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具體實驗,簡要闡釋了現(xiàn)有的市政污水除磷技術,深入分析了污水除磷技術的方法與效果。文章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污水;除磷;研究
中圖分類號:R1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7)03-0064-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7.03.028
Abstract: combined with specific experiments, the existing municipal wastewater phosphorus removal technology was briefly explained. The methods and effects of wastewater phosphorus removal technology were analyzed. The article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Keywords: sewage; phosphorus removal; research
1 污水除磷技術
1.1 生物除磷
生物除磷技術主要是通過聚磷細菌的“過量”攝磷作用和剩余污泥的排放來達到除磷的功效。其具有高效、節(jié)能以及省錢等優(yōu)點,但機理復雜、穩(wěn)定性缺乏。
1.2 化學除磷
化學除磷通常具有較高的效率,且可靠性高。其常利用石灰、鐵鹽以及鋁鹽等藥劑進行除磷。
1.3 吸附除磷
吸附除磷主要是通過某些多孔或大比表面的固體物質對磷酸根離子的吸附親和力來完成污水除磷。
1.4 磷酸銨鎂結晶法
盡管氮磷屬于營養(yǎng)元素,但由于該方法關系到Mg2+的累積效應,因此此方法的應用存在一定的爭議。
2 化學除磷應用
2.1 項目概況
以某污水廠處理的污水為例,該污水中含磷量為26.42mg/L,其中上清液的含磷量為0.79mg/L,污水總體呈現(xiàn)為黑色,靜置后會發(fā)生泥水分離現(xiàn)象。
2.2 調試情況及問題分析
該實驗采用的是400mL的污泥體系,向其中分別擲入占污泥體積0.05%、0.1%、0.15%、 0.2%、0.25%以及0.3%由純硫酸鹽鐵(FeSO4·7H2O)與三氯化鐵(FeCl3)按照二價和三價鐵摩爾比1∶1配制成的復合藥劑[1]。實驗共采取了兩種不同程序對其進行混凝攪拌,其中程序1包括兩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為120 s轉速為 200 r/min的快攪,第二階段為600s轉速為40r/min的慢攪;程序2也包括兩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為30s轉速為200 r/min的快攪,第二階段為加藥后 600s轉速為100 r/min的慢攪[2]。
圖1與圖2分別給出了程序1與程序2兩種不同攪拌條件下混凝劑投入量對污泥進行除磷的效率。從圖中可以看出,兩種程序下,除磷的效率都隨著混凝劑的含量呈現(xiàn)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并且在混凝劑含量達到0.15%時效率最高。另外,程序1與程序2由于攪拌速度不同,除磷效率會有所差異。
本實驗還對污泥體積為0.15%的體系使用了復合藥劑。在原始混合液中顆粒態(tài)、溶解無機態(tài)以及溶解有機態(tài)磷分別為 2.63 mg /L、0.99 mg /L以及0.28mg /L[3]。圖3給出了混凝后的磷形態(tài)。實驗證明,不同條件下污泥中的磷含量都大幅減少,因此,證明混凝除磷效果良好。
2.3 系統(tǒng)運行參數(shù)的確定
本實驗中對總磷的測定采用的是鉬銻抗分光光度法。將由硫酸鉀消解法消解后樣品測定的結果視為總磷;將由水系0.45μm濾膜測定的結果視為溶解性無機磷;將由水系0.45μm濾膜并經(jīng)過消解后測定的結果視為溶解性總磷;把總磷和溶解性總磷的差視為顆粒態(tài)磷;把過水系0.45μm膜總磷濃度和無機磷的差視為溶解性有機磷。
參考文獻
[1]高延耀,顧國維.水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58.
[2]賈曉燕.廢水除磷技術的研究進展[J].重慶環(huán)境科學,2003,(12):191-192.
[3]包少可,羅丹,李正陽.A2O脫氮除磷工藝及其變型工藝比較分析[J].環(huán)境保護與循環(huán)經(jīng)濟,2011,31(6):62-65.
收稿日期:2017-05-17
作者簡介:李慶吉(1978-),男,本科學士,環(huán)境保護中級職稱,研究方向為市政污水處理廠以及農(nóng)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設計,建造,運行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