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倫
1957年11月2日,以毛澤東為團長、宋慶齡為副團長的中國黨政代表團赴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40周年慶祝大典,并參加在莫斯科舉行的各國共產(chǎn)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同時,還組成多個不同性質(zhì)的代表團,其中有以彭德懷為團長、葉劍英為副團長的軍事代表團。彭德懷作為中國黨政代表團成員隨同毛澤東一起抵達莫斯科,而葉劍英則帶領(lǐng)粟裕、譚政等團員和翻譯隨員,于5日啟程,6日抵達莫斯科,參加蘇聯(lián)十月革命40周年紀念活動和其他一系列訪問活動。12月3日,彭德懷、葉劍英一行由伯力乘飛機回到北京。這是一次動人的外交詩詞之旅。
飛機上詩興
在葉劍英一行從北京飛往莫斯科途中,因天氣原因在伊爾庫茨克停留時,同機的中國勞動人民代表團成員錢俊瑞、田漢很有詩興。首先是錢俊瑞填詞《憶王孫》:
晴空萬里飛將來,四十周年齊暢懷,洶涌城邊雪花開。恨天爺,底事元情恁安排。
曾于1949年和錢俊瑞去布拉格參加世界擁護和平大會并歸途經(jīng)西伯利亞的田漢,此時接著作《憶王孫·伊城候機和錢俊瑞》:
名城結(jié)伴又重來,萬里風雷愜壯懷,莫京今夜百花開。愿未乖,黨人常把萬難排。
上了飛機后,葉劍英看到他們唱和之作,也即興和作《憶王孫·赴莫斯科途中》:
噴氣排云慶祝來,列寧如在慰胸懷,斗爭又向月球開。不須猜,西方世界苦安排。
莫斯科和列寧格勒
葉劍英一行到達莫斯科后,參加了一系列的慶?;顒雍蛥⒂^訪問。11月7日,參加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盛大閱兵式和群眾游行的觀禮。11月16日下午,代表團全體團員到蘇聯(lián)國防部拜會部長馬利諾夫斯基元帥。晚間,馬帥設(shè)宴招待中國軍事友好訪蘇代表團。重來世界紅都,葉帥撫今思昔,愈加懷念十月革命和革命領(lǐng)袖,于是作短詩《在莫斯科》以表達此情此景:
四十年前舊版圖,山河人物占先區(qū)。仙鄉(xiāng)欲到沿河路,指出十月革命途。
晚宴后,彭德懷、葉劍英率代表團乘火車到十月革命發(fā)祥地列寧格勒訪問。
根據(jù)東道主的安排,代表團參觀了被譽為蘇聯(lián)海軍將帥搖籃的蘇聯(lián)海軍最高學府克雷洛夫海軍學院。代表團在該院院長安德烈耶夫海軍上將陪同下,走過歡迎的人群,步入布置得充滿節(jié)日氣氛的會議大廳。賓主落座后,安德烈耶夫海軍上將透過明亮的樓窗,遙指施密特中尉橋(蘇聯(lián)解體后,葉利欽下令恢復沙皇時代的名稱“尼古拉耶夫大橋”),向葉帥等人介紹說:“記得十月革命前夜,被我們地下司令部控制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根據(jù)彼得格勒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命令,駛向這座大橋,并從那里炮擊冬宮,開創(chuàng)了新紀元,永遠載入光榮史冊。后來,為了紀念該艦起義時犧牲的施密特中尉,經(jīng)列寧同志批準,將這座大橋改名為施密特中尉橋。”接著院長向代表團簡短地介紹了建院史。
隨后,院長陪同去參觀教學樓、各種實驗室和擁有數(shù)十萬冊書刊雜志的大型圖書館及院史陳列室;還參觀了俄國海軍史和蘇聯(lián)海軍史的陳列室,這是對學員進行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葉帥參觀時特別認真,一絲不茍,不時提出一些問題,有的放矢地了解蘇聯(lián)建院的具體經(jīng)驗。他更感興趣的是從該學院初期走過的彎路中吸取有益的教訓。院長還介紹該院為社會主義陣營各國培訓學員的情況,并在提到中國海軍學員時著重強調(diào):“中國學員紀律嚴明,學習鉆研刻苦,成績優(yōu)秀,受到教員的普遍好評……”葉帥插話說:“應(yīng)該感謝貴院教職員工,為我們海軍建設(shè)培訓了骨干,使我們很快地創(chuàng)建了海軍院校體系?!?/p>
