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家漩?陳家升?張潤?吳進火?陳立
一、活動背景與目的
理解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概念,將理論聯(lián)系實際生活,測定莆田礪青中學正午太陽高度角大小以及教學樓間距的合理性。調(diào)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提高地理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地理實踐力。
二、預備與理論知識
1.預備知識
礪青中學地理坐標為25°26′20″N,119°0′50″E,北京時間為東八區(qū)所在的中央經(jīng)線120°E的地方時,礪青中學正午時分是北京時間12點04分。
2.理論知識
正午太陽高度角計算公式:H=90°-|緯度差|,緯度差即所求地點緯度與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的差距(同半球減,異半球加)。樓間距的計算公式(三角函數(shù)公式):L=h/tanH=h/tan(90°-緯度差)。利用立竿見影測量法,于當?shù)貢r間12時將木桿立直,測定影子的長度,假定正午太陽高度角為H,則tanH=木桿長度/影子長度(如圖1、圖2)。
三、活動過程與實施
1.方案制定,小組分工
準備工具:35m長皮尺、5m長硬卷尺、90cm長直尺、大三角尺各一把,小皮筋若干,1.5m長塑料管一根。選定活動時間為冬至日前后連續(xù)測量8天,期間要求晴朗天氣。小組成員分工如下:小組一由張潤和吳進火組成,通過立竿測影法測量正午太陽高度角;小組二由車家漩、陳家升、陳立三人組成,測定正午時分太陽直射到教學樓高度。最后,每個小組進行數(shù)據(jù)匯總至車家漩處進行分析。
活動安排:小組一通過立竿測影法將長直尺垂直于地板(如圖3、圖4)測量正午太陽高度角,三角尺的作用是使長尺保持垂直地面,12點04分時用卷尺測得影長并記錄在表格中。
小組二測定正午時分太陽直射到教學樓高度。正午時分太陽直射在北樓的高度介于二樓到三樓之間,為此11點50分兩個小組做好各項準備。一同學在二樓走廊用皮筋將皮尺綁緊在塑料管中將皮尺0刻度線對準太陽直射點位置,另一同學負責檢查0刻度線是否對齊太陽直射點位置并記錄。此刻在一樓的同學將皮尺拉直貼近墻面和地面,盡量減少誤差,并在北京時間12點04分讀取數(shù)據(jù),記錄數(shù)據(jù)(如圖5、圖6)。
通過測量測得礪青中學南樓和北樓的樓間距L=21.5 m,南樓和北樓的高度均為h=24.3m。最后,將數(shù)據(jù)匯總并進行分析。
2.數(shù)據(jù)匯總,歸類整理
地理實踐小組從2016年冬至日12月21日前后連續(xù)測量8天,其中只有四天是晴朗的,分別是19、20、23及26號,所以在這四天進行的測量活動數(shù)據(jù)如表1和表2。
四、數(shù)據(jù)分析與建議
1.樓間距過窄
通過測量得知莆田礪青中學在冬至日前后正午太陽高度角平均值為40°24′,南北教學樓間距寬度為21.5m,樓高均為24.3m(如圖7)。
因此,通過三角函數(shù)值計算公式(tanH=樓高/樓間距)可知,樓間距至少要達到28.55m才算合理。
2.市區(qū)用地緊張
礪青中學的地理位置處于市區(qū)中心,前面有文物古跡三清殿,后有大型購物廣場,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導致用地緊張,無法拓展空間。
3.小小建議
學??梢钥紤]布局在市郊,市郊相對有較大空間進行學校教學樓布局,在新建教學樓時,建議從當?shù)囟寥照缣柛叨冉侵衷O(shè)計合理的樓間距,確保底樓全年都有光照。
五、活動反思與心得
1.反思
測出莆田礪青中學正午太陽高度角為40°24′(雖與理論值41°08′有誤差)。對于教學樓高度(24.3m)的測算是通過第一層樓高(4.05m)去推算六層樓的樓高(4.05×6=24.3m)造成測量的樓高精度不夠,產(chǎn)生誤差,該數(shù)據(jù)還有進一步優(yōu)化的空間。
2.心得
預備工作做得良好(如冬至日前后四天的天氣預報)。真正意識到地理學習的重要性,對地理有更深刻的見解,對地理學習產(chǎn)生濃厚興趣。成員的實踐能力和團隊能力有所增強。此次地理活動帶動了全班的學習氛圍。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四中學(3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