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朵
【摘 要】 吳冠中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藝術理論家和美術教育家,為我國繪畫藝術的改革和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將傳統(tǒng)繪畫與西方現(xiàn)代繪畫結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獨特語言的繪畫形式。他不斷探索中西方繪畫形式的表現(xiàn),強調油畫民族化和中國畫現(xiàn)代化的表現(xiàn),通過對點、線、面、色的巧妙運用和搭配形成具有節(jié)奏感、韻律感以及形式獨特的繪畫作品。本文從構成吳冠中繪畫形式美的幾個要素來詮釋吳冠中繪畫形式美的表現(xiàn)。
【關鍵詞】 形式美抽象美點、線、面、色
【中圖分類號】 G6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7)13-0-01
一、吳冠中對繪畫形式美的認識和表現(xiàn)
形式美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產物,它是由具有自然屬性的材料(色彩、線條、形體和聲音等)通過有規(guī)律排列組合所呈現(xiàn)出來的審美特性。在西方繪畫及藝術創(chuàng)作中發(fā)回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現(xiàn)代繪畫藝術的發(fā)展以及人們對美學價值的追求,推動了形式美在繪畫藝術領域的發(fā)展。吳冠中一生都在不斷探索繪畫藝術中的形式,他曾說:“我們這些手藝人,我們工作的主要方面是形式,我們的苦難也在形式之中”。①可見他對形式美的追求與探索,從而也造就丁他在繪畫藝術中對形式美的獨特表現(xiàn)。
形式美的核心則是抽象美,抽象形式美是從自然物象中抽取、概括出來的某種形式。吳冠中在其藝術創(chuàng)作中強調對點、線、面、色彩的運用,重視形式美感的表現(xiàn),提倡用抽象化語言來變繁為簡,以此來表達對自然物象的認識。吳冠中說:“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人們對形式美和抽象美的喜愛是本能的。我們要在可觀物象中分析構成美的因素,將這些形、色、虛實、節(jié)奏等等因素抽出來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究”?!雹趨枪谥型ㄟ^對點、線、面、色彩的理解在作品中得到了印證,在油畫作品中常用粗細不一的線,通過對線的穿插及韻律的表現(xiàn),來突出他對線的理解,同時點的豪放揮灑也給畫面增添了別樣的情趣。此外吳冠中通過對幾何塊面的組合排列,形成具有獨特的立體感和審美感,對色彩的追求則多表現(xiàn)對黑、白、灰的運用,通過對江南水鄉(xiāng)風景的描繪,小橋、流水、黑瓦、白墻躍然紙上,充滿詩情畫意,把中國特有的民族文化氣息詮釋的淋漓盡致。
吳冠中把西方繪畫思想和設計理念運用到繪畫創(chuàng)作中,通過把平面構成中的點、線、面、色彩進行重復、漸變、排序、變形等手法運用到繪畫中,使畫面具有很強的借走感和體積感,不僅突出吳冠中所追求的中國畫的意境美,同時也具有西方繪畫藝術的現(xiàn)代美、抽象美。吳冠中把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構圖方式與西方現(xiàn)代構成方式有力結合,具有很強的形式美和意境美。如作品《山高水長》就是采用大面積的“空白”構圖法,把長江三角洲景色描繪的淋漓盡致,畫面中點、線、面運用的活潑生動,剛柔并濟,是吳冠中繪畫形式美的典型代表作品。
二、構成吳冠中繪畫藝術形式美的基本元素
吳冠中繪畫藝術形式美的構成元素主要是點、線、面、色彩。他把單純的點、線、面、色通過主觀認識賦予它們情感,讓其形成具有生命力的精靈。
吳冠中把中國傳統(tǒng)繪畫與西方現(xiàn)代藝術結合下形成的“點”在其樣式上借鑒了石濤、潘天受和梵高的用“點”技法,通過對自然物象的認識運用到筆墨中,這些靈動跳躍的“點”在他的畫面上生靈活現(xiàn),增添了幾分情趣。其作品《交河故城》通過率性大膽的用筆掃出或擺出紅、綠、黃、黑等各異形狀的“點”,這些點的重復排列,層層疊加,具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大小不一的點相互掩映,猶如個個精靈,充滿了情趣。此外吳冠中對“彩點”及黑、白、灰單色點的運用和把握,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作品《獅子林》《新城》《荷塘春秋》等,通過對象征意義“點”的運用來表達內心情感,寓意深遠。
