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廣花
據2月13日《中國教育報》報道: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承擔著共同的責任。父親和母親發(fā)揮各自所長,共同教育孩子,可以實現優(yōu)勢互補,有利于孩子的全面發(fā)展。這樣的認識已經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然而,現實并不盡如人意。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中400個中小學生家長樣本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在家庭教育分工中,父母共同承擔責任的不足四成,母親依然唱主角,有近五成的父親“缺位”。
《 三字經 》中說:養(yǎng)不教,父之過。父教缺失十分可怕,因為父親的言行是孩子一生模仿的標準。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著與母親不同的角色,發(fā)揮著獨立而獨特的作用。研究發(fā)現,與父親相處時間較多的孩子有更高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調適能力,較少出現心理困擾和刻板行為。父親是把健康、活力和陽剛之氣帶給孩子的人,是孩子的玩伴、朋友和情感的“倉庫”。孩子從母親那里可以更多地接受語言、日常生活知識,物品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和藝術性等方面的知識。而父親給予孩子更豐富、更廣闊的知識。
父親,作為男性,會把男性氣質傳遞給孩子;作為親人,會把深沉和寬厚的情感傳遞給孩子;作為權威,會把服從、尊重、地位等意識傳遞給孩子;作為教育者,會交給孩子規(guī)則、秩序、理性的觀念和能力;作為工作者,會把責任的、競爭的、壓力的、堅持的文化和精神傳遞給孩子;作為生活者,會把玩樂、放松、冒險、多彩生活等經驗和感悟傳遞給孩子。
父親,應該放下父親的架子,找些時間和孩子一起玩、一起樂、一起“瘋”,把孩子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加以尊重和信任。孩子大都活潑好動、好奇心強、興趣廣泛,對他們的日常行為和興趣愛好不要做嚴格控制,只要沒有危險、危害,基本上可以鼓勵,并主動參與到孩子的游戲中,這樣才能使孩子的天賦和潛力才能得以充分發(fā)展;同時,還能與孩子建立親密和諧的朋友關系,更有利于發(fā)揮孩子活動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香港作家梁鳳儀說:“恐懼時,父愛是一塊踏腳的石;黑暗時,父愛是一盞照明的燈;枯竭時,父愛是一灣生命之水;努力時,父愛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時,父愛又是鼓勵與警鐘?!倍龅竭@些父愛,父親首先是與孩子在一起,給他們時間。做個善解人意,耐心細致的父親,無論工作多忙,每天都要同孩子進行交流,與孩子談一談學校里發(fā)生的事情,一同評論、分析好壞,辨別是非,傾聽孩子的快樂和煩惱,做孩子情感的“倉庫”。
孩子的成長是不能等待的,父教缺失會讓孩子一輩子都缺“鈣”。一個稱職的父親,在追求事業(yè)成功和經濟利益的同時,還必須承擔關愛子女的責任,留出必要的時間和精力,多與孩子在一起,陪伴他們健康成長,不要再只給孩子一個“背影”了。