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毅
正太戰(zhàn)役是全國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察冀軍區(qū)部隊對河北省石家莊市外圍和正定至太原鐵路沿線國民黨軍進行的進攻作戰(zhàn)。1947年4月8日到5月8日,晉察冀野戰(zhàn)軍二、三、四縱隊和地方武裝集中5萬余人的兵力,在軍區(qū)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和野戰(zhàn)軍前線指揮肖克、政委羅瑞卿的統一指揮下,地方黨政機關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全力支援下,歷經一個月的英勇奮戰(zhàn),殲敵3.5萬余人,控制正太鐵路300余里,解放了欒城、正定、井陘、盂縣、定襄、平定、壽陽等7座縣城,占領了井陘、陽泉、黃丹溝三大煤鐵礦區(qū),取得了重大勝利。
毛澤東說:“兵民是勝利之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取得戰(zhàn)爭勝利的唯一源泉?!逼蕉?、陽泉地處正太戰(zhàn)役第二階段作戰(zhàn)的重要部位,平定(路北、路南)兩個縣都成立了后勤指揮部,由縣委書記、縣長擔任司令員和政委,全縣干部和人民群眾以極大的熱情支援正太戰(zhàn)役,做出了巨大貢獻。
青壯年支前參戰(zhàn)
正太戰(zhàn)役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掃清石家莊外圍的敵人,攻克欒城、正定兩座縣城及其附近的據點90余處,殲敵1.5萬余人;第二階段戰(zhàn)線西移,戰(zhàn)局擴大,攻克天險娘子關,解放井陘、盂縣、定 襄、平定、壽陽等5座縣城和井陘、陽泉、黃丹溝三大煤鐵礦區(qū),殲敵2萬余人。在正太戰(zhàn)役第二階段作戰(zhàn)中,平定(路南、路北)兩縣和陽泉調集民兵6萬余人。民兵自帶行裝和半個月的糧食,組成戰(zhàn)斗隊、擔架隊、破路隊、運輸隊、向導隊,抬擔架護傷員,運送彈藥食品,破壞鐵路交通,全力以赴,支前參戰(zhàn)。平定(路北)縣為配合部隊在娘子關一線作戰(zhàn),組織民兵5000余人,組成三個破路大隊,對正太鐵路進行分段破壞,僅娘子關至移穰就炸毀鐵橋、石橋各6座,摧毀碉堡63處,撥鐵軌3849根,挖枕木3.3萬根,破路基15華里,割電線3500公斤,并組織擔架1100副,支前運輸牲口5300頭,隨軍供應糧食等物資,做好支前工作。
“五月二日太陽紅,八路軍解放了平定城……”。1947年5月2日平定全境解放,5月4日陽泉鎮(zhèn)從平定劃出建市。在歡慶勝利的大喜日子里,人民群眾翻身不忘共產黨,在市縣黨委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努力搞好土地改革和發(fā)展生產,踴躍繳納愛國公糧,調集5000余人的民兵參加晉中戰(zhàn)役,接著出動民兵、民工2000余人,牲口2465頭,運送軍糧471萬余斤,轉運傷員1000余人,并參加攻克太原三打牛駝寨戰(zhàn)斗,有力地支援了晉中戰(zhàn)役、太原戰(zhàn)役?!缎氯A日報》報道了平定民兵支前大隊的英雄事跡。
設兵站護理傷員
正太戰(zhàn)役第二階段,晉察冀野戰(zhàn)軍二、三、四縱隊進入平定境內后,全縣組織民眾供應部隊煮飯用的大鐵鍋2000口,干柴40萬斤,人民群眾騰好房,收拾干凈屋,燒炕暖好家,讓人民軍隊吃好、睡好休息好,上戰(zhàn)場打勝仗。在蔭營、河底、巨城、岔口、黃統嶺等地設置兵站,仙人村設立后方醫(yī)院,調配干部和46歲至55歲的自衛(wèi)隊員,參加兵站通訊聯絡、帶路、運輸等項后勤工作。婦女和兒童們?yōu)閭T精心護理。
