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玲 林藍 江樹娜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qū)人民醫(yī)院婦產科 汕頭 515800)
腹壁縱切口和橫切口對再次剖宮產術臨床效果的影響*
林偉玲 林藍 江樹娜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qū)人民醫(yī)院婦產科 汕頭 515800)
目的:研究分析腹壁縱切口和橫切口對再次剖宮產術臨床效果的影響。方法:選擇2015年2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經產婦98例,按照產婦首次剖宮產切口術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9例,所有產婦按照首次剖宮產分娩切口術式作切口,即對照組采用腹壁橫切口手術,觀察組采用腹壁縱切口手術。比較兩組的手術指標及盆腔粘連情況。結果:所有產婦均順利完成手術,兩組產婦手術指標比較,觀察組的進腹時間、胎兒娩出時間、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盆腔粘連率為30.6%,顯著低于對照組的49.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腹壁縱切口術式進行剖宮產手術粘連程度低,有助于減少再次手術創(chuàng)傷,促進術后恢復,對于可能再次剖宮產手術的產婦建議首次剖宮產選擇腹壁縱切口術式。
剖宮產;縱切口;橫切口;臨床效果
剖宮產是臨床常見的分娩方式之一,是解決宮內窘迫、臀位、難產等不良妊娠最為直接、有效的救治手段[1]。近年來,由于產婦個人意識及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臨床剖宮產分娩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隨之而來的瘢痕子宮問題對醫(yī)務工作者提出了更嚴峻的挑戰(zhàn)[2]。為進一步探究合理剖宮產手術術式,本研究選取了2015年2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經產婦98例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分析了采用腹壁縱切口和橫切口對再次剖宮產術臨床效果的影響?,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5年2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經產婦98例,按照產婦首次剖宮產切口術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9例,對照組平均年齡(29.3±1.2)歲,平均孕周(39.1±2.3)周;觀察組平均年齡(29.9±1.1)歲,平均孕周(39.3±2.3)周。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1)產婦剖宮產手術適應證明確;(2)產婦以及家屬手術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3)研究經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會論證并批準。
1.3 排除標準(1)存在嚴重心、肝、腦、肺、腎等重癥器官系統(tǒng)疾病以及慢性病急性發(fā)作者;(2)機體免疫功能障礙以及藥物過敏者;(3)存在精神疾病以及其他不適于進行試驗者。
1.4 方法所有產婦術前準備相同,硬膜外麻醉。所有產婦按照首次剖宮產分娩切口術式作切口,即對照組采用腹壁橫切口手術,觀察組采用腹壁縱切口手術。剔除周圍多余皮膚瘢痕,逐層進入腹腔,按手術流程進行手術。詳細記錄相關手術指標,比較兩組產婦的手術指標及盆腔粘連情況。
1.5 評價標準粘連程度評價標準[3]:(1)子宮、膀胱、腸管存在嚴重粘連,腹腔不易進入,組織分離困難為“重度”;(2)子宮、膀胱粘連或子宮、腹膜廣泛粘連為“中度”;(3)子宮、腹壁、腹膜部分粘連或者部分網膜、子宮粘連為“輕度”;(4)無粘連。粘連率=(重度+中度+輕度)/總例數×100%。
1.6 數據處理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手術指標比較所有產婦均順利完成手術,觀察組的進腹時間、胎兒娩出時間、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手術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的手術指標比較(±s)
組別n手術時間(min)手術出血量(ml)進腹時間(min)胎兒娩出時間(min)排氣時間(h)住院時間(d)觀察組對照組P值49 49 40.2±3.2 53.1±3.9<0.05 230.5±15.2 285.4±14.5<0.05 7.2±2.1 12.5±3.5<0.05 2.6±0.5 3.9±1.5<0.05 18.2±3.2 25.9±4.5<0.05 4.3±2.4 7.5±1.6<0.05
2.2 兩組的盆腔粘連情況比較觀察組的盆腔粘連率為30.6%,顯著低于對照組的49.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盆腔粘連情況比較
2015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了我國剖宮產率為46.2%,部分地區(qū)剖產率甚至高達60%[4]。不可否認,剖宮產手術在解決難產等不良妊娠,提高母嬰存活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剖宮產手術并發(fā)癥對母嬰健康的影響仍需要得到重視,尤其是隨著我國開放“二胎”生育政策,首次剖宮產帶來的瘢痕子宮問題等對再次剖宮產手術提出了更嚴峻的挑戰(zhàn)。
目前剖宮產手術方式以橫切口手術和縱切口手術為主,橫切口手術方式有進腹快、手術瘢痕較小和術后恢復較快等優(yōu)勢,一直是多數臨床醫(yī)師和產婦首選的術式[5]。但首次采用橫切口剖宮產手術的產婦在再次剖宮產手術時往往會存在以下問題:(1)首次橫切口剖宮產手術時,鈍性分離腹直肌前、后鞘形成的機械創(chuàng)傷以及暴露面積較大,術后易發(fā)生腹膜、腹直肌粘連,解剖結構不清不利于再次剖宮產手術;(2)瘢痕子宮切口肌纖維攣縮會導致再次剖宮產手術時切口張力不足,胎頭高浮導致娩頭困難,增加了新生兒窒息的風險。相對于橫切口手術,縱切口手術方式更符合人體解剖結構,因而縫合腹壁、腹膜術后粘連程度較低,且再次手術時組織分離走行與切口方向一致,解剖結構清晰分明,但術后易形成明顯瘢痕。
本研究中,觀察組的進腹時間、胎兒娩出時間、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盆腔粘連率為30.6%,顯著低于對照組的49.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應用腹壁縱切口進行剖宮產粘連程度低,有助于減少再次手術創(chuàng)傷,促進術后恢復。筆者認為,再次剖宮產手術應由高年資的醫(yī)師或者技術嫻熟的產科醫(yī)師進行操作,術前應充分完善相應檢查,術中應謹慎操作避免傷口擴大以及傷及鄰近臟器。綜上所述,采用腹壁縱切口術式進行剖宮產粘連程度低,有助于減少再次手術創(chuàng)傷,促進術后恢復,對于遠期可能再次剖宮產手術者,應做好產前健康教育,了解手術適應癥,建議首次剖宮產選擇腹壁縱切口手術。
[1]李立紅,韓利紅,喬愛琴.首次剖宮產腹壁縱橫切口對再次剖宮產術的影響[J].河北醫(yī)學,2015,21(3):472-474
[2]王曉彤.剖宮產腹壁縱橫切口對再次剖宮產術的影響探究[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5,25(7):98
[3]張尊梅.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17):179-180
[4]王科娜,王良飛,袁愛娟.首次剖宮產術式對再次剖宮產手術的影響[J].江蘇醫(yī)藥,2013,39(10):1186-1187
[5]林進,杜蓮芳.350例剖宮產術后再次足月妊娠分娩方式臨床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3,34(32):6661-6663
R719.8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3.080
2017-02-11)
廣東省汕頭市科技計劃項目(編號:2015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