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尤其注重對“線”的運用,線條的粗細、長短、疏密以及用筆的力度、動感、韻律等因素對繪畫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吳冠中的用“線”打破了中國畫中傳統(tǒng)用線技法,在水墨畫中,吳冠中有時用流暢的線來表現(xiàn)客觀世界,有時利用西方繪畫中的速寫線,這種用線方式在突出客觀主體的同時也是畫家自身情感的流露,如《大漠》作品中吳冠中運用了大量的弧線來表現(xiàn)大漠沙丘的綿延起伏,高低起伏的線條與輕重緩急的韻律給人以柔美而不失空曠的視覺效果。在油畫創(chuàng)作中,吳冠中‘—改在中國畫中用線的流暢與動感,加入停頓、回轉等筆法,如作品《魯迅故鄉(xiāng)》通過運用粗線和細線來表現(xiàn)作品,粗線蒼潤流轉,細線停頓回旋,亦步亦趨極具寫意性和裝飾性。吳冠中對線的把握,在滿足人們審美視覺的同時,心靈上也得到了震撼,因為這些飄逸舞動的“線”是吳冠中對自然物象的理解和認識。
吳冠中深受西方現(xiàn)代平面構成藝術的影響,他把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重視的精神表現(xiàn)與西方現(xiàn)代繪畫平面化結合在一起,在似與不似之間表現(xiàn)對客觀事物的理解。吳冠中更足吸取了馬蒂斯、高更等西方畫家們的干涂技法,通過色彩和有動感的線,把體塊分割成各式各樣的面組合在一起,增加了畫面的整體感和厚重感。如作品《秋瑾故居》畫面中帶有弧線的黑色屋頂,灰色的墻,黑色的門以及墻角的石基,都是有許多塊面排列組合而成,在以“點”和“線”的點綴刻畫停留在電線上的幾只燕子,整幅畫構圖均衡,靜動結合,以黑白灰色塊組合在一起,具有獨特的意境。此外吳冠中對江南水鄉(xiāng)的古宅和民居有特殊的情感,他通過對塊面的組合和經營,把江南水鄉(xiāng)的黑瓦白墻,水中倒影采用“留白”的技法來表現(xiàn)形式和意境,在塊面排列組合中通過留白、對稱形成具有抽象語言的作品。其作品《雙燕》畫面中白墻占據了很大面積,簡單的長方形構圖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吳冠中把黑瓦白墻的建筑通過藝術加工處理,運用塊面手法把復雜的事物簡單化,把建筑與警官抽象化,給人以穩(wěn)重、寧靜的感覺。
色彩是繪畫藝術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吳冠中酷愛色彩,他對色彩的運用和把握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尤其偏愛銀灰色,吳冠中對銀灰色的運用多表現(xiàn)在鄉(xiāng)土系列題材中,通過冷暖色調的對比形成互補,使畫面和諧統(tǒng)一,這些豐富的銀灰色調充滿了古典美和神秘感,作品《童年》通過運用冷灰色來表現(xiàn)江南水鄉(xiāng)的恬淡、清秀,給人留下無限遐想。吳冠中繪畫作品在80年代轉入對“白”的表現(xiàn),畫面中常以大面積的白為主色調來描繪自然景觀,山巒、云海、白墻等,代表作品《白云與白墻》《雪山》等。90年代以后吳冠中在藝術主張上要求對個性化的表現(xiàn),他開始利用原色直接作畫,用色大膽、濃烈、潑辣,色彩明亮艷麗,在油畫創(chuàng)作中融入水墨畫中的黑,形成鮮明對比,在中國水墨畫中運用原色和單色與厚重的筆墨形成對比,代表作品《鄰里》《都市》等都是運用濃重的艷墨來表現(xiàn)作品的,畫面色調和諧統(tǒng)一,沉靜中略帶幾分活力。吳冠中對色彩的理解和認識不是簡單的赤橙、黃、綠、青、藍、紫,而是把他們賦予具有生命的精靈通過對精靈的召喚來抒寫內心情感和對客觀世界的認識。
三、總結
吳冠中把中西方藝術結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獨特藝術語言的繪畫形式,通過對大自然的真實感受,運用點、線、面、色和獨特的構圖樣式表現(xiàn)他對藝術形式美的追求。
吳冠中一生都在不斷探索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xiàn)代化的表現(xiàn),他的繪畫形式及藝術理念對中國當代繪畫有著重要影口向。
注釋:
①吳冠中《內容決定形式》《我負丹青,吳冠中自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10月258頁
②吳冠中《吳冠中卷皓首學術隨筆——關于抽象美》中華書局11頁2006年10月
參考文獻:
[1]吳冠中《吳冠中繪畫形式分析》[M].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1998年3月第一版
[2]L靈《吳冠中繪畫藝術特色研究》[D].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6月
[3]吳冠中《繪畫的形式美》,《我負丹青,吳冠中自傳》[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6月第——版,28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