視,指出:“寫作教學應接近學生實際,讓學生勤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比欢?,我們看到,很多學生“談文色變”,對寫作產生了畏懼感。在這樣情況下,學生的作文能力自然低下。而作為小學語文半壁江山的作文,我們如何開展教學,才能讓學生從“怕作文”中扭轉過來,成為樂于作文、愛好寫作的主體呢?這是我們應思考并著力解決的現(xiàn)實課題。下面,我結合多年實踐,談談實踐與思考。
一、培養(yǎng)學生作文興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學藝術就在于設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有了興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弊魑慕虒W也是如此,也應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興趣。但在實踐中,我們看到很多教師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忽視作文“周周制”培養(yǎng)模式,導致本來應循序漸進的作文能力培養(yǎng)卻兩三周都不能訓練一次。顯然,這樣缺乏系統(tǒng)性訓練的作文能力就難發(fā)得到提高。還有就是我們很多教師只注重組詞造句,沒有強調句與句的創(chuàng)新重組運用,更沒有培養(yǎng)學生組織和駕馭語言能力,加之閱讀教學與作文脫節(jié),造成學生作文時經常下筆無話可寫,或者是茶壺煮餃子——有話吐不出。即使是東拼西湊勉強為之,也是內容空洞,條理不清,詞不表意。因此,我認為要讓學生寫好作文,除我們教師教法上有改革外,就應著加強學生作文興起培養(yǎng),讓他們提起作文興趣,增加寫作動機,讓學生變被動學寫為主動想寫,逐步使樂于寫作。
二、開展生活化作文教學
法國雕塑家羅丹語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作文,往往千人一面,寫不出新意來,究其原因,大多都是缺少細致觀察、發(fā)現(xiàn)造成的?,F(xiàn)在學生由于生活面比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門就進校門,缺少社會實踐,視野不開闊,活動領域不寬廣,導致對周圍生活了解非常少。眼中沒見過,腦里自然就沒有,作文起來就只能“無病呻吟”。要解決于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實施生活化作文教學,實踐中,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作文教學需要,有意識地帶領學生走入生活,不僅能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廣泛接觸社會,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學會觀察社會、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再把所見所感,采用先說后寫,邊說邊記,隨后整理的方法進行作文,這樣學生作文就會有話可說,“有米之炊”。事實證明,往往是參加了社會生活實踐活動后,寫出的作文要好多了,既具有文采,也顯生動、有形,還能增強學生作文信心,提高作文勇氣。
三、注重寫作素材儲備
上面所講的生活化教學,實際也是一種素材儲備。在實際作文教學中,我們引導學生注重寫作素材儲備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這一問題大多沒有得到我們重視,更沒有引導學生去做去實踐。我們知道,作文看似字、詞、句的簡單重組,但它需要作者心中有事、有話、有詞來支撐,沒以以事為中心的作文,不光是文字不知如何表達運用,更沒有語言來說“下一句”,“寫不出”就好理解了。所以我們平時教學,就應讓學生注重積累,儲備更多的好詞佳句、精彩片段,以便寫作時“信手拈來”,隨時調用。
(一)積累內容片斷?!爸匾曃谋尽币彩切抡n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xiàn)“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這樣的過程應與閱讀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課內課外的閱讀都應如此,沒有蜜蜂式的采蜜,怎么能釀制出好蜜來。作文確需要如此而為。
(二)注重日記練筆。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于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還可以是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用日記自由自在、無拘無柬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比如,每組織學生看完一場電影,搞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四、培養(yǎng)自我修改能力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學會了自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新課標中也強調學生要“養(yǎng)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自改”作文,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精神,又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我們一直嘗試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讓學生把自己的作文通讀幾遍后,看它是否順口,有別字,發(fā)現(xiàn)錯漏之處,并自己進行修改,這樣,實際上就是培養(yǎng)學生“再作文”,有利于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五、及時點評激勵為主
學生辛辛苦苦寫好作文后,總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贊許,在很短的時間內,印象很深,應給予及時的評價,并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很容易接受,讓學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別人的,或輪流交換互閱等。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修改作文的目標,要求學生能寫出他們的真情實感,用通順的語句、清楚的層次、鮮明的觀點,恰如其分地記敘見聞、寫景狀物、說明事物、發(fā)表意見,此時,若再重新習作一次,就能上一個等級,這無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以上幾點,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賴,相互制約,都是培養(yǎng)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手段。落實到實踐中,就需要我們切實抓好各個環(huán)節(jié),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在實踐中加強學生作文興趣培養(yǎng),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素棉,小學作文教學的幾點思考[J].散文百家,2015年。
[2]梁軍,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小學作文教學的特點和實踐[J].中小學電教,2013年。
[3]龔勝華,小學作文教學實踐與反思[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