葉帥緊緊地握著院長的手,真誠地說:“讓我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向你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沒有你們的幫助,我們不會這樣迅速地建立起海軍!”院長表示:“我們是相互幫助的,中國海軍派來的高級指揮學員,個個都是模范和表率,他們紀律嚴明,刻苦學習,艱苦樸素,嚴格要求自己,幫助我院樹立了良好的學風,給我院教職員工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參觀結(jié)束后,葉帥代表中國軍事友好代表團向該院院長贈送紀念品:中國著名畫家徐悲鴻的《奔馬圖》,由榮寶齋水印復制并精心裱糊。制作之精美,足以亂真。
訪問列寧格勒,葉帥感慨萬千地寫下了《在列寧格勒》(二首):
游學蘇聯(lián)萬里行,霄征前到列寧城。友人好客殷切甚,深夜清晨遠送迎。
十月革命一聲炮,炮聲響自列寧城。低回留之不能去,參拜先師故宅情。
葉帥在1928年底游學蘇聯(lián),曾到過列寧城,時過30年,在中國革命勝利后的今天又去重訪這座名城,參拜導師故居,回憶往事,百感交集,不忍離去。
明斯克會“鐵帥”
代表團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列寧格勒,到達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訪問。白俄羅斯軍區(qū)司令員鐵木辛克元帥熱情地接待了代表團。鐵木辛克元帥是蘇聯(lián)國內(nèi)戰(zhàn)爭和衛(wèi)國戰(zhàn)爭中的傳奇英雄。1933年曾擔任駐白俄羅斯等地紅軍總司令,二戰(zhàn)結(jié)束后,他再次被任命為駐白俄羅斯和南烏拉爾蘇軍總司令。此時的白俄羅斯到處是一片廢墟。戰(zhàn)時明斯克城進行過殘酷的戰(zhàn)斗,死傷慘重,法西斯德國撤退前還慘無人道地炸毀了整個城市。鐵帥向葉帥和代表團介紹戰(zhàn)時明斯克遭受的破壞時,拿出當時現(xiàn)場拍下的照片,場面慘不忍睹,城市僅留斷墻殘壁。戰(zhàn)后,人民重返家園,不到十年的光景,又重建起一座嶄新的花園般的城市。
葉帥聽過鐵帥介紹,看過照片再和眼前目睹的現(xiàn)實對比,感觸萬端,隨即命筆,寫下七言絕句《在明斯克》(之一):
無存片瓦明斯克,十度春風慶再生,取得睦鄰邊警少,繁榮到處踏歌聲。
葉帥熱烈贊揚白俄羅斯人民重建家園的熱情和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同時也歌頌了鐵帥領(lǐng)導有方,使白俄羅斯部隊鎮(zhèn)守南部邊陲,并與波蘭人民友好相處,成為睦鄰友好之邦。鐵帥聽罷非常高興,說葉帥是文武雙全的儒將。當晚兩位元帥促膝談心到夜半三更。交談中提起朱可夫元帥最近被罷官一事,鐵帥感嘆道:“很可惜啊,朱可夫是位帥才,戰(zhàn)時他在我們騎兵軍里是個出色的團長,我很了解他。后來打過許多漂亮仗,建立了不少功勛……”話題轉(zhuǎn)過來,他向葉帥表示:“我非常尊敬你們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各位著名將領(lǐng),你們都謙虛謹慎,虛懷若谷,能團結(jié)一致,具有優(yōu)秀的軍政素質(zhì)。你們解放軍真稱得上保衛(wèi)中國人民的堅不可摧的萬里長城。”
在明斯克訪問期間,鐵帥為表達對葉帥的情誼,把自己專用的“吉斯-110”高檔轎車讓出來,供葉帥使用,他卻以坐騎代車。葉帥感到很為難,推辭不肯接受。鐵帥執(zhí)意不讓,葉帥只好客從主便。他告訴葉帥,他愛馬,雖已進城多年,仍保持著騎兵的老傳統(tǒng)。
本來代表團訪問日程表上沒有安排訪問軍官家庭,是鐵帥建議到下層看看的,葉帥欣然同意。在鐵帥親自陪同下,葉帥步行到家屬區(qū)走訪了幾戶軍官家庭。所到之處都受到熱情接待,軍官子女都稱鐵木辛克為“老爺爺”,并爭先恐后上前與“老爺爺”握手。鐵木辛克幽默地對葉帥說:“你看,我多幸福,有這么多的孫男孫女,是的,我愛他們,我也愛這塊土地。白俄羅斯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這里的一草一木也都認識我這個鐵木辛克。”說完他哈哈大笑起來。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歡騰,他談笑風生,和人民水乳相融。
葉帥看到此情此景又提筆寫了《在明斯克》(之二),贊頌這位令人尊重的老元帥:
鐵木辛克舊知名,矍鑠還疑髀肉生,健步健談還健飯,尚堪為戰(zhàn)奪金城。
基輔贈詩“崔帥”
