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玲
日常生活中,燙傷事件時有發(fā)生,尤其是兒童。因為孩子好奇心強,什么東西都想動一動,對危險因素的認知能力不足,而且動作不協(xié)調(diào),回避反應(yīng)遲緩,所以很容易發(fā)生燙傷意外。寶寶燙傷后,很多家長會手足無措,或者采取一些“土方”,這樣不但沒有效果,而且還容易留下瘢痕。
燙傷表現(xiàn)
燙傷可分為三度:
一度燙傷只損傷皮膚的表層,表現(xiàn)為局部輕度紅腫、無水泡、疼痛明顯;
二度燙傷損傷的是真皮,局部紅腫、疼痛,會出現(xiàn)大小不等的水泡;
三度燙傷則傷及皮下,脂肪、肌肉,甚至骨骼等都可能受損,創(chuàng)面呈灰或紅褐色,程度嚴重。
那當燙傷事件真正發(fā)生時,該怎么辦呢?此時,一定要牢記“沖、脫、泡、蓋、送”燙傷急救五字訣。
燙傷急救五字決
沖
寶寶燙傷后,立即用緩和、流動的冷水對準燙傷部位沖淋,越快越好,并堅持15~30分鐘以上,直至感受不到疼痛和灼熱為止。軀干或其他部位可用冷敷方法,借以減輕疼痛,限制傷勢的發(fā)展。
強調(diào)“立即”兩個字:一旦燙傷,應(yīng)該馬上用涼水沖淋,越快越好。流動的冷水可迅速帶走局部熱量,減少進一步熱損傷。這是燙傷急救最關(guān)鍵的第一步,如果不對燙傷部位緊急降溫,原本輕度的燙傷可能變成中度,中度的可能發(fā)展成重度。
沖淋的時候,不要把水龍頭直接對準燙傷部位,最好沖在傷口一側(cè),讓水流到燙傷處,以防止自來水管里的壓力過大,對燙傷處造成二次傷害。
注意居家環(huán)境,小面積燙傷后第一件事情不要找牙膏、醬油或鍋底灰抹患處,也不是慌亂打電話去叫人,而是馬上、盡快、立即用涼水沖淋!沖淋的時間要足夠,沖至疼痛明顯緩解或至少15分鐘以上。
脫
燙傷時若穿著貼身的衣服,要在冷水沖淋洗后脫除或在沖夠時間后,再輕輕脫下患處的衣服,可以避免余熱持續(xù)損傷孩子的皮膚。如果衣物已經(jīng)嚴重粘連,就不要硬脫,使用剪刀剪開輕輕地把患處周圍的衣服剪開,避免二次傷害。剪刀頭向上,避免尖銳的剪刀傷到皮膚,避免弄破水泡。
泡
將燙傷的部位置于冷水中持續(xù)浸泡10~30分鐘,可緩解疼痛,進一步散發(fā)熱量。記住用涼水就可以了,不要用冰塊。如果是孩子被燙傷,年齡還比較小,而燙傷的面積較大,需注意觀察孩子體溫。
蓋
通過以上處理后,以潔凈或無菌的紗布、毛巾覆蓋傷口并固定,可保持傷口清潔、減少感染。
如有水泡,不可壓破,以免引起感染。如果水泡不是很大,不需要挑破。若水泡直徑大于兩厘米,或其位置在關(guān)節(jié)等活動頻繁處及易摩擦處,為避免不小心弄破水泡,造成更大的傷口,可用無菌針頭、無菌棉簽將其刺破后,吸干組織液,再用碘酒消毒,蓋上紗布。要注意不要移除水泡上的表皮,以作為保護層。
送
最后,需將燙傷者盡快送至可治療燒傷的專科醫(yī)院進行治療。
注意如果是化學(xué)制劑的燒傷,如強酸、強堿等,不要用水沖,要用干布擦除,并盡快送往醫(yī)院。
如何有效預(yù)防孩子燙傷?
家中暖瓶、飲水器放在高處,孩子不易碰到之處。冬天使用取暖器,要注意安全。
給寶寶洗澡時先放冷水,再放熱水,給寶寶洗澡前用手腕試水溫。
廚房是最容易發(fā)生燒燙傷的場所,不要讓寶寶在廚房玩耍。在廚房做飯菜時,人不離開或關(guān)上門,以防止孩子的突然闖入。從微波爐中取出食物時,確保孩子不在周圍或廚房。電飯煲等熱容器當盛有熱的食物時不放在地上和低處。端熱湯上桌時注意防止寶寶突然跑過來撞到。
教育孩子不要玩火。點火用具,如打火機、火柴放在孩子不易取到之處。煤氣不用時關(guān)掉總開關(guān),以防孩子模仿點火。
白熾燈、射燈等打開時溫度較高,不要讓孩子摸到。給寶寶玩電動玩具時,要檢查其電路和電池的完好,不要邊充電邊給孩子玩電動玩具。
不要讓孩子單獨燃放煙花爆竹注意安全。
要教給孩子消防和急救知識,教會他們在著火時如何盡快逃離火場和呼救的方法,同時教給孩子一定的救火知識,比如如何打火警電話(119)報警等。
編輯/賴瑞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