平定、陽泉人民繼承和發(fā)揚愛民擁軍的光榮傳統,自動送到兵站和醫(yī)院的慰勞品就有白面8700斤,生豬60頭,羊44只,豆腐500斤,豆芽215斤,雞50只,雞蛋1.7萬個,蔬菜1萬 斤。人民群眾還為部隊修路、埋設路標,寫明前進方向和距離,便于人民軍隊快速行進。野戰(zhàn)軍逼近陽泉時,前沿陣地上的部隊,做飯怕暴露目標,支前干部發(fā)動群眾,家家戶戶齊動員,磨面、碾米,蒸饅頭、玉米窩、烙餅、燜小米飯,把做好的熟食供給前沿部隊。同時在部隊行軍經過的村莊路口都設有慰勞站,婦女和兒童們在此為部隊準備食物。婦女和兒童們還為部隊唱歌、打霸王鞭,扭秧歌舞,迎送軍隊上前線。冀晉二師范宣傳隊,從五臺縣陡寺村出發(fā),奔赴正太戰(zhàn)役前線,演出新型歌劇《白毛女》,對激發(fā)指戰(zhàn)員的戰(zhàn)斗意志和新區(qū)人民群眾的土改反霸斗爭起了很好的作用。
老人、婦女搞春播生產
正太戰(zhàn)役適值春播農忙季節(jié),平定、陽泉85%的青壯年男勞動力出征支前參戰(zhàn),繁重的春耕生產任務,留給老人、婦女和兒童團承擔。1947年入春后又遇上久旱不雨,當地黨組織發(fā)動群眾,抗旱播種。老人、婦女和兒童們,在春播生產勞動中,刨地、犁田、選種、捏籽、送糞,擔起全部春播任務。與此同時,老人、婦女和兒童團還參加兵站后勤工作和站崗放哨查路條,嚴防敵特破懷,維持社會治安。婦女們還做軍鞋9.4萬雙。大家一起努力,支前為解放。
正太戰(zhàn)役勝利后,平定、陽泉全境解放,形勢大好,戰(zhàn)局穩(wěn)定,當務之急是恢復生產、修通鐵路,支援全國解放戰(zhàn)爭。平定、陽泉有豐富的煤、鐵、硫磺等礦產資源,解放后陽泉四礦和鐵廠只用幾個月的時間就恢復了生產,平定和陽泉郊區(qū)村莊600多座鐵爐先后投產,共生產手榴彈殼380萬個,地雷350萬個,炮彈尾翼450多噸。發(fā)動與組織民兵和鐵路員工,趕修正太鐵路。陽泉東至石家莊,陽泉西至榆次先后通車,把軍需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前線,并把煤炭運往全國各地。時任華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說:“陽泉雖不大,但支援解放戰(zhàn)爭的貢獻不?。 痹谛迯驼F路中,平定、陽泉地區(qū)的人民群眾,把物資從幾十里外經山路用牲口馱,人力扛等方式運到正太鐵路沿線,為修復鐵路立新功。
人民群眾積極支援全國解放,優(yōu)秀青年踴躍參軍,干部南下北上。處處是父母送兒、妻子送郎參軍入伍的動人場景。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平定(路北)縣2000余名青年入伍,正太戰(zhàn)役前1946年下半年就有532名青年參(軍),平定(路南)縣正太戰(zhàn)役后1947年冬有1836名青年應征入伍。1947年正太戰(zhàn)役勝利后,當年就有兩批76名干部南下北上,接著在 1948年2月32名干部調到豫陜鄂邊區(qū)工作,1949年3月130名干部隨軍南下到湖南省瀏陽縣等地工作,同年8月又抽調117名干部北上綏遠工作。先后有5批355名干部,從家鄉(xiāng)奔赴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在黨的領導下為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做出了貢獻。
在解放戰(zhàn)爭中,平定、陽泉人民做出了巨大貢獻,涌現出數以千計的英雄和模范,也付出了重大犧牲,現已查明登記在冊的革命烈士就有1264人。我們在紀念平定、陽泉全境解放70周年之際,更加緬懷為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獻出寶貴生命的烈士,英名流芳千古。
(責編 侯春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