11月19日,代表團前往基輔訪問。當代表團搭乘的“圖-104”客機在基輔機場降落時,葉帥透過舷窗焦急地向外張望,因為他急于見到分別16年的老朋友!飛機在候機樓前停穩(wěn)。葉帥走出機艙,一眼望到一位身著蘇聯(lián)元帥服、胸前佩滿勛章的人,手持一束鮮花健步向舷梯走來。此時葉帥一面興奮地自言自語說“就是他”,一面精神抖擻地快步走下舷梯,與獻花的蘇聯(lián)元帥熱情地擁抱在一起。這位元帥就是此次出面接待代表團的烏克蘭軍區(qū)司令員崔可夫。當晚,代表團在“軍官之家”出席了崔可夫元帥舉行的宴會。在宴會上,葉帥與崔帥款敘往事,出口成詩《第聶河畔會故友》:
別夢依稀十六年,撥云破霧見青天。第聶河畔會故友,縱論古今無盡言。
斯大林城崔可夫,孤軍背水不愁孤。漫談重慶當年事,省悟艱難統(tǒng)戰(zhàn)殊。
“別夢依稀十六年”,葉帥與崔帥16年前在重慶分別后,世界時局發(fā)生了巨大變化。1939年夏至1941年春,葉帥在重慶南方局協(xié)助周恩來領(lǐng)導統(tǒng)戰(zhàn)工作,那時崔可夫也在重慶擔任蘇聯(lián)駐華大使館武官處武官,兩人經(jīng)常來往,并結(jié)下深厚友誼。如今16年過去,已是“撥云破霧見青天”,一個“霧”字寓意深刻。葉帥特意交代譯員孫維韜一定要把那個“霧”字翻好,說:“這可是一語三關(guān)哪!”這“霧”字一是說明葉帥和崔可夫元帥是在霧都重慶相識,以“霧”來寓意地點;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東方巨人從此站立起來,“霧”的第二層意思就是象征中國人民的勝利,反映中國的政治氣候是“破霧見晴天”;第三層意思是說明國際政治氣候的,這次各國共產(chǎn)黨在莫斯科聚會,解決了由于反對斯大林個人迷信,給國際共運帶來的沖擊和混亂,大家統(tǒng)一了思想,國際共運呈現(xiàn)出一派祥和明朗的氣氛。崔帥聽罷,表示非常欽佩葉帥的才華,并稱贊漢語表現(xiàn)力強,簡直是妙趣橫生。
崔帥可謂是中國通了,1926年,他作為外交信使首次來中國,走遍了幾乎整個華北和華南,學會了一口相當流利的漢語。他第二次來中國是在1927年。當時他在國民革命軍葉挺部隊中擔任軍事顧問,與當時任獨立團團長的葉挺結(jié)下了很深的友誼。后來,因蔣介石搞“四一二”大屠殺,叛變革命,援華顧問紛紛回國,崔可夫也同時撤離。1929年,崔可夫第三次來中國,作為蘇聯(lián)遠東軍司令部全權(quán)代表,到中國東北滿洲里,同東北軍張學良進行談判。他第四次來中國,就是前面講過的1940年12月至1942年3月,任駐華武官和蔣介石的總軍事顧問。就是在此時,崔可夫認識了葉帥。“第聶河畔會故友,縱論古今無盡言。”崔帥滿含深情地對葉帥說:“那一階段工作不容易,我們就是在那種艱苦復雜的條件下,互相幫助,互相支持而建立起這永恒友誼的?!边@就是“漫談重慶當年事,省悟艱難統(tǒng)戰(zhàn)殊”的本事。
參觀了英雄紀念碑后,葉帥又作《在基輔》,歌頌古都新貌,緬懷烈士:
聶伯河邊訪古都,康衢廣廈展新模。更深拜謁英雄墓,篝火長明旦復晡。
崔帥仰慕葉帥的詩才,珍惜他們的友情。臨別時,崔帥特地贈送葉帥一柄精制的佩劍和特制的馬卡洛夫卡手槍作為紀念。在劍柄和槍柄上鑲嵌著有崔可夫簽名手跡的不銹鋼板,上面刻著“贈給老朋友葉劍英元帥留念,崔可夫敬贈”。如今,這些珍貴的禮物依然完好地保存在革命軍事博物館內(nèi)。
代表團回國途中經(jīng)過伯力(在黑龍江、烏蘇里江交會口東岸,現(xiàn)名哈巴羅夫斯克)作短暫停留。葉帥作詩《在伯力》以懷念蘇聯(lián)友人加倫將軍:
不見加倫三十年,東征北伐費支援。我來伯力多懷舊,欲到紅河認爪痕。
葉帥與加倫在中國革命策源地廣州相識于30年前,兩人在黃埔軍官學校和東征北伐戰(zhàn)爭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流血事件,加倫將軍于1927年8月離開中國返回蘇聯(lián),后任蘇聯(lián)遠東軍區(qū)司令。1929年第三國際東方部組建遠東工人游擊隊,營地設(shè)在離伯力18里遠的紅河。當時葉帥留學蘇聯(lián),也到遠東去練兵,受命擔任布留赫爾營營長。加倫將軍因熟知葉劍英的軍事才能,一見到他,即留他在遠東軍區(qū)司令部工作。后經(jīng)葉帥一再要求,加倫才同意他去紅河,與劉伯承一起訓練部隊。1930年,葉帥從蘇聯(lián)返回中國后再未見過加倫將軍。
12月3日,代表團回國。葉帥又作《由伯力返回北京》:
天空海闊駕機回,萬里山河入酒杯。指點長城關(guān)競海,思歸人亦笑顏開。?
(本刊編輯部摘自《文匯報》)
責任編輯 / 陳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